一、什么是接口
英文缩写API,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包括接口地址、传入参数和返回参数。
可以简单理解为,当需要访问某些数据,正常状态下传入合格参数,会收到该数据范围内的返回参数。
二、什么是接口测试
不管是哪种接口,其本质就是发送一个request,然后服务器响应后返回一个response,然后我们对response进行分析,这即是接口测试。
三、接口的分类
1.webservice接口
webService接口是走soap协议通过http传输,请求报文和返回报文都是xml格式的,我们在测试的时候都用通过工具才能进行调用,测试。
2.http api接口
http api接口是走http协议,通过路径来区分调用的方法,请求报文都是key-value形式的,返回报文一般都是json串,有get和post等方法,这也是最常用的两种请求方式。
四、接口的组成
一个URL就是一个接口,接口大致会分为一下几个部分:
请求协议:
- http:普通的http请求
- https:加密的http请求(http+ssl),传输数据更加安全
请求IP:就是指提供接口的系统所部署的服务器地址
请求端口:如果不填端口,默认是80,否则需要填写端口号
接口地址:指系统提供的接口在什么位置(路径)
接口参数:参数在接口路径后,用“?”来表示路径地址完了,剩下的都是参数了,用“&”来连接多个参数
五、接口测试的工作流程
- 拿到后端开发提供的接口文档
- 分析接口中的功能
- 请求方式,请求头,请求参数(参数是否必填,类型,长度,是否唯一等)
- 编写接口测试用例
- 最后使用postman工具进行接口测试
六、接口测试用例
用例编号,所属模块,用例功能,用例标题,请求方式,请求头,请求体,请求路径,请求参数,预期结果,实际结果
七、pm对象
pm对象包含与正在执行的脚本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允许访问正在发送的请求的副本或接受到的响应,它还允许获取和设置环境变量和全局变量
八、postman界面功能介绍
九、postman的操作
1.全局变量的使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共同使用的部分可以存放在全部变量里,调用的时候只需要{{变量名}}即可,适用全部的接口
2.环境变量的使用
公司中不同的环境,配置不同环境的数据,调用的时候只需要{{变量名}}即可,适用当前环境的接口。比如不同域名(公司内部不同的ip)
3.接口关联(重点)
常见问法:
①接口测试中,接口关联如何实现
②接口测试中如何实现上一个接口返回值为下一个接口的参数
③如何实现接口依赖
话术:将第一个接口设置断言,拿到返回体内容转成json对象,通过json表达式提取想要的值,将这个值设置全局变量,在第二个接口中使用{{变量名}}代替,实现接口关联
方式一:
方式二:
4.断言
①描述:经常用于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对比
Tests响应断言的几种方式(常用):
(1)Status code:code is 200 (校验状态码)
(2)response body:contains string (校验返回结果中是否包含某个字符串)
(3)response body:Json value check (校验返回结果中某个字段是否等于某个值)
(4)response header:content-type header check (校验响应头是否包含某个值)
(5)response time is less than200ms (校验响应时间是否少于200ms)
(6)response body:Is equal to string (校验返回结果中是否等于该字符串)使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