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观展体会之三:咪咕与移动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移动的内容业务部门,经历了从增值业务基地到独立公司的转变。通过整合资源,咪咕文化旗下包括音乐、视讯、数媒等多个子公司,致力于在互联网领域创造更多价值。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0?wx_fmt=jpeg


2017世界移动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简称MWC)在上海召开,盛况空前。七个展馆塞得满满的,到处都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与以往观展不同,这次不再是中国移动的视角,所以也有了许多新的收获。


今天说说展会里的那一股清流:咪咕。


【自有增值业务的兴起】


说咪咕,还是要从十几年前中国移动的梦网模式谈起。那时候很多互联网公司以SP或者CP的方式出现在梦网价值链上。业务提供方(Content Provider,简称CP)是通过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简称SP)来提供业务的,运营商与SP结算,再由SP和CP进行分成。在这条价值链中,SP和CP都是外部合作伙伴,各有侧重:前者侧重提供技术对接和服务能力,后者则专注于内容的提供和运营。


运营商的体量大,再加之体制因素的限制,对于创新性业务的适应能力相对比较弱,直接的表现就是创新成本高。同样一个基于短信的增值业务,小的互联网公司来做,成本是3毛钱;运营商来做,成本就得2块;那么如果运营商有渠道把这个业务以1块的价格销售给客户,给SP的结算价格是8毛5,那么运营商、SP、CP和客户就都获得了价值。移动梦网的开放模式带动了增值业务的大发展,也让刚刚经历资本市场重击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缓过一口气来。


信息服务的业务创新成本和风险虽然高,但是推广的边际成本相对低很多,一个新业务创新出来,再进行全网推广复制的时候,是不需要花太多钱的。运营和规模复制的工作本就是运营商的强项,如果增值业务由合作模式转为自有模式,就会进一步提升运营商的收益。


另一方面看,对于一些成熟的业务来说,创新试错的阶段已经过去,运营商可以依托规模效益进一步降低信息提供成本;直接和CP签约,短路掉中间环节,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因此建立全国集中的增值业务基地,从合作业务为主体发展到自有与合作业务并举,成为优化增值业务的发展思路。


2006年在四川成立了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在价值链中扮演着超级SP的角色。无线音乐基地直接对接内容提供者甚至音乐创作者,借助提供音乐产品和服务体系的机会,对音乐产业业务的全方位渗透。经过几年的运作,无线音乐基地逐渐成了中国音乐文化产业名副其实的"梦工厂",成为运营商经营互联网业务的成功案例。


四川无线音乐基地的成功运作,不但拉动了信息消费,给创作者直接带来巨大收益;同时还让中国移动在无线音乐领域占稳了脚跟。在此之后,在中国移动的几个省公司又成立了上海视频基地、浙江阅读基地、江苏游戏基地、福建动漫基地等五个互联网内容型增值业务基地,分别称为各自领域的探路者。


【从基地到咪咕】


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由全国集中的业务基地提供产品,实施全网营销,在KPI的指导下,自有增值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大发展的表象下面,也有很多隐忧。


首先,是业务发展空间有限。一方面是在运营商体系下,头上一直悬着"增值业务"的招牌,定位就是帮助发展传统核心业务的,从名字到地位,都有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嫌疑。另一方面,在运营商这么大的体量之下,互联网业务带来的收入有限,一旦与传统业务发生冲突和竞争,受伤的往往是增值业务。


其次,是生长土壤不一样。在传统运营商的观念中,增值业务赚钱不多但投诉不少,行为做事高调张扬;而互联网生意本就要创新冒险,甚至刀头舔血,运营商保守僵化的基因和冗长繁复的流程玩不好。


第三,是管理体系方面。基地做的是全网业务,行政管理方面却又隶属于省公司,在管理和运营方面有很多限制,总部、省公司、基地在责权方面的分配不平衡,层层汇报与协调抵消了集中化带来的效率提升。


2014年底,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率领原来隶属于省公司的五大内容基地一起实施公司化改制。咪咕文化负责中国移动数字内容领域的产品提供、运营和服务,下设咪咕音乐(原四川无线音乐基地)、咪咕视讯(原上海无线视频基地)、咪咕数媒(原浙江无线阅读基地)、咪咕互娱(原江苏无线游戏基地)、咪咕动漫(原福建动漫基地)5个子公司,统称"咪咕公司"。


【移动体系的一股清流】


作为五大基地的"领导单位",咪咕文化将自身定位为"小总部",这样有利于公司成立之初过渡期的稳定性,让各子公司安心保持原有模式运作;同时也在制定公司的整体策略,整合各子公司资源,寻找新的发力点,扶持重点产品,试图通过协同形成合力。


客观来说,相对于其他互联网企业,咪咕有非常突出的资源优势,这不仅包括注册资本和前期的业务基础,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家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咪咕早早就拥有海量客户——虽然这些客户很多是以前通过中国移动的传统业务绑定而来。


但是电信运营商开展互联网业务的运营,并不简单。摆脱电信思维惯性,在互联网的海洋里游泳,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整体转向投身互联网产业的风险太大,而成立独立的、集中一体化的专业机构做互联网,是在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前进。


在传统运营商人眼里,咪咕的很多行为是在"瞎胡搞","乱花钱"。比如这次展会上,中国移动的大本营在W5,而咪咕却在W2和百视通、银联以及一堆创业公司搞在一起,还在W3开了一个咖啡馆,小黄人和女仆装表演等也充满了二次元的味道。业务怎么搞,宣传怎么做,投入产出的帐该怎生算,咪咕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和中国移动不一样的特征,甚至在公司的名字里都没有"中国移动"这四个字——中国移动别的专业公司名称里,可都是旗帜鲜明地表明:我们是中国移动的下属机构。


如今作为传统运营商的代表,中国移动还有很多优势,不甘心作为纯管道这么早就退出历史舞台,想继续在互联网领域里搏击一把,无论是在投资领域还是如咪咕这样的自营模式,都是希望在做好管道的基础上,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玩家。也许在聪明人眼中,这种思路和尝试笨笨的,犹如不自量力的堂吉诃德;但是不试一试,不逼自己一下,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力量,能不能创造出奇迹?在这个大时代里,能有自己的理想,能为自己的目标去坚持的人,难道不值得尊重么?


640?

内容概要:《中文大模型基准测评2025年上半年报告》由SuperCLUE团队发布,详细评估了2025年上半年中文大模型的发展状况。报告涵盖了大模型的关键进展、国内外大模型全景图及差距、专项测评基准介绍等。通过SuperCLUE基准,对45个国内外代表性大模型进行了六大任务(数学推理、科学推理、代码生成、智能体Agent、精确指令遵循、幻觉控制)的综合测评。结果显示,海外模型如o3、o4-mini(high)在推理任务上表现突出,而国内模型如Doubao-Seed-1.6-thinking-250715在智能体Agent幻觉控制任务上表现出色。此外,报告还分析了模型性价比、效能区间分布,并对代表性模型如Doubao-Seed-1.6-thinking-250715、DeepSeek-R1-0528、GLM-4.5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整体来看,国内大模型在特定任务上已接近国际顶尖水平,但在综合推理能力上仍有提升空间。 适用人群:对大模型技术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产品经理及投资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了解2025年上半年中文大模型的发展现状趋势;②评估国内外大模型在不同任务上的表现差异;③为技术选型性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说明:报告提供了详细的测评方法、评分标准及结果分析,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公正性。此外,SuperCLUE团队还发布了多个专项测评基准,涵盖多模态、文本、推理等多个领域,为业界提供全面的测评服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