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宁宇
中国移动前任董事长王建宙先生写了一本《移动时代生存》。
这本书,从王总87年任杭州电信局局长时接触模拟移动电话写起,记录了他历经工信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移动等诸多领导岗位的工作经历,以及他亲历的移动通信大发展,说的都是他自己的切身体会。书中谈到了不少典型事件和公众话题,有故事有爆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读性很强。
而高端人士从这本书中,可以体味到运营商在“战略”和“决策”方面如何思考。透过书中提及的案例,可以对运营商的工作机制,决策模式,以及思想方法有进一步了解。
通常企业的战略管理,强调的是布局谋篇,设计框架,确定目标,调整组织;而对于运营商来说,战略更多是对方向进行判断,并进行资源的分配和调整。由于运营商的技术发展严重依赖于国际标准和设备供应商,因此能做的,主要是基于行业的技术发展,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做出判断和选择。
很多运营商高层的战略视角,更多体现在对于一些新事物的看法、判断、观点,看似零散,却体现出领军人物或者管理团队对于大势的判断。王总讲述的故事当中,“走出去”和“村通工程”,可以说是典型的战略决策;而书中后面讲的,关于他自己对移动通信行业的判断,其实才是运营商进行战略布局的出发点。
当然,对于运营商来说,最大的战略决策是网络大升级,到底选择哪种制式标准。但这方面的内幕太多,涉及太多的利益,本质上已非运营商能决定的事情。
再说说决策。
TMT行业的决策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决策要快,第二是决策点多。
所谓快,是不能等到具备决策条件的时候再决策,否则,相对于决策错误,错过最佳决策时间点往往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运营商在国企机制下,冒险决策需要决策者个人承担风险,因此胆子越大的领导决策越快,相应地承担的风险也就越高。运营商的领导大都好学、刻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被决策的压力逼迫的,不懂的话那敢胡乱拍板啊。
所谓多,是行业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压力大,决策并不是千年等一回,也不是百年一遇,而是经常要面对选择、进行决策。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采取分级授权、层层决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在运营商,传统的职能管理部门有自己不变的规则,要创新,就不可避免地与既有规则产生冲突。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逐级上报,由领导层面拍板或者平衡。因此在运营商需要领导决策的东西就更多了。
看王总讲述的联通的上市、CDMA的发展、以及苹果与TD的故事,简直就是“步步惊心”的现实版。从现在的视角看结果,也许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但对当时的决策者来说,每走一步、每做一件事都要冒着很大风险。
客观来说,长期修炼之下,运营商的领导都是高手,都是超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思想在不同的业务和技术之间切换,把握重点,做出判断。
需要决策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在运营商内部,负责将领导的决策细化落实为行动的执行层,以及从事具体工作的操作层,在实际运营中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而这些,在王总的书中并没有太多体现。
一转眼,我在中国移动也工作了20年,与企业共成长的经历让我对中国移动有感恩之心,很自然地成为一个移动铁粉、自干五。
而现在运营商里的年轻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企业难以有那么深的归属感和企业荣誉感,觉得这不过是一份历时三年五载的工作机会。毕竟时代在演进,在一个企业里干一辈子未必就好,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应该是人性追求的目标。与其培养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倒不如培养年轻同事的职业精神,让他们意识到:在一个领域浸淫越久,投入越多,个人的收获也会越大;而付出与回报,绝不能拿金钱来简单衡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必须获得作者授权,并注明作者,对于侵权行为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