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儒客栈重新开业

文 / 宁宇


  时光白驹过隙,匆匆已有十二载。


  我最早开始在BBS上写东西,大约是在2003年前后。


  当时,我的主战场是中国计费网(www.billingchina.com)和数据仓库之路(www.dwway.com)。如今再尝试打开,发现前者已经关闭,而后者仍是业内非常活跃的技术网站。


  与大多数网上的朋友不一样,我一开始就是实名,主动表明自己的身份。作为中国移动IT支撑的规划主管,通过互联网来阐述规划思路,与网友们交互讨论,同时也能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这种高效的沟通方式让我获益良多,与很多业内人士和专家成了未曾谋面的朋友,这也算是我以文会友的开始。


  伴随着MSN的普及,从2005年开始,我开始在space上写日志,也就是后来的博客。


  一开始,我写写自己的心得和学习笔记,后来逐渐增加了一些专业的内容和心得。尚儒客栈这个名字,也是在2006年开始固定下来的——因为我觉得自己和吕秀才有些像,文弱、迂腐,还有点儿矫情。


  那一年台湾地震,把中美海缆震断了,登不上MSN也发不了东西,从此,我开始考虑容灾备份的问题。2007年的时候,搜狐推出了搬家服务,方便了我这个懒人,于是我把博客的主战场转移到了搜狐;在这里又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写的内容也越来越杂。


  在搜狐写博客的日子比较爽。先是有了搬家服务,之后又被搜狐推成知名博主,自己以及文章的曝光率颇高,不免有些飘飘然。结果有些文字不严谨,被媒体有意无意地曲解利用,给单位带来了一些麻烦,也喝了一回茶。


  那次喝茶的经历,也是我码字的转折点。


  对于很多人来说,有这样的经历,很可能选择闭嘴不说少惹事;而如果找我喝茶的人简单粗暴地处理我无意中惹的麻烦,恐怕我也就此封笔。但所幸的是:我骨子里的忠诚、热情被领导准确地把握住了,并没有对我提出强制性要求,而是鼓励我以合理的方式写字传播,并推荐了《IBM员工博客十一条准则》让我学习、领悟。


  自此之后,我行文发言就更加注意,逐渐形成“解读不泄密,争论守底线,有立场、不护短”的习惯。在选题方面,开始系统性地写文章,反思成长的历程,展望自己、专业以及行业的未来。


  2007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是我写博客的黄金阶段,除了在搜狐的主站之外,后来还应邀在腾讯和研究院的LABS里开了“尚儒客栈”的分号。最疯狂的时候,曾经一天写一篇,两年下来累计至少十几万字,期间也不乏精品,很多对行业的预判和分析,如今读起来仍味道十足。


  这些文章,我今后会整理后再发出来;至于什么时候出书,再看机会吧。


  由于种种原因(机会成熟时,我也许会对这诸多原因进行分析),2009年5.17之后,我的博客中断了很长时间,在互联网上也很少发声。这期间微博逐渐火了起来,而我却一直置身于门外,直到2011年5月才在新浪发出了第一条微博:“都柏林,TMF中”。


  玩了四年新浪微博,新浪也给我加了V,发出了3千多条微博,也收获了3万粉丝,据说实际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同量级的大V。发出的内容也更杂,除了以前的专业讨论、学习心得、边走边看之外,微博里多了一个主角,就是我家的小开心。


  现在看,自己的微博历程也蛮搞笑的。


  最初是把微博当博客玩,一篇文章分成几组发,后来用长微博把文章写完,总之还是洋洋洒洒,不仅读者看得很不舒服,我自己和大家讨论的时候也疲于奔命。


  后来逐渐适应了“140字小作文”,专业讨论之外也掺杂了段子,而微博此时几乎成了战场,辟谣、澄清、解读、分析、预测,在一段时间里,与众多移动草根博友结成同盟,与友商和营销号的恶斗,似乎成了我个人微博的主线。


  再后来,运营商、OTT、终端商、营销号、还有左中右各色媒体,一场混战。博友之间亦敌亦友,捭阖纵横,舆情这一阵地的格局变得好复杂,各方角色都非常关注信息的及时性,而在准确性和深度方面,失去了和谐的节奏。


  突然有一天我意识到:在时间被微博碎片化的同时,自己的思想也有碎片化的倾向,快餐式的工作和生活,很容易让人丧失深度思考和长远规划的能力,我们还能把破碎的东西拼接完整么?这样下去,“就象那只摔破的吉他,再也听不到那原来的音色”。


  我是幸运的。


  去年,王云辉邀请我在他的微信公众号《科技杂谈》上写东西,照他的说法:干脆给你开个专栏吧。我想:这是个好机会,可以激励、甚至是迫使自己深度思考,并用文字把思想记录下来。那就试试吧。


  每个周末前,我都会把自己的一篇新作发给王云辉,然后等到周日发布的时候转给我的朋友看。云辉是个好编辑,除了文字把关之外,对于传播方面颇有感觉,很多我自鸣得意的文章他会指出问题,而有些我自己并不看好的随手之作,也在他的帮助下火了。


  逐渐地,我也找到了在自媒体发文章的感觉。每周一篇文章,一年多坚持下来,自己虽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科技杂谈的一些粉丝希望和我互动,但我又不愿加太多好友(高冷的我不希望太多人看我的朋友圈),于是在朋友的撺掇下,我开了自己的公众账号。


  就是这里。


  好吧,啰嗦了这么多,终于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完了。


  尚儒客栈的微信公众号,正式开张!


  放鞭炮!


尚儒客栈 CMCC-ningyu欢迎关注CMCC宁宇的尚儒客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必须获得作者授权,并注明作者,对于侵权行为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基于Spring Boot搭建的一个多功能在线学习系统的实现细节。系统分为管理员和用户两个主要模块。管理员负责视频、文件和文章资料的管理以及系统运营维护;用户则可以进行视频播放、资料下载、参与学习论坛并享受个性化学习服务。文中重点探讨了文件下载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如使用Resource对象避免内存溢出),积分排行榜的高效实现(采用Redis Sorted Set结构),敏感词过滤机制(利用DFA算法构建内存过滤树)以及视频播放的浏览器兼容性解决方案(通过FFmpeg调整MOOV原子位置)。此外,还提到了权限管理方面自定义动态加载器的应用,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易用性。 适合人群:对Spring Boot有一定了解,希望深入理解其实际应用的技术人员,尤其是从事在线教育平台开发的相关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快速搭建稳定高效的在线学习平台的企业或团队。目标在于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涵盖从资源管理到用户体验优化等多个方面,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Spring Boot框架的实际运用技巧。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和技术思路,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教训,对于提高项目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强调了安全性、性能优化等方面的重要性,确保系统能够应对大规模用户的并发访问需求。
标题基于SpringBoot的学生学习成果管理平台研究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论文结构。1.1研究背景与目的阐述学生学习成果管理的重要性及SpringBoot技术的优势。1.2研究意义分析该平台对学生、教师及教育机构的意义。1.3论文方法与结构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整体结构。第2章相关理论与技术概述SpringBoot框架、学习成果管理理论及相关技术。2.1SpringBoot框架简介介绍SpringBoot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领域。2.2学习成果管理理论基础阐述学习成果管理的核心理论和发展趋势。2.3相关技术分析分析平台开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如数据库、前端技术等。第3章平台需求分析与设计详细分析平台需求,并设计整体架构及功能模块。3.1需求分析从学生、教师、管理员等角度对平台需求进行深入分析。3.2整体架构设计设计平台的整体架构,包括技术架构和逻辑架构。3.3功能模块设计具体设计平台的核心功能模块,如成果展示、数据分析等。第4章平台实现与测试阐述平台的实现过程,并进行功能测试与性能分析。4.1平台实现详细介绍平台的开发环境、关键代码实现及技术难点解决方案。4.2功能测试对平台各项功能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功能正确无误。4.3性能分析分析平台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并发处理能力等。第5章平台应用与效果评估探讨平台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5.1平台应用案例选取典型应用案例,展示平台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情况。5.2效果评估方法介绍平台效果评估的具体方法和指标。5.3评估结果分析根据评估数据,对平台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第6章结论与展望总结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6.1研究结论概括性地阐述论文的研究结论和主要贡献。6.2研究展望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改进和扩展的方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