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的作用
1.数学中的常量和变量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
常量与变量(constant and variate)是数学中反映事物量的一对范畴。常量亦称“常数”,是反映事物相对静止状态的量;变量亦称“变数”,是反映事物运动变化状态的量。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为了从量的方面研究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或者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必须舍弃事物的具体内容,而从事物的量的规律性中抽象出数的概念。这种抽象最初是通过把握事物运动的联系的静态过程所达到的,这种考察事物的方式反映在数学上就产生常量的概念。
-
常 量
在某个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
-
变 量
在某个过程中产生变化的量
数学中表征事物量的一对概念。在事物的特定运动过程中,某量若保持不变,则称之为常量;反之,则称之为变量。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亦称函数。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为了从量的方面研究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或者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就必须舍弃事物的具体内容,而从事物的量的规定性中抽象出数的概念。这种抽象最初是通过把握事物运动和联系的静态过程所达到的。这种考察事物的方式反映在数学上就产生出常量的概念。以常量作为研究对象的数学称为常量数学或称初等数学,它主要包括算术、初等代数、几何等学科。常量数学主要是在形式逻辑的范围内活动的,它虽然适应了一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到17世纪,航海业、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天文学和力学的发展,同时也向数学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即要求提供新的数学工具,用以描述事物在运动和联系的动态过程中量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R.笛卡尔于1637年发表了<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论>一书。他在此书的附录<几何学>中,第1次引进变量和坐标的思想。当时,他把变量称为未知的和未定的量。变量的引进以及它成为数学的研究对象,加速了变量数学的主要部分即微积分的产生。笛卡尔的《几何学》也因此被看作是变量数学产生的重要标志之一。
数学的研究对象从常量进到变量的过程表明,人们对事物数量关系的研究已经从静止的、孤立的观点转变到运动和联系的观点。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反映出辩证法已经进入了数学。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变量数学本质上不外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运用。
参考资料
金炳华.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2.编程中的常量和变量
变量的作用: 存储数据(存储程序运行过程中值会出现变化的数据),可通过变量更方便的存储和找到数据。
编程的本质就是对内存中数据的访问和修改。变量的本质是一块内存,通过变量可更方便的对这个内存进行读写操作。
变量的作用是:
1.更方便对内存进行读写操作
2.更方便的找到存储数据的内存
3.节约内存空间
如果只有常量的话,会很不方便。
如:获取用户输入的内容。如果每次用户输入的内容,都用一个常量来储存的话会很麻烦。而且用户输入一次,重新输入,上一次的内容很多时候就没用了。那记录上一次内容的常量就没用。会占用不必要的内存。
变量是一种使用方便的占位符,用于引用计算机内存地址,该地址可以存储Script运行时可更改的程序信。
变量来源于数学,是计算机语言中能储存计算结果或能表示值抽象概念。
变量可以通过变量名访问。
变量本质上就是代表一个”可操作的存储空间”,空间位置是确定的,但是里面放置什么值不确定。我们可通过变量名来访问“对应的存储空间”,从而操纵这个“存储空间”存储的值。
实际使用案例:
1.输入一个100之内的整数,输出它。
最后你会发现不使用变量无法实现。因为你每次需要输入的数需要存储下来,而常量只能在程序开始才能"赋值"(指定值),自然就不能存储这个数据了,而变量就是用来存储数据的。
2.for循环都不能运行
在指令式语言中,变量通常是可变的;但在纯函数式语言(如Haskell)中,变量可能是不可变的。
变量是一种使用方便的占位符,用于引用计算机内存地址,该地址可以存储Script运行时可更改的程序信息。例如,可以创建一个名为Click Count的变量来存储用户单击Web页面上某个对象的次数。使用变量并不需要了解变量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地址,只要通过变量名引用变量就可以查看或更改变量的值。在VB Script中只有一个基本数据类型,即Variant,因此所有变量的数据类型都是Variant。
编程的本质就是对内存中数据的访问和修改。程序所用到的数据都会保存在内存中,程序员需要一种机制来访问或修改内存中的数据,而这种机制就是变量,每一个变量都代表了一小块内存,而变量是有名字的,程序对变量赋值,其实就是把数据装入该变量所代表的内存区的过程,同样道理,程序读取变量的值,实际上就是从该变量所代表的内存区取值的过程。形象的理解:变量相当于有名字的容器,该容器用于装载不同类型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