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临界核的尺寸 (N*)”?——一个概念性的定义
在相变或晶体生长理论中,“临界核”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是一个亚稳态的团簇,处在“长大”和“溶解”的十字路口。
它的尺寸 N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定义,两者是等价的:
定义一:从能量角度(最根本的定义)
临界核的尺寸 (N) 是指使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 G 达到最大值(即成核能垒 G)时,团簇所包含的原子/分子数量。
在Figure 3的吉布斯自由能曲线上,N* 就是那个山峰最高点所对应的横坐标。
-
当团簇尺寸 N < N 时*:团簇处于能量上坡段。它更倾向于溶解(滚下山),因为这会降低能量。只有靠随机的热涨落,它才有可能“挣扎”着长大。
-
当团簇尺寸 N > N 时*:团簇越过了能量山峰,进入了下坡段。此时长大可以降低能量,所以它会自发地、不可逆地继续长大。
所以,N* 是一个临界点,一个**“不归点”(Point of No Return)**。小于它,团簇大概率会消失;大于它,团簇就会稳定存在并持续生长。
定义二:从生长/溶解趋势角度
临界核的尺寸 (N) 是指一个团簇,它长大和溶解的概率恰好相等的尺寸。
这个定义更侧重于动态过程。一个临界核,它再增加一个原子(长大)和失去一个原子(溶解)的能量变化趋势是平衡的。这正好对应于能量曲线的顶点,那里的斜率(一阶导数)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