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OSI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物理层:比特流传输
数据链路层:提供介质访问和链路管理
网络层:IP选址和路由选择
传输层:建立、管理和维护端到端的连接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维护会话
表示层:数据格式转化、数据加密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TCP/IP模型
TCP/IP协议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协议簇,TCP/IP采用4层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协议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各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各层主要设备:
物理层:中继器、集线器、双绞线
数据链路层:网桥、以太网交换机、网卡
网络层: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传输层:四层交换机、四层路由器
应用层:各种应用程序
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因此每个TCP连接都有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连接释放。连接建立经过三个步骤,通常称为三次握手。
-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的确认;SYN:同步序列号
-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