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常检测笔记
文章平均质量分 77
私の未来は夢じゃない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异常检测-基于相似度的方法
概述“异常”通常是一个主观的判断,什么样的数据被认为是“异常”的,需要结合业务背景和环境来具体分析确定。实际上,数据通常嵌入在大量的噪声中,而我们所说的“异常值”通常指具有特定业务意义的那一类特殊的异常值。噪声可以视作特性较弱的异常值,没有被分析的价值。噪声和异常之间、正常数据和噪声之间的边界都是模糊的。异常值通常具有更高的离群程度分数值,同时也更具有可解释性。在普通的数据处理中,我们常常需要保留正常数据,而对噪声和异常值的特性则基本忽略。但在异常检测中,我们弱化了“噪声”和“正常数据”之间的区别,专原创 2021-01-22 02:47:42 · 265 阅读 · 1 评论 -
异常检测-线型模型
线型模型引言真实数据集中不同维度的数据通常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是因为不同的属性往往是由相同的基础过程以密切相关的方式产生的。在古典统计学中,这被称为——回归建模,一种参数化的相关性分析。一类相关性分析试图通过其他变量预测单独的属性值,另一类方法用一些潜在变量来代表整个数据。前者的代表是线性回归,后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主成分分析。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假设:假设一:近似线性相关假设。线性相关假设是使用两种模型进行异常检测的重要理论基础。假设二:子空间假设。子空间假设认为数据是镶嵌在低维子空间原创 2021-01-19 00:50:55 · 328 阅读 · 0 评论 -
异常检测-基于统计学的方法
基于统计学的方法概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的正常性做出假定。**它们假定正常的数据对象由一个统计模型产生,而不遵守该模型的数据是异常点。**统计学方法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对给定数据所做的统计模型假定是否成立。异常检测的统计学方法的一般思想是:学习一个拟合给定数据集的生成模型,然后识别该模型低概率区域中的对象,把它们作为异常点。即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一个模型,然后考虑对象有多大可能符合该模型。根据如何指定和学习模型,异常检测的统计学方法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参数方法假定正常的数据对象原创 2021-01-16 02:53:08 · 185 阅读 · 0 评论 -
什么是异常检测?
什么是异常检测异常检测(Outlier Detection),顾名思义,是识别与正常数据不同的数据,与预期行为差异大的数据。异常的类别点异常:指的是少数个体实例是异常的,大多数个体实例是正常的,例如正常人与病人的健康指标;上下文异常:又称上下文异常,指的是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实例是异常的,在其他情境下都是正常的,例如在特定时间下的温度突然上升或下降,在特定场景中的快速信用卡交易;群体异常:指的是在群体集合中的个体实例出现异常的情况,而该个体实例自身可能不是异常,例如社交网络中虚假账号形成的集合作为群体原创 2021-01-12 23:12:50 · 543 阅读 ·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