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
-
raid:管理服务器硬盘
raid0:所有硬盘总和,性能最快,只要坏一块就报废
raid1:所有硬盘一半,写入慢,读取一样,相当于两块硬盘同样的数据,很安全。
raid5:相当于只把一个硬盘来做冗余,所以写入速度比raid1块,比raid0安全。
raid10:分为一组一组,一组内是raid1,每个raid1组在一起时raid0 -
磁盘常见命令
- df:查看磁盘的使用情况
- df -i:查看inode使用情况
- df -h:磁盘使用的大小有单位
- df -T:按磁盘分区类型
- du -sh:统计一个文件或者目录的空间使用情况,-s是统计显示,h是大小有单位
- lsblk:显示磁盘分区情况
-
mbr类型和gpt类型的磁盘分区区别
mbr最多只有四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只能支持2tb以内的磁盘
gpt可以支持多个主分区。可以支持2tb以上的磁盘 -
磁盘命令
硬盘:dev/sd[a-z]1-9。[a-z]是硬盘排序。1-9是分区。逻辑分区从5开始
云服务器:dev/vd[a-z]1-9。[a-z]是云服务器排序。1-9是分区。逻辑分区从5开始 -
磁盘分区
fdisk:对磁盘分区类型为mbr。对哪个磁盘分区:fdisk /dev/sdb。命令:p n d
parted:对磁盘分区类型可mbr可gpt,parted /dev/sdc。p,mktable,mkpart name start end -
把分区挂载在目录上
- 先进行格式化磁盘 创建一个xfs文件系统。mkfs.xfs /dev/sdb1
- 挂载分区到指定目录。mount /dev/sdb1 /mnt
-
永久挂载
用mount挂载是临时的。需要把挂载命令写在开机自启动文件- 在开机自启动文件/etc/rc.d/rc.local中写挂载命令,在写之前需要给文件加上执行权限
chmod +x /etc/rc.d/rc.local
mount /dev/sdb1 /mnt - 专门开机挂载文件 /etc/fstab
- 在开机自启动文件/etc/rc.d/rc.local中写挂载命令,在写之前需要给文件加上执行权限
-
磁盘文件满了
- block满了。先df -h 查看哪个磁盘占比最大。用du -sh /* | sort -hr 降序排序哪个目录最大。一层一层查找。最后删除 rm-rf。r是删除所有包括目录本身。rm -f * 删除目录下的文件
- inode满了,创建太多小文件了。先用find -type d -size +1M /* 查看大文件目录。然后再进行删除。如果删不掉就进行find + |xargs rm ,分批次删除
- 大文件,删除完后,还占用空间。彻底删除一个文件需要rm删除文件的硬链接数。第二是关闭引用这个文件的进程。
seq 50000000 >> /var/log/error.log
新窗口中使用 tail -f /var/log/error.log
df -h
du -sh /* | sort -hr
然后删除、再kill进程
lsof查看文件所被引用的进程
lsof | grep error.log
-
free -h 检查内存及swap的空间大小
增加swap方法:创建文件并转为swap- 创建文件
- 查看swap情况:swapon -s
- 转为swap:mkswap
- 激活swap:swapon 文件
- 永久生效:把 激活命令存在/etc/rc.d/rc.local
-
buffer 写缓冲。cache 读缓存
高并发读写内存。少访问量读内存,写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