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常用的选择器
- id选择器,格式为 #选择符名称,例如:
<div id="main"></div
,就有#main{属性值}(它的优先级最高); - 类选择器,格式为 .选择器名称,例如:
<div class="main"></div>
,就有.main{属性值}; - 元素选择器,格式为 选择符名称,例如:
<p>文本内容</p>
,就有p{属性值}
最常用的组合写法
-
子选择器,格式为 选择器名称1>选择器名称2,例如:
<div class="main"><div class="son"></div</div>
,就有 .main>.son
(它用来精确定位某个元素); -
群组选择器,格式为 选择器名称1,选择器名称2,选择器名称3,…{属性值}(每个名称之间用逗号隔开),例如:
<p>文本1</p> <h2>文本2</h2>
,
就有 p,h2{属性值},(它用来将属性相同的选择器并列写在一起); -
伪类,它可以定义某种鼠标触发时间的显示效果,
格式为 选择器名称:伪类名称 {属性值},通常会将伪类定义在链接内容。
(1):link表示未访问的链接;
(2):visited表示已访问过的链接;
(3):hover表示鼠标悬停状态;
(4):active激活的链接;
注意:由上到下顺序;
CSS优先级总结
1.!important声明最高;
2.行内样式>内部样式>外部样式
注意:link链入外部样式和style内部样式优先级,取决于先后顺序,就近原则;
3.样式表中的优先级:
id选择器>类选择器>标签选择器>通配符选择器(*)
当它们权值相同的时候,就近原则;权值不同时使用权值最高的。
选择器的权值
1.标签选择器:权值为1;
2.类选择器和伪类:权值为10;
3.id选择器:权值为100;
4.通配符选择器:权值为0;
5.行内样式:权值为1000;
计算规则:统计不同选择器的个数,每类选择器的个数乘以它的权值,然后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