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时,会存在哪些问题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ERP、PLM、MES等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上取得了显著进步,提升了现代化管理水平。然而,车间现场仍面临设备物联改造困难、一线员工缺乏融入数字化工厂平台以及现场数据收集不准确等问题。传统设备改造成本高,工人培训不足,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成为数字化工厂建设的主要障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对国内数字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在公司和车间等层面,近几年 ERP、PLM、MES 等专业的管理系统软件发展迅速,并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和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包括一些先进的铸造工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数字化能力。

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在车间现场的建设尤为重要,但现场执行层面,目前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也影响了数字化工厂系统的实施不能落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物联不具备条件。

在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从一个工业基础差到世界制造大国的建设过程中,几乎快速走过了西方国家 100 年的发展历程。这一点从现场的装备设备就可以看出端倪,大部分传统车间内即存在几十年前的普通设备,也存在最新的数字化设备,这是一个发展积累的过程结果。而针对传统的普通设备要实现数字工厂的使用要求,就必须进行改造,而大部分是设备不具备这样的改造价值的,或者说拿出一笔钱对传统设备进行这样的改造对大多数老板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2、车间人员没有一个应用或者融入数字化工厂的平台。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软件都是针对技术管理人员岗位需要而开发使用的,因此大家都会习惯性的把这些软件统称为管理软件。而作为工厂车间占比最大的现场技术工人们,却缺少这样的平台,替代现场为满足管理需求而进行的部分工作内容。比如生产技术管理要求信息的接收、现场执行完成情况的反馈等。

3、一线信息的真实准确地收集。

传统的管理方式,很多的一线生产信息都是要通过人工整理汇总后二次处理传递给更高层的管理人员或需求业务人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传统生产管理方式,很多信息都是线下的,是通过人工去记录统计的;二是过去常说的软件“孤岛效应”,各个功能软件之间没有有效打通,数据就不能及时共享。综合分析,解决现场数据信息收集等问题是铸造等传统企业数字化工厂系统中的短板和关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