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Spring Boot条件注解那么多,而标题中是@ConditionalOnBean呢?
因为,相比之下我们用的比较多的条件装配注解也就是@ConditionalOnClass、@ConditionalOnBean了,而@ConditionalOnClass对顺序并不敏感(说白了就是判断类加载器是否可以在其路径下加载到Class,所以和Spring的处理顺序没啥关系),但是@ConditionalOnBean就不同了,如果顺序无法保证,那么自动装配中的@ConditionalOnBean就可能会失效。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一下,正如Spring Boot官方建议的那样,请在自动装配类中使用条件装配注解,不要在自己定义普通配置类(普通配置类指的是我们自定义的@Configuration配置类)中使用,在普通配置类中使用条件装配注解,能不能生效那就看命了,尤其是@ConditionalOnBean这种对顺序敏感的注解;可能会出现在IDE中生效,但是到了线上就不生效了,因为你光靠ClassLoader的加载顺序是不靠谱的,在不同的操作系统环境下,class文件的加载顺序存在不确定性,文件是由文件系统管理,不同的文件管理系统有不同的机制。
可能有些人会想,我自定义@Configuration的普通配置类,我自己来显示的控制加载顺序,不过有一点请注意,你要控制的是BeanDefinition的注册顺序,而不是Bean的注入顺序;
我能想到的唯一可以控制BeanDefinition注册顺序的方式就是:自定义一个实现BeanDefinitionRegistryPostProcessor接口的实现类,并且还要实现PriorityOrder接口,要保证顺序比ConfigurationClassPostProcessor靠前,这样才有机会提前注册BeanDefinition到容器中;当然你也可以定义一个ApplicationContextInitializer接口实现类,然后通过initialize方法将自定义的BeanDefinitionRegistryPostProcessor接口的实现类添加到容器中,这样不用实现PriorityOrder接口也可以保证在ConfigurationClassPostProcessor前面执行。
不过上面说的BeanDefinitionRegistryPostProcessor接口实现类向容器添加BeanDefinition属于歪门邪道吧,明明正常扫描@Configuration注解来注册的配置类,非要把@Configuration注解去掉或者放到@ComponentScan扫不到的包下,然后由BeanDefinitionRegistryPostProcessor接口硬编码注入,应该也没有人会这么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