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vue自学总结 Week02

vue源码学习之数据依赖,实现数据驱动页面


自述总结:

根据vue数据驱动视图的特点,我们得到一个公式 UI = render(state);其中UI表示界面(输出),state表示状态(输入),但是输入和输出都是用户确定的,这之中vue所实现的功能就是render()函数。

接着vue如何如何监听到用户输入的state变化,以及如何根据state变化来更新UI界面,JS为刚好提供了Object.defineProperty 方法,

关于Object.defineProperty:

Object.defineProperty() - JavaScript | MDN

简而言之,Object.defineProperty()会为某个数据对象的个属性的读和写,分别使用get()和set()进行拦截,每当该属性进行读和写时,就会出发get()和set(),这就意味着该数据对象已经变成可观测的

上述源码中,定义一个observer类,将每个正常的object转成可观测的object,并且对当前的数据进行判断,如果是object类型,逐层递归,直到所有object中的子元素,并且也是非数组类型时,转成可观测的object。

但是数据可观测后,目前只清楚数据何时发生了变化,但是如何让视图更新呢?如果是一个数据变了,但是更新整个视图,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就引入了依赖收集,换而言之,视图中谁依赖这个数据,我们给每个数据建立一个依赖数组,谁依赖这个数据,我们就把谁放到这个依赖数组中,当数据变化时,我们就去它对应的数组,把每个依赖都通知一遍,这就是依赖收集的过程。

在上述总结中,我们可知可观测的数据被获取时会触发getter属性,那么我们就可以在getter中收集这个依赖。同样,当这个数据变化时会触发setter属性,那么我们就可以在setter中通知依赖更新。

但是我们把依赖收集存到哪里呢,这时我们建议依赖管理器Dep类

在上面的依赖管理器Dep类中,我们先初始化了一个subs数组,用来存放依赖,并且定义了几个实例方法用来对依赖进行添加,删除,通知等操作。

如此,我们在getter中调用了dep.depend()方法收集依赖,在setter中调用dep.notify()更新依赖。

在vue中,watcher类实现的就是上述中“谁”的功能,简而言之,就是谁用了数据,谁就是依赖,就为谁创建一个watcher实例。等到数据变化时,就去通知watcher(即调用watcher),去通知真正的视图。

watcher类源码

此文只讲述了object对象依赖收集,还有关于Array类型依赖收集还未继续总结

未完待续....

自学文章地址:Vue源码系列-Vue中文社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