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实验之链表七:单链表中重复元素的删除
Time Limit: 1000 ms Memory Limit: 65536 KiB
Problem Description
按照数据输入的相反顺序(逆位序)建立一个单链表,并将单链表中重复的元素删除(值相同的元素只保留最后输入的一个)。
Input
第一行输入元素个数 n (1 <= n <= 15);
第二行输入 n 个整数,保证在 int 范围内。
Output
第一行输出初始链表元素个数;
第二行输出按照逆位序所建立的初始链表;
第三行输出删除重复元素后的单链表元素个数;
第四行输出删除重复元素后的单链表。
Sample Input
10 21 30 14 55 32 63 11 30 55 30
Sample Output
10 30 55 30 11 63 32 55 14 30 21 7 30 55 11 63 32 14 21
Hint
Source
不得使用数组!
解决本题的思路就是在一开始逆序建立一个单向链表,然后进行正常的输出,之后在运用三个游动指针来确定删除结点的位置,这三个结点的作用分别是:一个游动指针指向每一个结点作为依据来寻找与它相同数据的结点。第二个游动指针的作用是确定要删除位置结点的前一个结点,以便进行删除结点的操作。第三个游动指针的作用就是通过逐一比较来确定重复元素的位置。
这三个结点缺一不可,当然也可以用双向链表来进行做题,复杂程度类似,三个结点相互依存,来删除最终的结点。
AC代码: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tree;
int main()
{
struct node*head,*p,*q,*t;//定义三个游动指针
head=new tree;
head->next=NULL;
int n,y;
scanf("%d",&n);
y=n;
while(n>0)//逆序建立链表
{
int x;
scanf("%d",&x);
p=new tree;
p->data=x;
p->next=head->next;
head->next=p;
n--;
}
printf("%d\n",y);
p=head->next;
while(p)
{
if(p->next==NULL)
{
printf("%d\n",p->data);
}
else
{
printf("%d ",p->data);
}
p=p->next;
}
p=head->next;//进行链表中重复的元素的删除操作
while(p)
{
t=p;//具体的不用解释太多,这一部分的代码是本题的核心,自己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一段代码的意义就会明白链表的有趣之处。
q=p->next;
while(q)
{
if(p->data==q->data)
{
t->next=q->next;
q=q->next;
y--;
}
else
{
t=t->next;
q=q->next;
}
}
p=p->next;
}
printf("%d\n",y);
p=head->next;
while(p)
{
if(p->next==NULL)
{
printf("%d\n",p->data);
}
else
{
printf("%d ",p->data);
}
p=p->nex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