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flow object detection API调整输出的置信度

本文介绍如何解决使用TensorFlow Object Detection API进行图像目标检测时,输出图像未显示边界框的问题。通过调整置信度阈值并在可视化函数中设置min_score_thresh参数为0.2,可以确保至少20%置信度的对象被标记并绘制边界框。

Tensorflow object detection API 输出还是原图,没画框怎么办?
有些时候改一下置信度就好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检测程序里面找到“vis_util.visualize_boxes_and_labels_on_image_array” 加入

min_score_thresh=0.2

0.2表示把20%以上的检测对象输出
不要忘了在上一句最后加上一个英文逗号→ “,”

mask_rcnn_inception_v2_spot.config是TensorFlowObject Detection API模块中的一个配置文件,用于配置Mask R-CNN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参数。下面是一些常见参数及其含义: 1. num_classes:指定目标类别的数量,包括背景类。例如,如果要检测20个类别,则num_classes设置为21。 2. image_resizer:设置图像预处理的方式,如通过保持宽高比进行缩放或裁剪。 3. feature_extractor:指定特征提取器的类型,例如InceptionV2、ResNet等。 4. first_stage_anchor_generator:设置第一阶段锚框生成器的参数,包括尺度、宽高比等。 5. first_stage_box_predictor:设置第一阶段边界框预测器的参数,如使用的卷积核大小、激活函数等。 6. first_stage_nms_iou_threshold:指定第一阶段非极大值抑制(NMS)的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阈值。 7. second_stage_box_predictor:设置第二阶段边界框预测器的参数,如使用的卷积核大小、激活函数等。 8. second_stage_post_processing:设置第二阶段后处理的参数,如使用的非极大值抑制(NMS)的IoU阈值和置信度阈值。 9. second_stage_batch_size:设置第二阶段的批量大小,用于训练和推理。 10. use_dropout:设置是否在特征提取器中使用dropout正则化。 11. detection_score_converter:设置检测分数转换器的类型和参数,用于将检测分数转换为最终的置信度。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参数,实际上,mask_rcnn_inception_v2_spot.config文件中还包含了其他许多参数,用于配置模型的各个方面,如学习率、优化器、训练和推理的路径等。通过修改这些参数,我们可以根据需求来定制和优化Mask R-CNN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