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阶段开始参加数学建模比赛,陆陆续续参加了校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美赛、小美赛、网络挑战赛,再到最近参加的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算起来差不多有五年了,拿了几次国一和国二,写过的论文大概有四十万字(包括练习赛),或多或少有一些感触,简单用文字记录一下(本文应该会再更新,后续再整理资源分享)。
0、关于准备
数学建模的基础本质还是数学,如何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得到一般的数学模型,再具体应用到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比赛的重点和难点。很多人前期入门被推荐最多的书籍都是《数学建模》(姜启源)。这本书真的非常经典,书中讲的很多经典模型对于数模解题的时候帮助非常大。这是我本科选修数学建模课程时老师指定的教科书,当时为了弄懂模型(或者说是为了记住一些模型),做完了书后习题,受益匪浅。此外,数学建模常被推荐的入门书籍还有《数学建模案例精选》、《数学建模》(美)、《数学建模案例集》等等。
模型建立之后,可能需要借助一些软件编程得到计算结果。数学建模常用的仿真软件有matlab、python、lingo等等。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一两种学习,个人感觉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仿真软件还是matlab。
论文作为数学建模竞赛最后提交的成果,是评分的唯一依据(代码等虽然也需要提交,但似乎不作为评分项)。在撰写论文前,最好能多看几篇格式美观的获奖论文,参考论文格式和写作思路。无论建模和仿真做的多好,最终呈现的结果都是论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关于选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题的“好坏”也极大地影响了竞赛的结果。建议用半天左右的时间确定选题,遇到特别拿手的题目可以早做决定,如果对几道题目都犹豫不决的话,也不要纠结过长时间。前几年参加美赛的时候,在选题上纠结了太久,导致最后时间特别紧张。从几次参加比赛的选题来看,有几点可以作为选题时的加分项(因人而异):
1)专业相关
数学建模一个参赛团队往往有三个人组成,大家的专业可能相同、相似,也可能跨度很大。选择专业相关的题目,对于理解题意、建立模型都很有帮助。以研究生数学建模为例,华为题一般以通信为专业背景,通信方向的参赛团队选择华为题会比较有优势。
2)拿手题
如果题目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