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uck电路的产生背景
降压电路分为线性和开关,线性降压的缺点是效率太低功耗太大,因此只适用于小压降的需求,因此才出现了开关降压电路,如buck。
二、buck电路的基本拓扑
上图是LDO电路拓扑图,此时B点电压会被稳压管D1钳位,保持在5.6v,输出E端电压也就保持在5v,但是此时三极管Q1工作在放大区,Rce比较大,因此功耗较大,效率较低。
考虑到三极管在放大区的电阻较大,导致较大功耗,考虑到使用mos管,但是mos管的放大区很小,若一直开着,就成了导线,输出电容也很快会充到最高的电压,也就失去了降压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希望电源对输出电容的充电不能一直在充,充一会停一会达到平衡,而这就要求冲电的过程速度可控,否则速度过快无法控制。关于控制充电速度就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电阻,二是电感,电阻会导致功耗增大效率降低,因此选择电感。同时要加上mos管区控制开关。
能形成上面的拓扑的几个考虑点是:
1、既然有了电感,同时有mos开关,就需要考虑电感的续流回路,所以才会出现二极管这条路。
2、之所以把二极管放在D1的位置,而不是单独在电感上接个续流回路, 那是因为负载需要电感和电容来一起驱动,如果单独在电感上接续流回路,那电感上的能量就浪费了。同时对电容的要求也会很高。
3、这里必须要有个假负载,至于理由在另一篇文章有说明。
三、buck电路的完整电路设计
02-21
1万+

08-08
7623

11-25
1367

02-07
29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