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icient Regional Memory Network for Video Object Segmentation》论文阅读笔记

《Efficient Regional Memory Network for Video Object Segmentation》论文阅读笔记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103.12934.pdf
GitHub地址:https://haozhexie.com/project/rmnet

1.摘要

最近,一些基于时空记忆的网络表明,过去帧中的物体线索(如视频帧以及分割后的物体掩码)对于分割当前帧中的物体很有用。然而,这些方法都是以全局到全局(Global-to-Global Matching)的方式对当前帧和过去帧和过去帧之间进行匹配的,这就会导致相似目标的错误匹配和高复杂的计算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从局部到局部(Local-to-Local Matching)的方式匹配当前帧和过去帧 用于半监督视频分割任务中(semi-supervised VOS),并命名为Regional Memory Net- work (RMNet)。
这篇论文的方法可以看作是在《Video Object Segmentation using Space-Time Memory Networks》(这篇文章的思想可以点击链接进行查看)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主要改进有两个方面:1.时空记忆模块只保存目标区域;2.当前帧和之前帧之间的匹配计算只计算目标所在区域,文章中确定目标区域使用框的方式,类似于目标检测中的检测框完成的;3.时空记忆模块只保存前一帧的结果(应该是这样),4.增加一个TinyFlowNet生成光流信息用于将前一帧的mask转换到当前帧。

Global-to-Global的错误匹配示例和Local-to-Local可以正确匹配的示例如下图所示:

从左图红色实线和红色虚线可以看到,当从全局的角度对两帧进行目标匹配时,很容易将外形相似的目标匹配到一起,导致错误的匹配目标。所以作者提出,相邻的帧之间目标的移动范围是较小的,因此使用局部相近位置进行匹配会大大提升匹配的准确性,如右图所示。

2.实现方法

网络结构
网络整体架构在论文《Video Object Segmentation using Space-Time Memory Networks》基础上增加了一个TinyFlowNet网络生成光流信息用于将前一帧的mask转换到当前帧。Memory encoder中只保存目标区域位置的信息,可以有效的减少运算量并且可以避免目标的错误匹配。

3.其他

如果当前帧和之前帧之间没有目标区域交集(目标消失),那么使用保存的之前帧的全部信息用于后一帧。

4.实验

4.1 datasets

论文同样使用的两个流行的用于视频语义分割的数据集进行实验

Youtube-VOS

Youtube-VOS包含4453个带标注的多目标视频。验证集由包含91种目标的474个视频组成,其中65个在训练集种见过和26个未见过的目标种类。

DAVIS

DAVIS-2016是非常常用的单目标视频分割任务。验证集由20个高质量标注的视频组成。
DAVIS-2017是DAVIS-2017的扩展,是多目标视频分割任务。验证集由包含59个目标的30个视频组成。

4.2 部分实验结果

网络的训练两个阶段:先在静态图像应用随机仿射变换生成的合成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再使用Youtube-VOS或DAVIS进行训练。

可视化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处理用户关于SegRet在语义分割中的高效设计和保留网络架构及实现细节的查询。首先,用户提到的“SegRet”可能是指某种结合了高效设计和保留机制(Retentive Network)的语义分割模型。不过,从现有资料来看,目前并没有广泛认可的模型直接命名为SegRet,因此可能需要结合现有的相关技术进行推测。 首先,语义分割的主流模型包括U-Net、DeepLab系列、PSPNet等。高效设计通常涉及轻量化网络结构,比如使用MobileNet、EfficientNet作为主干网络,或者通过深度可分离卷积、注意力机制来减少计算量。而保留网络(Retentive Network)可能指的是最近提出的Retentive Network(RetNet),这是一种用于处理长序列的模型,结合了循环神经网络(RNN)和Transformer的优点,具有并行训练和高效推理的特性[^1]。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如何将Retentive Network的结构应用到语义分割中。语义分割需要高分辨率特征图和上下文信息,因此可能需要将RetNet的自保留机制(Retention)融入到编码器-解码器结构中。例如,在编码器部分使用Retention机制替代传统的自注意力,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同时保持对长距离依赖的捕捉能力。此外,高效设计可能包括使用轻量级的卷积模块、减少通道数、或者采用多尺度特征融合策略。 在实现细节方面,需要确定Retention机制的具体应用位置,比如是在编码器的每个阶段还是仅在高层特征中使用。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结合跳跃连接(skip connections)来保持细节信息,这对分割精度至关重要。另外,训练策略如数据增强、损失函数设计(如Dice Loss、交叉熵损失)以及优化器的选择也会影响模型性能。 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提到了汇编语言的除法溢出和AT&T的段寻址方式[^2],但这些似乎与当前的深度学习模型无关,可能是在之前的对话中提到的其他内容。因此,在处理当前问题时,可以暂时忽略这些引用,专注于语义分割和Retentive Network的相关技术。 最后,需要验证这些推测是否合理,是否有相关研究支持这种结合。例如,是否有论文将RetNet应用于视觉任务,或者类似的保留机制在分割中的使用案例。如果有,需要引用相关文献;如果没有,则需说明这是基于现有技术的合理推断,并建议可能的实现方向。</think>关于SegRet在语义分割中的高效设计及保留网络架构,目前并未有公开文献直接定义“SegRet”这一名称的模型。但结合语义分割领域的高效设计趋势与保留网络(Retentive Network)的特性,以下是基于技术原理的推测与分析: --- ### 一、核心设计思路 1. **高效设计目标** - 降低计算复杂度,适应边缘设备部署(如MobileNetV3、EfficientNet的轻量化策略)。 - 保持高分辨率特征图的处理能力(参考U-Net的跳跃连接)。 - 引入动态稀疏计算或注意力机制优化(如动态卷积、Channel Attention)。 2. **保留网络(Retentive Network)特性** - RetNet通过**自保留机制(Retention)** 替代传统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在序列建模中实现并行训练与低内存占用的递归推理[^3]。 - 在语义分割中,Retention可捕捉长距离上下文依赖,替代传统卷积或自注意力模块。 --- ### 二、可能的架构实现 #### 1. **编码器-解码器结构** - **编码器**:使用轻量化主干(如MobileNetV3)提取多尺度特征,嵌入Retention模块替代部分卷积层,增强全局上下文建模。 $$ \text{Retention}(Q,K,V) = \gamma \cdot (Q \cdot K^T) \odot V $$ 其中$\gamma$为衰减因子,控制历史信息的保留程度[^3]。 - **解码器**:采用渐进上采样(如FPN结构)结合跳跃连接,融合低层细节与高层语义。 #### 2. **关键优化技术** - **动态通道剪枝**:根据输入图像内容动态关闭冗余通道,减少计算量。 - **多尺度特征融合**:通过空洞卷积(Dilated Conv)或金字塔池化(PSPNet)增强上下文感知。 - **量化感知训练**:预训练时模拟低精度计算,便于后续部署到边缘设备。 --- ### 三、实现细节示例(伪代码) ```python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class RetentionBlock(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channels): super().__init__() self.qkv = nn.Conv2d(channels, 3*channels, kernel_size=1) self.gamma = nn.Parameter(torch.randn(1)) # 可学习的衰减因子 def forward(self, x): q, k, v = torch.split(self.qkv(x), x.shape[1], dim=1) attn = torch.einsum('bchw,bcHW->bhwHW', q, k) # 简化版空间注意力 attn = self.gamma * attn.softmax(dim=-1) return torch.einsum('bhwHW,bcHW->bchw', attn, v) + x # 残差连接 # 示例模型 class SegRe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encoder = nn.Sequential( nn.Conv2d(3, 32, 3, stride=2), RetentionBlock(32), nn.Conv2d(32, 64, 3, stride=2), RetentionBlock(64) ) self.decoder = nn.Sequential( nn.Upsample(scale_factor=2), nn.Conv2d(64, 32, 3), nn.Upsample(scale_factor=2), nn.Conv2d(32, 21, 1) # 假设输出21类 )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encoder(x) return self.decoder(x) ``` --- ### 四、性能优化方向 1. **计算效率**:通过TensorRT或OpenVINO部署,利用算子融合加速推理。 2. **精度提升**:结合混合损失函数(如Dice Loss + Focal Loss)缓解类别不平衡。 3. **数据增强**:使用AutoAugment或Copy-Paste策略增强小目标分割效果。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起个什么名字好w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