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OS-III软件定时器高级应用与管理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uCOS-III作为嵌入式领域的RTOS,其软件定时器组件对于实现延迟和周期性任务至关重要。本压缩包文件深入探讨了软件定时器的概念、结构、使用方法、回调函数以及其在实时系统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通过分析源码,学习者可以掌握如何在实际嵌入式项目中高效使用软件定时器,优化任务调度和系统性能。

1. uCOS-III软件定时器概念及优势

1.1 软件定时器概念解析

软件定时器是一种在操作系统中实现的时间管理机制,它通过软件逻辑而非硬件计时器来实现时间的测量和周期性任务的触发。软件定时器在嵌入式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2 uCOS-III定时器特点

uCOS-III操作系统中的软件定时器支持多种模式,包括单次触发、周期性触发等。其特点在于提供了一个抽象的API层,允许开发者以简单的方式操作定时器,同时为嵌入式系统提供必要的定时功能,而不需要依赖硬件定时器。

1.3 软件定时器的优势

软件定时器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轻量级的实现。与硬件定时器相比,软件定时器不占用硬件资源,易于修改和扩展。此外,软件定时器在系统中以任务的形式存在,便于系统管理和调度,而且能够在不影响任务执行的情况下,动态调整定时器参数。

接下来的章节将进一步探讨硬件定时器与软件定时器之间的差异、uCOS-III软件定时器的内部结构、如何在多任务环境中应用软件定时器,以及定时器的深入实践和未来展望。

2. 软件与硬件定时器的比较分析

2.1 硬件定时器的工作原理

2.1.1 硬件定时器的组成

硬件定时器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时钟源(Clock Source) :为定时器提供计数的基准频率。
  • 计数器(Counter) :根据时钟源提供的脉冲进行计数,达到预设值时触发中断或事件。
  • 预设值寄存器(Prescaler Register) :用于设置定时器计数的初始值。
  • 控制寄存器(Control Register) :用于配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例如自动重载、中断使能等。
  • 中断服务例程(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 ISR) :当定时器达到预设值并触发中断时,中断服务例程被调用以处理定时事件。
2.1.2 硬件定时器的功能特性

硬件定时器具备以下功能特性:

  • 精确的时间基准 :硬件定时器使用固定的时钟频率,因此能够提供非常精确的时间基准。
  • 中断信号输出 :当计数器达到预设值时,硬件定时器能够产生中断信号。
  • 定时周期可配置 :通过改变预设值和时钟频率的配置,可以设置不同的定时周期。
  • 独立于CPU运行 :一旦硬件定时器启动,它将在后台独立于CPU运行,不会占用CPU资源。

2.2 软件定时器的工作原理

2.2.1 软件定时器的定义和作用

软件定时器是在没有硬件定时器的系统中,通过软件算法模拟硬件定时器功能的一种机制。它的核心是使用软件循环或中断来模拟计时过程,当达到设定的时间时执行预定义的任务。

软件定时器的主要作用包括:

  • 节省硬件资源 :在硬件定时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软件定时器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 灵活的时间管理 :软件定时器可以实现复杂的定时逻辑,如周期性执行任务、延迟执行任务等。
2.2.2 软件定时器在系统中的角色

在系统中,软件定时器可以扮演多种角色:

  • 任务调度器 :用于周期性执行系统任务,如监控任务、数据采集任务等。
  • 事件处理器 :用于响应外部事件,如按键点击、网络数据包到达等。
  • 延时操作 :在软件操作中引入延迟,防止过快执行或为某些操作提供等待时间。

2.3 硬件与软件定时器的对比

2.3.1 性能和效率的对比

性能和效率上,硬件定时器与软件定时器的对比:

  • 硬件定时器 具有更好的时间精度和效率,因为它独立于CPU运行,不会受到CPU负载的影响。
  • 软件定时器 的性能依赖于系统的实时性和其他任务的执行情况,可能会受到CPU负载的影响。
2.3.2 应用场景的选择对比

在应用场景选择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 实时性要求 :如果应用对时间的准确性要求极高,则更倾向于使用硬件定时器。
  • 资源可用性 :如果硬件资源紧张,或者在某些微控制器中硬件定时器数量有限,软件定时器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 功能需求 :对于需要大量定时器资源或复杂定时逻辑的应用,软件定时器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总结来看,硬件定时器和软件定时器在性能、效率和应用场景上各有所长,开发者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定时器类型。

3. uCOS-III软件定时器的内部结构

了解uCOS-III软件定时器的内部结构是深入掌握其工作原理和优化性能的关键。本章将从定时器的数据结构、管理机制以及事件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3.1 定时器的数据结构

3.1.1 定时器控制块TCB的介绍

定时器控制块(Timer Control Block, TCB)是uCOS-III软件定时器的核心数据结构,它负责保存定时器的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TCB的定义通常包含定时器的ID、状态、超时事件、回调函数指针、定时器的周期值等关键信息。

typedef struct os_timer {
    OS_TCB      *TCB;             /* 指向定时器任务TCB的指针 */
    CPU_BOOLEAN Active;           /* 定时器激活状态标志 */
    CPU_BOOLEAN Periodic;         /* 定时器周期标志 */
    OS_TICK     Delay;            /* 定时器延迟时间 */
    void       (*Callback)(void *p_arg); /* 定时器回调函数指针 */
    void       *CallbackArg;      /* 回调函数参数 */
    OS_OPT      Opt;              /* 定时器选项,用于指定周期性或一次性定时器 */
} OS_TIMER;

在上述代码中, OS_TCB 指向控制块的指针, Active Periodic 标志位用于表示定时器是否处于激活状态和是否为周期性定时器。 Delay 字段定义了定时器超时前需要等待的tick数, Callback 是定时器到时后系统调用的函数,而 CallbackArg 是传递给回调函数的参数。 Opt 字段则用于设定定时器的选项,如周期性或一次性等。

3.1.2 定时器状态与属性解析

定时器状态和属性是管理定时器的基础,包括定时器的状态(激活、禁用、删除等),超时值以及是否为周期性定时器等。定时器状态的改变往往伴随着定时器事件的处理,如启动、停止、删除等操作。了解这些属性有助于开发者更好地管理定时器,确保应用程序的逻辑正确执行。

3.2 定时器的管理机制

3.2.1 定时器的创建与分配

在uCOS-III中,创建定时器是通过调用 OSTmrCreate() 函数完成的,该函数会分配一个空闲的TCB,并初始化定时器的相关属性。

void OSTmrCreate (OS_TMR *p_tmr,
                  OS_TMR_CALLBACK p_callback,
                  void *p_callback_arg,
                  OS_TICK delay,
                  OS_OPT opt,
                  OS_ERR *p_err)
{
    /* 函数内部逻辑实现,涉及TCB分配、属性初始化等 */
}

开发者需要传入定时器指针、回调函数、回调参数、延迟时间、选项及错误状态指针。在函数内部,uCOS-III会检查是否有空闲的TCB可供使用,并初始化相关属性。

3.2.2 定时器的调度策略

软件定时器的调度依赖于uCOS-III内核的调度器。定时器到时后,内核会将定时器任务标记为就绪状态,并按照任务优先级和就绪时间将其插入就绪表中。这个调度策略保证了定时器任务能够按照预定的时间和顺序得到执行。

graph LR;
    A[定时器到期] --> B[内核标记任务就绪];
    B --> C[就绪表排序];
    C --> D[任务调度执行];

上述的mermaid流程图描述了定时器到期后,内核如何通过标记任务就绪、就绪表排序和任务调度执行的步骤来完成调度。

3.3 定时器事件处理

3.3.1 定时器超时事件的处理流程

当定时器超时事件发生时,uCOS-III会执行以下步骤:

  1. 更新TCB的状态,将定时器标记为超时。
  2. 调用回调函数,执行定时器关联的任务。
  3. 如果定时器是周期性的,重新计算下一次超时时间并等待下一次超时事件。
void OSTmrTimeout(OS_TMR *p_tmr) {
    /* 更新TCB状态 */
    p_tmr->Active = OS_FALSE;
    /* 调用回调函数 */
    p_tmr->Callback(p_tmr->CallbackArg);
    /* 如果是周期性定时器,重新设置超时事件 */
    if (p_tmr->Periodic == OS_TRUE) {
        OSTmrStart(p_tmr);
    }
}

3.3.2 定时器状态更新机制

定时器状态的更新机制是确保定时器能够正确工作的重要部分。在uCOS-III中,定时器的状态通常由几个关键字段来标识,如 Active Periodic 。内核在执行任务调度或超时处理时,会根据这些状态字段来决定如何处理定时器。

void OSTmrUpdate(void) {
    /* 遍历所有TCB,更新定时器状态 */
    for (int i = 0; i < OS_TMR_CFG_Q_SIZE; i++) {
        OS_TMR *p_tmr = &OS_TmrList[i];
        if (p_tmr->Active == OS_TRUE) {
            p_tmr->Delay--;
            if (p_tmr->Delay == 0) {
                OSTmrTimeout(p_tmr);
            }
        }
    }
}

在上述示例代码中, OSTmrUpdate() 函数负责遍历所有TCB,并根据 Active Delay 字段来判断是否触发超时事件,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本章节中,我们深入探讨了uCOS-III软件定时器的内部结构,包括其数据结构、管理机制和事件处理流程。通过细致的代码解析和逻辑说明,我们得以理解定时器如何在操作系统内核中运作,并为后续章节中定时器的具体应用和优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 软件定时器的操作与应用

4.1 定时器的创建、启动、停止与修改

软件定时器作为任务调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系统中扮演着执行周期性任务或响应一次性事件的关键功能。要有效地利用软件定时器,首先需要了解其创建、启动、停止与修改的过程。

4.1.1 创建定时器的API调用和参数设置

在uCOS-III中,创建一个软件定时器需要使用 OSTmrCreate() 函数。此函数不仅创建定时器控制块TCB,还会初始化定时器的属性。下面是一个创建定时器的示例代码:

#include "os.h"

void App_TmrCreate(void)
{
    OS_TMR tmr;
    OS_TMR*CurrTmr;
    CPU_INT08U err;

    err = OSTmrCreate(&tmr,                         // 指向定时器控制块的指针
                      "My Timer",                   // 定时器名称
                      1000,                         // 定时器超时值
                      1000,                         // 定时器的初始延时
                      OS_TMR_MODE_PERIODIC,         // 定时器模式:周期性还是单次
                      App_TmrCallback,              // 定时器超时回调函数
                      (void *)0,                    // 定时器回调函数的参数
                     &CurrTmr);                     // 指向创建成功的定时器控制块的指针

    if (err != OS_ERR_NONE) {
        // 处理错误
    }
}

在上述代码中, OSTmrCreate() 函数接收多个参数,包括定时器控制块的地址、定时器名称、超时值、初始延时、定时器模式、超时回调函数及参数,以及一个用于接收创建成功后的定时器控制块地址的指针。超时值和初始延时以系统时钟节拍为单位,例如系统时钟为1000Hz,那么这两个参数的值即为毫秒。

4.1.2 启动和停止定时器的方法

定时器创建后,若要启动定时器,可以使用 OSTmrStart() 函数。停止定时器则使用 OSTmrStop() 函数。以下是一个示例:

void App_TmrStartStop(void)
{
    OS_TMR*CurrTmr;

    // 启动定时器
    if (OSTmrStart(CurrTmr) == OS_ERR_NONE) {
        // 定时器启动成功处理
    }

    // 停止定时器
    if (OSTmrStop(CurrTmr) == OS_ERR_NONE) {
        // 定时器停止成功处理
    }
}
4.1.3 修改定时器参数的技术细节

OSTmrChange() 函数可以用来修改定时器的参数,如超时值或初始延时。以下是一个修改定时器参数的示例:

void App_TmrChange(void)
{
    OS_TMR*CurrTmr;
    CPU_BOOLEAN status;

    // 改变定时器超时值
    status = OSTmrChange(CurrTmr,
                         2000,                       // 新的超时值
                         0);                        // 0表示不改变初始延时

    if (status == OS_TRUE) {
        // 修改成功处理
    }
}

4.2 定时器回调函数的实现

回调函数是软件定时器的核心,它们定义了定时器超时时需要执行的任务。

4.2.1 回调函数的作用和结构

回调函数通常是一个接受 void *p_arg 参数的函数, p_arg 指向一个可以传递给回调函数的用户定义数据块。

void App_TmrCallback(void *p_arg)
{
    // 获取传递给回调函数的参数
    void *user_data = p_arg;
    // 执行需要定期执行的任务
}

回调函数的实现应保证简洁高效,避免执行复杂或耗时操作,以免影响其他任务的执行。

4.2.2 回调函数中的任务执行逻辑

在回调函数中,开发者应专注于定时任务的执行,例如数据采集、处理或状态更新等。代码需要确保线程安全,避免资源竞争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4.3 定时器应用实例分析

4.3.1 实例介绍:周期性任务调度

在许多实时应用中,周期性任务是常见的需求。例如,每秒读取一次传感器数据。

void SensorDataRead(void *p_arg)
{
    // 假设有一个函数可以读取传感器数据
    ReadSensorData();
}

void App_PeriodicTask(void)
{
    // 创建定时器并定期触发SensorDataRead函数
    App_TmrCreate(&tmr, SensorDataRead, "Sensor Data Read", 1000, 1000, OS_TMR_MODE_PERIODIC);
}

周期性任务的执行可以通过修改定时器的超时值来调整执行频率。

4.3.2 实例介绍:事件驱动的任务处理

事件驱动的任务处理是指根据事件的发生来触发特定的任务。例如,通过定时器触发发送心跳包。

void HeartbeatSend(void *p_arg)
{
    // 发送心跳包的逻辑
    SendHeartbeat();
}

void App_EventDrivenTask(void)
{
    // 创建定时器并触发心跳包的发送
    App_TmrCreate(&tmr, HeartbeatSend, "Heartbeat Send", 60000, 0, OS_TMR_MODE_ONE_SHOT);
}

当特定事件发生时,定时器可以被启动或停止,从而触发相关任务。这种设计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性。

5. 软件定时器在多任务环境中的应用

5.1 多任务环境下定时器的设计策略

5.1.1 任务优先级与定时器关系

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中,任务的优先级决定了任务执行的顺序和抢占调度的可能。定时器作为任务的一种形式,也需遵循优先级的规则,以确保系统的高效率和任务的及时响应。例如,在uCOS-III等实时操作系统(RTOS)中,每个定时器都有一个与之关联的优先级,当定时器超时时,其关联的任务会根据优先级被调度执行。

为了实现这一点,系统通常采用一个优先级映射表或优先级队列,定时器管理器会监控这些列表,并在适当的时候触发任务执行。任务优先级的设计策略必须考虑到实时性的要求,以及是否支持优先级倒置和优先级天花板协议来避免优先级反转的问题。

示例代码分析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了如何在uCOS-III环境中为定时器分配优先级:

#include "os.h"

void TimerHighPri(void *p_arg) {
    // 高优先级定时器的任务函数
}

void TimerLowPri(void *p_arg) {
    // 低优先级定时器的任务函数
}

void App_TimersCreate(void) {
    // 创建高优先级定时器
    osTimerId timer_id_h;
    timer_id_h = osTimerCreate(osTimer(TimerHighPri), osTimerOnce, NULL);
    // 创建低优先级定时器
    osTimerId timer_id_l;
    timer_id_l = osTimerCreate(osTimer(TimerLowPri), osTimerOnce, NULL);
    // 启动定时器
    osTimerStart(timer_id_h, 1000);
    osTimerStart(timer_id_l, 2000);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创建了两个定时器,一个高优先级,一个低优先级。定时器的启动时间被设置为1000和2000毫秒。这表明高优先级的定时器会在低优先级定时器之前被调度执行。

5.1.2 多任务冲突解决方法

多任务环境中的冲突解决是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软件定时器在多任务中的应用,同样需要处理资源竞争和同步问题。为了解决冲突,可以使用互斥量、信号量等同步机制。

以uCOS-III为例,可以为每个定时器创建一个互斥量,并在定时器回调函数中使用它来保护共享资源,避免同时访问导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此外,在执行临界区代码时,通常需要将定时器的中断禁用,以防止中断服务程序与任务代码之间的冲突。

示例代码分析
#include "os.h"

osMutexId timer_mutex_id;

void TimerMutexDemo(void *p_arg) {
    osMutexWait(timer_mutex_id, osWaitForever); // 请求互斥量
    // 临界区代码,保护共享资源
    // ...

    osMutexRelease(timer_mutex_id); // 释放互斥量
}

void App_MutexInit(void) {
    timer_mutex_id = osMutexCreate(osMutex(timer_mutex_id));
}

void App_TimersCreate(void) {
    osTimerId timer_id;
    timer_id = osTimerCreate(osTimer(TimerMutexDemo), osTimerOnce, NULL);
    osTimerStart(timer_id, 1000);
}

在此代码段中,我们创建了一个互斥量,并在定时器的回调函数中使用它。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确保了在执行临界区代码时,定时器的回调函数能够安全地访问共享资源。

5.2 定时器同步与异步操作

5.2.1 同步定时器的实现与应用场景

同步定时器是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触发,且在触发时阻塞其他任务执行直到回调函数执行完成。这种定时器适用于那些需要确保及时性和顺序性,但对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的场景。

在实现同步定时器时,系统会暂停当前任务的执行,直到定时器的回调函数返回。同步定时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统的并发性,但其实现相对简单,并且可以很直观地控制任务的执行顺序。

示例代码分析
#include "os.h"

void SyncTimerCallback(void *p_arg) {
    // 同步定时器的回调函数
    // ...
}

void App_SyncTimerCreate(void) {
    osTimerId timer_id;
    timer_id = osTimerCreate(osTimer(SyncTimerCallback), osTimerOnce, NULL);
    osTimerStart(timer_id, 3000); // 启动同步定时器
}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同步定时器,并通过 osTimerOnce 设定其为一次性定时器。定时器启动后,它会在3000毫秒后触发回调函数,该函数在定时器管理器中同步执行。

5.2.2 异步定时器的实现与应用场景

异步定时器则是在触发时不阻塞其他任务,它的回调函数可以在任何任务的上下文中执行。异步定时器的实现比同步定时器复杂,但其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在异步定时器的回调函数中,不能执行任何可能阻塞任务的操作,否则会影响系统的响应时间。异步定时器通常在系统资源较为紧张时使用,比如在需要处理大量定时事件但又不能影响其他任务执行的情况下。

示例代码分析
#include "os.h"

void AsyncTimerCallback(void *p_arg) {
    // 异步定时器的回调函数
    // ...
}

void App_AsyncTimerCreate(void) {
    osTimerId timer_id;
    timer_id = osTimerCreate(osTimer(AsyncTimerCallback), osTimerOnce, NULL);
    osTimerStart(timer_id, 5000); // 启动异步定时器
}

在上述示例代码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异步定时器,设定为一次性定时器,超时时间设置为5000毫秒。回调函数会在定时器到期时以异步方式执行。

5.3 定时器的错误处理与优化

5.3.1 定时器常见错误及排查方法

在使用软件定时器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错误,例如定时器创建失败、回调函数无法被正确调用、超时时间不准确等。针对这些错误,开发者需要有相应的排查方法。

错误的排查通常需要首先检查定时器的创建和启动代码,确认其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此外,查看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特别是内存使用情况,以判断是否有内存分配失败导致定时器创建失败。在回调函数中使用打印日志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跟踪函数的执行流程,快速定位问题所在。

5.3.2 定时器性能优化技巧

对于定时器的性能优化,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

  1. 最小化回调函数的执行时间 :回调函数应尽可能地短小精悍,避免在其中执行复杂的逻辑或长时间的任务。
  2. 使用高效的同步机制 :在多任务环境中,合理的使用互斥量、信号量等同步机制,可以有效减少任务之间的竞争,提高整体效率。
  3. 定时器管理器的优化 :优化定时器管理器的算法,如使用时间堆来管理多个定时器,可以减少查找和维护定时器的开销。
示例代码分析
#include "os.h"

void OptimizedTimerCallback(void *p_arg) {
    // 简短的回调函数,避免阻塞其他任务
    // ...
}

void App_OptimizedTimerCreate(void) {
    osTimerId timer_id;
    timer_id = osTimerCreate(osTimer(OptimizedTimerCallback), osTimerOnce, NULL);
    osTimerStart(timer_id, 500); // 定时器超时时间缩短,提高响应速度
}

在这个优化示例中,回调函数被设计得尽可能简单,以便于定时器在被触发时能快速执行并释放。同时,超时时间被设置为500毫秒,以提高定时器的响应速度和系统的实时性。

6. 软件定时器的深入实践与展望

在嵌入式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的领域中,软件定时器是实现时间控制和任务调度的核心机制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日益增长,软件定时器技术也在持续演化,以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场景。本章节将深入探讨软件定时器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实践应用,并展望软件定时器技术的未来趋势。

6.1 定时器在嵌入式系统中的深化应用

6.1.1 实时系统对定时器的需求分析

实时系统(RTOS)对定时器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需要定时器能够精确地控制时间,还要保证在高优先级任务抢占的情况下,定时器服务依然可靠和准时。为满足这些需求,软件定时器通常具备以下特性:

  • 时间精度 :在毫秒甚至微秒级提供时间控制。
  • 任务调度 :支持多任务的时序控制,能够在指定的时间点唤醒任务执行。
  • 可靠性 :在系统资源紧张时,如内存不足,仍能保持定时器功能的正常运行。

6.1.2 高级定时器功能的扩展应用

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软件定时器也在不断扩展其功能以提供更加灵活和强大的控制能力。例如:

  • 动态调整周期 :定时器能够在运行中根据需求调整触发周期。
  • 多触发机制 :支持单次触发、周期触发和延迟触发等多种触发机制。
  • 事件通知 :定时器触发时可以执行特定的回调函数,也可以发送事件通知给其他模块。

6.2 软件定时器技术的未来趋势

6.2.1 软件定时器技术的最新发展

在未来的软件定时器技术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尤为值得关注:

  • 低功耗设计 :针对便携式和移动设备,定时器的设计将更加注重节能,减少不必要的CPU唤醒和中断处理。
  • 资源优化 :智能分配和管理定时器资源,优化定时器的内存占用和调度开销。
  • 安全特性 :增强定时器的安全性,防止因定时器管理不当导致的系统安全漏洞。

6.2.2 软件定时器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展望

软件定时器作为任务调度的核心组件,未来有望与其他技术更深度地融合:

  • 与AI技术结合 :通过机器学习优化定时器的行为,预测任务执行时间,智能调整定时周期。
  • 微服务架构 :在微服务架构中,软件定时器可以作为独立的服务组件,提供灵活的时间控制给不同的服务。
  • 边缘计算场景 :在边缘计算设备上,定时器需支持本地化和分布式的时间控制任务。

通过分析当前技术趋势和未来发展,我们可以看出软件定时器技术正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性能和安全化的方向发展。在嵌入式系统中深化应用,同时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也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这一章节中,我们探讨了软件定时器在嵌入式系统中的深化应用和未来展望,希望能让读者对这一领域的动态和发展有更全面的理解。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uCOS-III作为嵌入式领域的RTOS,其软件定时器组件对于实现延迟和周期性任务至关重要。本压缩包文件深入探讨了软件定时器的概念、结构、使用方法、回调函数以及其在实时系统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通过分析源码,学习者可以掌握如何在实际嵌入式项目中高效使用软件定时器,优化任务调度和系统性能。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