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机器人没有在跟人抢活儿,只不过承担了机械工作,而让这部分人解放出来,从事更加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更加有人情味的工作,比如去多接触客户,这样才能体现员工的价值,一举两得。”
“总有人得干苦活”这一现状很快会被机器人改善,有银行正在喝“头啖汤”。
流程优化是很多银行的共同诉求。成熟的银行机构都会在内部部署多个业务平台、管理系统,以实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然而大多数银行工作人员仍然必须每天往返于多个系统之间执行大量的手动工作,目的是为了协调和转录数据以及各种处理交易。因此,重复单调的低价值操作性任务仍然存在,使得员工疲于应对,无暇发挥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应对流程优化需求,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以下简称RPA)应运而生。
但,这也是个双刃剑,机器取代人的重复工作,那人怎么办?
解决机械化工作
“系统与系统之间经常是割裂的,”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董事总经理孙蕾举了一家银行汽车金融分期的例子:这家银行为了一年78亿的汽车分期贷款,足足雇佣了200名外包人员,专门做人工信息输入。当客户到一家4S店申请贷款的时候,审批下来需要2-3天,放款又需要额外的1-2天,但是国外做的最好的印度,只需要25分钟。究其原因,是汽车分期业务的内部审批需要经过六到七个不同的系统,所有系统之间不能实时沟通。所以才出现第一代流程机器人,登录账户后把A系统的信息自动复制到B系统,他们做的是基于规则的固定操作。
而第二代机器人经过人工智能的加成,不仅基于规则处理事务们还能加入自己的判断,比如摩根大通采用二代机器人进行面试简历初筛,输入关键词和规则之后,这类机器人会给未通过的人发拒信,给人力资源经理发邮件。这种叠加AI的技术是RPA升级版——IPA。
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兴业数金有一片RPA的试验田。
2017年10月,兴业数金推出 “金田螺”RPA流程机器人品牌系列产品,为金融机构提供流程自动化的创新服务,同大部分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一样,这项技术先在兴业银行集团内部进行应用,再去对外推广。
“RPA起源于海外,在海外银行业IT集中化进程中,因为其非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