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able实现多线程
从最传统来讲如果要进行多线程的实现肯定要依靠的就是Runnable,但是Runnable接口有一个缺点:当线程执行完毕之后无法获取一个返回值,所以从JDK1.5之后就提出了一个新的线程实现接口: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接口,首先来观察这个接口的定义:
可以发现Callable定义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泛型,此泛型的类型就是返回数据的类型,这样的好处是避免向下转型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例:使用Callable实现多线程处理
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Callabl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call() {
for (int x = 0; x < 10; x++) {
System.out.println("*******线程执行、x = " + x);
}
return "线程执行完毕";
}
}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ecution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FutureTask<String> task = new FutureTask<>(new MyThread());
new Thread(task).start();;
System.out.println("线程返回数据" + task.get());
}
}
线程运行状状态
对于多线程的开发而言,编写程序的过程之中总是按照:定义线程主体类,而后通过Thread类进行线程启动,并不意味着你调用start()方法,线程就已经开始运行了,因为整体的线程处理有自己的一套运行的状态。
**1、**任何一个线程的对象都应该使用Thread进行封装,所以线程的启动使用的是start(),但是启动的时候实际上若干个线程都将进入到一种就绪状态,现在并没有执行;
**2、**进入到就绪状态之后就需要等待进行资源调度,当某一个线程调度成功之后则进入到运行状态(run()方法),但是所有的线程不可能一直持续执行下去,中间需要产生一些暂停的状态,例如:某个线程执行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让出资源;而后这个线程将进入到阻塞状态,随后重新回归到就绪状态;
**3、**当run()方法执行完毕之后,实际上该线程的主要任务也就结束了,那么就可以直接进入到停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