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级Django开发项目中,你大概率用不到中间件(Middleware)。但随着项目需求越来越复杂,你就需要开始编写自己的中间件了。当你了解到Django中间件(middleware)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之后,你就会知道中间件的灵活和强大之处了。本文着重分析中间件(middleware)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并提供一些使用自定义中间件的简单例子。注意:本文示例所使用Django版本为Django 3.0。
什么是中间件(middleware)及中间件(middleware)的工作原理
中间件(Middleware)是一个镶嵌到django的request/response处理机制中的一个钩子(hooks) 框架。它是一个可以修改django全局输入或输出的一个底层插件系统。
上面这段是Django官方文档中对于Middleware的介绍,听上去非常抽象难懂,小编我来尝试用浅显的语言再介绍一遍吧。我们首先要了解下Django的request/response处理机制,然后再看看Middleware在整个处理机制中的角色及其工作原理。
HTTP Web服务器工作原理一般都是接收用户发来的请求(request), 然后给出响应(response)。Django也不例外,其一般工作方式是接收request对象和其它参数,交由视图(view)处理,然后给出它的响应(respone)数据: 渲染过的html文件或json格式的数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Django并不是接收到request对象后,马上交给视图函数或类(view)处理,也不是在view执行后立马给用户返回reponse。事实上Django最初接收的是HttpRequest对象,而不是request对象,正是中间件的作用把HttpRequest对象和user对象打包成了一个全局变量request对象,这样你才可以View中使用request作为变量或者在模板中随意调用request.user。
中间件(Middleware)在整个Django的request/response处理机制中的角色如下所示:
HttpRequest -> Middleware -> View -> Middleware -> HttpResponse
正是由于一个请求HttpRequest在传递给视图View处理前要经过中间件处理,经过View处理后的响应也要经过中间件处理才能返回给用户,我们可以编写自己的中间件实现权限校验,限制用户请求、打印日志、改变输出内容等多种应用场景,比如:
禁止特定IP地址的用户或未登录的用户访问我们的View视图函数
对同一IP地址单位时间内发送的请求数量做出限制
在View视图函数执行前记录用户的IP地址
在View视图函数执行前传递额外的变量或参数
在View视图函数执行前或执行后把特定信息打印到log日志
在View视图函数执行后对reponse数据进行修改后返回给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中间件对Django的输入或输出的改变是全局的,反之亦然。如果让你希望对Django的输入或输出做出全局性的改变时,需要使用中间件。举个例子,我们在装饰器一文中介绍了如何使用@login_required装饰器要求用户必须先登录才能访问我们的视图函数。试想我们有个网站绝大部分视图函数都需要用户登录,每个视图函数前面都需要加上@login_required装饰器是比较傻的行为。借助于中间件,我们无需使用装饰器即可全局实现:只有登录用户才能访问视图函数,匿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