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并补就不说了,提几个不常见的:
集合的差:两个集合的差是一个新的集合,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是在A中出现,但是在B中不出现
A
−
B
=
{
x
∣
x
∈
A
&
&
x
̸
∈
B
}
A-B= \{x| x\in A \&\& x\not\in B \}
A−B={x∣x∈A&&x̸∈B}
对称差集:对称差集也是一个集合,用A和B的并集-A和B的交集。
A
⊕
B
=
(
A
−
B
)
∪
(
B
−
A
)
A \oplus B=(A -B)\cup(B -A)
A⊕B=(A−B)∪(B−A)
所以也可以写成:
A
⊕
B
=
(
A
∪
B
)
−
(
A
∩
B
)
A\oplus B=(A\cup B)-(A\cap B)
A⊕B=(A∪B)−(A∩B).
集合的幂集:对于集合A,A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的幂集.记作P(A).
P
(
A
)
=
{
x
∣
x
⊂
A
}
P(A)=\{ x| x\subset A \}
P(A)={x∣x⊂A}
广义并:集合A元素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的广义并。记作:
∪
A
\cup A
∪A这个有点抽象,举个例子。
A
=
{
{
a
,
b
,
c
}
,
{
a
,
c
,
d
}
,
{
a
,
e
,
f
}
}
A=\{\{a,b,c\} ,\{a,c,d\} ,\{a,e,f\}\}
A={{a,b,c},{a,c,d},{a,e,f}}可以看出来,集合A是一个由集合构成的集合,那么它每一个元素是一个集合,他元素的元素全部拿出来,构成一个新的集合:
∪
A
=
{
a
,
b
,
c
,
d
,
e
,
f
}
\cup A=\{ a,b,c,d,e,f\}
∪A={a,b,c,d,e,f}
这些是高中没有学到的一些概念。需要知道一下,然后就是集合的计数,这个之前学到过了,文氏图计数,还有一种比较高级的就是容斥原理计数。这个后边专门说。
最后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集合恒等式:
集合恒等式有十多个,但是大部分都是很显然的,这里只提两个很重要的。
德
摩
根
律
:
A
−
(
B
∪
C
)
=
(
A
−
B
)
∩
(
A
−
C
)
.
(
或
者
叫
做
−
对
∪
的
分
配
律
)
。
A
−
(
B
∩
C
)
=
(
A
−
B
)
∪
(
A
−
C
)
(
或
者
叫
做
−
对
∩
的
分
配
律
)
德摩根律:A-(B \cup C)=(A-B)\cap(A-C).(或者叫做-对\cup 的分配律)。\\ A-(B\cap C)=(A-B)\cup (A-C)(或者叫做-对 \cap的分配律)
德摩根律:A−(B∪C)=(A−B)∩(A−C).(或者叫做−对∪的分配律)。A−(B∩C)=(A−B)∪(A−C)(或者叫做−对∩的分配律)
以上就是集合的基础知识。集合代数和集合论都是建立在这些基本概念来说的。
(1)二元关系
有序对:首先说一下有序对的概念。两个元素x,y按照一定次数排列形成的二元组叫做一个有序对。其中,x叫做第一要素,y叫做第二要素。记作<x,y>.这个排序的规则可以是多变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排序的规则就是后边要说的关系。
有序对的两大性质:
(1)不满足交换。在x!=y时,<x,y>!=<y,x>.
(2)<x,y>=<u,v>的充分必要条件:x=u,y=v.
笛卡儿积:定义一种新的集合的运算,叫做集合的笛卡儿积。A和B的笛卡儿积:
A
∗
B
=
{
<
x
,
y
>
∣
x
∈
A
,
y
∈
B
}
A*B=\{<x,y>|x\in A,y\in B \}
A∗B={<x,y>∣x∈A,y∈B}
因为二元组<x,y>是有序的,所以一般笛卡儿积不满足交换律。也不满足结合率,分配律倒是可以的。
A
∗
(
B
∪
C
)
=
(
A
∗
B
)
∪
(
A
∗
C
)
(
∩
也
类
似
)
(
B
∪
C
)
∗
A
=
(
B
∗
A
)
∪
(
C
∗
A
)
(
∩
也
类
似
)
A*(B\cup C)=(A*B)\cup(A*C)(\cap也类似)\\ (B\cup C)*A=(B*A)\cup(C*A)(\cap 也类似)
A∗(B∪C)=(A∗B)∪(A∗C)(∩也类似)(B∪C)∗A=(B∗A)∪(C∗A)(∩也类似)
二元关系:如果一个集合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任意一个,可以称这个集合是一个二元关系。
(1)集合非空,并且它的所有元素都是有序对。
(2)集合是个空集。
对于一个二元关系R,如果有序对<x,y>在集合内,可以记作xRy.
上边我们定义了集合的笛卡尔积,那么对于集合A,B.AB构成的任何子集,可以叫做A到B的二元关系,当A=B时,可以简称A上二元关系。
在二元关系中有两个很特殊的二元关系,全域关系和恒等关系。给出定义:
E
A
=
{
<
x
,
y
>
∣
x
∈
A
,
y
∈
A
}
.
叫
做
A
上
全
域
关
系
I
A
=
{
<
x
,
x
>
∣
x
∈
A
}
.
叫
做
A
上
恒
等
关
系
E_{A}=\{<x,y>|x \in A,y\in A\}.叫做A上全域关系\\ I_{A}=\{<x,x>|x\in A\}.叫做A上恒等关系
EA={<x,y>∣x∈A,y∈A}.叫做A上全域关系IA={<x,x>∣x∈A}.叫做A上恒等关系
除了这两种特殊的关系,还有一些常用的二元关系,比如小于等于关系,包含(这里指的是当A集合是一个集合族,存在包含关系),整除关系等等。就不再一一列举,用到再说。
关系的表示:关系可以有很多种表示方法,这里主要说两种。
(1)关系矩阵。有点类似与图的邻接矩阵。aij=1表示有序对<i,j>在关系中存在。比如对于一个关系R。
R={<1,1>,<1,2>,<1,3>,<2,3>}.那么它的关系矩阵就是:
(
1
1
1
0
0
1
0
0
0
)
\begin{pmatrix} 1&1&1\\0&0&1\\0&0&0 \end{pmatrix}\quad
⎝⎛100100110⎠⎞
(2)关系图,看这个矩阵,a[i][j]之间有边存在的充要条件就是有序对<i,j>在R中存在。这个就不画了。
关系的运算:
首先还是需要定义一下概念
(1)定义域:关系R的定义域为R中的所有有序对第一要素构成的集合。记作domR
d
o
m
R
=
{
x
∣
∃
y
(
<
x
,
y
>
∈
R
)
domR=\{x|\exists y(<x,y>\in R)
domR={x∣∃y(<x,y>∈R)
(2)值域:与之类似,所有的第二要素构成值域。记作ranR
r
a
n
R
=
{
y
∣
∃
x
(
<
x
,
y
>
∈
R
)
ranR=\{y|\exists x(<x,y>\in R)
ranR={y∣∃x(<x,y>∈R)
(3)域:定义域和值域的并叫做R的域。记作fldR。
f
l
d
R
=
d
o
m
R
∪
r
a
n
R
fldR=domR\cup ranR
fldR=domR∪ranR
有了这些基础,定义两个重要的关系的运算。
(1)逆关系。设R为二元关系,R的逆关系,简称R的逆,记作:
R
−
1
=
{
<
x
,
y
>
∣
<
y
,
x
>
∈
R
}
R^{-1}=\{<x,y>|<y,x>\in R\}
R−1={<x,y>∣<y,x>∈R}
(2)复合关系。F,G为二元关系,那么G对F的右复合,记作FG:
F
∗
G
=
{
<
x
,
y
>
∣
∃
t
(
<
x
,
t
>
∈
F
,
<
t
,
y
>
∈
G
)
F*G=\{<x,y>|\exists t(<x,t>\in F ,<t,y>\in G)
F∗G={<x,y>∣∃t(<x,t>∈F,<t,y>∈G)
当然,也可以定义左复合。
个人理解,逆关系就是把原来的关系的有序对位置互换,复合关系就是有序对在F和G的连续作用会形成一个新的有序对。这里举一个右复合的简单例子,比如在F中存在有序对<10,5>,在G中存在有序对<5,6>。那么G右复合F就成了<10,6>.我相信聪明的你应该了解了这时啥玩意了吧。
(2)关系的性质
关系的性质主要有五种:自反,反自反,对称,反对称,传递。
(1)自反和反自反。设R为A上二元关系,
对
于
任
意
x
∈
A
,
则
有
<
x
,
x
>
∈
R
.
那
么
则
称
R
在
A
上
是
自
反
的
同
理
:
对
于
任
意
的
x
∈
A
,
<
x
,
x
>
̸
∈
R
.
那
么
说
R
在
A
上
是
反
自
反
的
。
对于任意x\in A,则有 <x,x> \in R.那么则称R在A上是自反的\\ 同理:对于任意的 x\in A,<x,x>\not\in R.那么说R在A上是反自反的。
对于任意x∈A,则有<x,x>∈R.那么则称R在A上是自反的同理:对于任意的x∈A,<x,x≯∈R.那么说R在A上是反自反的。
(2)对称和反对称。设R是A上二元关系。
1.
若
∀
x
∀
y
(
x
,
y
∈
A
,
<
x
,
y
>
∈
R
−
>
<
y
,
x
>
∈
R
)
.
其
实
就
是
在
说
:
若
<
x
,
y
>
在
R
中
存
在
,
那
么
<
y
,
x
>
也
一
定
存
在
,
满
足
这
样
的
关
系
是
对
称
的
。
2.
反
对
称
的
定
义
比
较
奇
怪
:
∀
x
,
y
(
x
,
y
∈
A
,
<
x
,
y
>
∈
R
,
<
y
,
x
>
∈
R
−
−
>
x
=
y
)
我
用
人
话
解
释
一
下
这
个
定
义
:
反
对
称
其
实
就
是
在
说
这
个
关
系
中
,
如
果
(
x
,
y
)
存
在
,
并
且
<
y
,
x
>
也
存
在
,
这
种
情
况
只
有
在
y
=
x
发
生
,
这
样
的
关
系
叫
做
反
对
称
的
。
1.若\forall x\forall y(x,y\in A ,<x,y>\in R-><y,x>\in R).其实就是在说:\\若<x,y>在R中存在,那么<y,x>也一定存在,满足这样的关系是对称的。\\ 2.反对称的定义比较奇怪: \forall x,y(x,y\in A,<x,y>\in R,<y,x>\in R-->x=y)\\ 我用人话解释一下这个定义:反对称其实就是在说这个关系中,如果(x,y) \\ 存在,并且<y,x>也存在,这种情况只有在y=x发生,这样的关系叫做反对称的。
1.若∀x∀y(x,y∈A,<x,y>∈R−><y,x>∈R).其实就是在说:若<x,y>在R中存在,那么<y,x>也一定存在,满足这样的关系是对称的。2.反对称的定义比较奇怪:∀x,y(x,y∈A,<x,y>∈R,<y,x>∈R−−>x=y)我用人话解释一下这个定义:反对称其实就是在说这个关系中,如果(x,y)存在,并且<y,x>也存在,这种情况只有在y=x发生,这样的关系叫做反对称的。
似乎是有点不太好理解
(3)传递就很好理解了,如果<x,y>存在,<y,z>也存在,那么可以推出<x,z>存在,这样的二元关系具有传递的性质。
关系的这五大性质,是很重要的,后边的特殊关系,都属根据这些关系独特的性质划分的。
(3)等价关系和等价类
首先等价关系是一类很特殊的二元关系这不废话
等价关系的定义: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如果R是自反,对称,传递的,那么称R是A上的等价关系。如果一个二元组<x,y>属于R,那么可以说x等价y,记作x~y.
个人观点:等价关系其实就是再说,在这个关系中,<x,y>实可以互相替代了,有了x就可以知道y,x能干的的事情y也都能干。
现在提一个重要概念:等价类。等价类的是在对集合做划分时经常用的。我们按照一定的关系,把集合中的元素划分为集合部分,每个部分之间是一个等价类。其实这为划分某些集合提供了一个标准,在图分割的理论中十分的重要。
等价类: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
∀
x
∈
A
,
[
x
]
R
{
y
∣
y
∈
A
,
x
R
y
}
[
x
]
R
为
x
关
于
R
的
等
价
类
,
简
称
为
x
的
等
价
类
。
记
作
[
x
]
\forall x \in A,[x]_{R}\{ y|y\in A,xRy\}\\ [x]_{R}为x关于R的等价类,简称为x的等价类。记作[x]
∀x∈A,[x]R{y∣y∈A,xRy}[x]R为x关于R的等价类,简称为x的等价类。记作[x]
从图论中的观点来看等价类:因为关系R是满足自反,对称,传递的,所以每个点都存在自环。每个对于[x]与[y],如果这两个等价类相同,那么在图中他们是一个带有自环,和环的联通分量。如果等价类不同,那么他们之间没有任何有向边连接。根据等价类划分集合,可以把集合划分为若干强连通分量,彼此之间互相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