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服务分层架构
分层架构的目的是通过关注点分离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同时满足单一职责、高内聚、低耦合、提高可复用性和降低维护成本。
- 单一职责:每一层只负责一个职责,职责边界清晰,如持久层只负责数据查询和存储,领域层只负责处理业务逻辑。
- 高内聚:分层是把相同的职责放在同一个层中,所有业务逻辑内聚在领域层。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试想一下假如业务逻辑分散在每一层,修改功能需要去各层修改,测试业务逻辑需要测试所有层的代码,这样增加了整个软件的复杂度和测试难度。
- 低耦合:依赖关系非常简单,上层只能依赖于下层,没有循环依赖。
- 可复用:某项能力可以复用给多个业务流程。比如持久层提供按照还款状态查询信用卡的服务,既可以给申请信用卡做判断使用,也可以给展示未还款信用卡使用。
- 易维护:面对变更容易修改。把所有对外接口都放在对外接口层,一旦外部依赖的接口被修改,只需要改这个层的代码即可。
以上这些既是分层的好处也是分层的原则,大家在分层时需要遵循以上原则,不恰当的分层会违背了分层架构的初衷。
2、微服务六边形架构
六边形架构还是一种分层架构,如上图所示,它被分为了三层:端口适配器、应用层与领域层。而端口又可以分为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 输入端口
用于系统提供服务时暴露API接口,接受外部客户系统的输入,并客户系统的输入转化为程序内部所能理解的输入。系统作为服务提供者是对外的接入层可以看成是输入端口。 - 输出端口
为系统获取外部服务提供支持,如获取持久化状态、对结果进行持久化,或者发布领域状态的变更通知(如领域事件)。系统作为服务的消费者获取服务是对外的接口(数据库、缓存、消息队列、RPC调用)等都可以看成是输入端口。 - 应用层
定义系统可以完成的工作,很薄的一层。它并不处理业务逻辑通过协调领域对象或领域服务完成业务逻辑,并通过输入端口输出结果。也可以在这一层进行事物管理。 - 领域层
负责表示业务概念、规则与状态,属于业务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