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偶遇一位学长,闲聊之余,问他毕业后是不是去了杭州。
之所以这样问,因为在此之前,他信誓旦旦的和我说,本硕在北京待了七年,作为南方人,受够了北京干燥的气候,此外,北京高昂的房价和育儿成本,实在是令人难以承受,生活质量无法保证。毕业后一定要选一个适合生活、工作的城市。那时候,在学长眼中,杭州便是一个理想的地方,互联网发展尚可,城区景色怡人,户口也很容易办理。
这次再次提起杭州,让我诧异的是,学长顿了一下,告诉我留北京了,听见这句话,我也愣住了。
交谈之后,了解到他是觉得现在还很年轻,北京的机会比杭州多很多,尤其这两年,杭州的互联网行业也有些收缩,之前杭州的房价已经被炒得有些虚高了。为此,他特地找了个能够拿到北京户口的工作,打算和女朋友安心在北京发展。
学长一口气说了很多,当时,几乎击碎了我之前存有的一些美好设想。在以往的印象里,经常听见「逃离北上广」的真实案例,甚至有工作多年的长辈,携家带口去了杭州。此外,杭州对我来说也不陌生,我去过两次,印象不错。
我逐渐感知到,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已经过时了。这两年,杭州到底怎么了,为何越来越多的人,打消了定居杭州的念头?为了解决心头的疑惑,我向几位在杭州工作生活的朋友请教了一番,检索了相关的资料,也终于解开了心头的疑惑。
市场的信息传播是最为迅速的,一座城市吸引人才流入最重要的是城市的性价比,性价比体现在工作机会,房价收入比,生活的舒适度。
先从工作来说,杭州一直在互联网行业打出非常诱人的口号,但放眼望去,位于杭州的互联网大公司总部,只有阿里、海康,其他的基本都是分部,剩下的就是蘑菇街级别的小公司。这点而言,北京自不用说,深圳也拥有腾讯、华为、中兴、大疆、vivo、oppo等各种大公司。
有位师兄,18年底,从北京大厂裸辞之后,非常自信的来到了杭州,觉得从京城来这里,找份好工作不在话下。结果待了两个星期就回北京了,一问才知,就那么几个大厂,两个星期面完绰绰有余,结果面试条件很是苛刻不易加入,剩下的一堆小厂,要么前景不明,要么996 + 降薪入职,索性还是回了京城。
杭州屈指可数的大厂,就注定了在这里,高端工作机会很少,想要通过跳槽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变得非常艰难。也因此,996的情况即使较为严重,大家也只能忍受。一些前辈刚到杭州时,发现有些公司将双休当做招聘亮点相当震惊,结果待久了发现在杭州这可能还真是个亮点。
此外,除了互联网,杭州的薪资吸引力属于一般,比不远之外的上海差很多,岗位和月薪都少上一截。
自然,上海是一线城市,杭州距离一线城市,还有不少路要走,但当经过了几波疯涨之后,房价的水平逐渐接近上海,我们免不了要将二者进行对比,这样一比杭州自然很受伤。
说到房价,也说到了我们的痛处,大家为何要逃离北上广,说白了主要原因还是高耸的房价。
原本杭州是个小而美的城市,但那个时代,离我们已越来越遥远了,杭州越来越像本省富人的城市。
不要忘记了,无论在「互联网城市」名头兴起之前,还是现在,杭州一直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一大职能就是给富人休闲养生,富人阶层自古庞大。
本地的富人本来就多,仰慕西湖美景名气的富人还在不断涌入,加上这几年某些盛大赛事的举办,房价高企不堪,带动物价水涨船高。
坊间盛传,如果你是富人,那就去杭州,去西湖,那儿有四月盛景,人间天堂;
如果你是打工仔,月入难以破万,家庭几个口袋翻不出首付,还请三思。
让很多人止步的,还有杭州的气候,它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了名的冬冷夏热。尤其是湿冷、没有暖气的寂寥冬日,是北方来的小伙伴,是难以忍受的。
对了,还有一点,杭州人,其实还是蛮排外的。外地人在杭州可能会被称之为「苟佬」,这是在北上广得不到的待遇。
当工作机会减少,
当房价水平飙升,
当生活不再悠闲,甚至还有996,
再多的天下美景,也是留给无忧无虑的孩童,和蹒跚前行的老人的,
杭州的很多美丽,在富人和拆迁户眼里,会更为惊艳。
此时,我也明白了学长当时的选择,他留在了北京,因为这儿的机会多上不止五倍十倍,这里的房价相较收入水平而言,不一定比杭州差。即使未来在北京压力太大,也拥有了不错的资本,去二线城市再图发展,也不失为一条路径。
北京、上海、杭州,各有各的好,人总是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最终做出一个权宜之策。毕竟,初入社会的小菜鸟,羽翼未丰,更多的是妥协和积累,以期未来能够获得一飞冲天的机会。
还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