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概念:
数据总线
(1) 是cpu与内存或其他器件之间的数据传送的通道。
(2)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和外界的数据传送速度。
(3)每条传输线一次只能传输1位二进制数据。eg: 8根数据线一次可传送一个8位二进制数据(即一个字节)。
(4)数据总线是数据线数量之和。
地址总线
(1)cpu是通过地址总线来指定存储单元的。
(2)地址总线决定了cpu所能访问的最大内存空间的大小。eg: 10根地址线能访问的最大的内存为1024位二进制数据(1024个内存单元)
(3)地址总线是地址线数量之和。
控制总线
(1)cpu通过控制总线对外部器件进行控制。
(2)控制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对外部器件的控制能力。
(3)控制总线是控制线数量之和。
CPU位数:ALU的宽度( ALU一次能处理的的数据宽度) CPU的计算能力 数据总线的条数
CPU的数据位数和地址位数不对等
8080、8085 :8位芯片,地址总线都是16条,寻址2^16=64K
从8086开始,cpu增加了CS DS SS ES 四个(16位)寄存器
IP寄存器:16位,IP寄存器放偏移量:(偏移量,偏移地址,逻辑地址,一个内存段上的偏移量)
X86体系
8086、80186:16位芯片,地址总线是20位,寻址2^20=1M
80286、80386:32位芯片,地址总线为32位
1、实地址模式(下图)
2、保护模式:在保护模式下,段是通过一系列被称之为 “ 描述符表 ” 的表所定义的。段寄存器存储的是指向这些表的指针。用于定义内存段的表有两种:全局描述符表 (GDT) 和局部描述符表 (LDT) 。
保护模式下的分页的地址映射:
线性地址(段基址《这里的和实模式下的不一样,段选择子》+段内偏移地址)分三部分 (下图):
页目录PD:1024项 元素4Byte 大小 4k
页表PT:1024项 元素4Byte 大小 4k 最大 1024*4k=4M
物理页面PA:物理页面上的偏移量
二级映射:
一个PG有1024项,一个PG项映射了1024个PT,1个PT映射4K的物理页面 1024*1024*4K=4G
二级页目录页表映射能映射4G的物理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