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emcached
1.它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内存对象缓存系统。
2.是一种基于内存的key-value存储,用来存储小块的任意数据(字符串、对象),值存储超过1mb需要压缩,且建不能超过250个字符。
https://blog.youkuaiyun.com/u011386690/article/details/9316545
二,Redis
1.它是开源的,高性能的key-value数据库
2.Redis支持五种数据类型:string(字符串),hash(哈希),list(列表),set(集合)及zset(sorted set:有序集合)。
(1)string
string 是 redis 最基本的类型,你可以理解成与 Memcached 一模一样的类型,一个 key 对应一个 value。
string 类型是二进制安全的。意思是 redis 的 string 可以包含任何数据。比如jpg图片或者序列化的对象。
string 类型是 Redis 最基本的数据类型,string 类型的值最大能存储 512MB
(2)hash
Redis hash 是一个键值(key=>value)对集合。
Redis hash 是一个 string 类型的 field 和 value 的映射表,hash 特别适合用于存储对象。
每个 hash 可以存储 232 -1 键值对(40多亿)。
(3)list
Redis 列表是简单的字符串列表,按照插入顺序排序。你可以添加一个元素到列表的头部(左边)或者尾部(右边)。
列表最多可存储 232 - 1 元素 (4294967295, 每个列表可存储40多亿)。
(4)set
Redis的Set是string类型的无序集合。
集合是通过哈希表实现的,所以添加,删除,查找的复杂度都是O(1)。
集合中最大的成员数为 232 - 1(4294967295, 每个集合可存储40多亿个成员)。
(5)zset
Redis zset 和 set 一样也是string类型元素的集合,且不允许重复的成员。
不同的是每个元素都会关联一个double类型的分数。redis正是通过分数来为集合中的成员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
zset的成员是唯一的,但分数(score)却可以重复。
-----------------------------------------------------------------------------------------------------
各个数据类型对应的场景:
问:redis支持持久化可以当做数据库来用么
答:不可以
Redis默认支持16个数据库(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支持更多,无上限),可以通过配置databases来修改这一数字。
每个数据库对外都是一个从0开始的递增数字命名。
a,首先Redis不支持自定义数据库的名字,每个数据库都以编号命名,开发者必须自己记录哪些数据库存储了哪些数据
b,另外Redis也不支持为每个数据库设置不同的访问密码,所以一个客户端要么可以访问全部数据库,要么连一个数据库也没有权限访问
c,最重要的一点是多个数据库之间并不是完全隔离的,比如FLUSHALL命令可以清空一个Redis实例中所有数据库中的数据。
d,由于Redis非常轻量级,一个空Redis实例占用的内在只有1M左右,所以不用担心多个Redis实例会额外占用很多内存。
3.Redis 在 2.8.9 版本添加了 HyperLogLog 结构。
Redis HyperLogLog 是用来做基数统计的算法,HyperLogLog 的优点是,在输入元素的数量或者体积非常非常大时,计算基数所需的空间总是固定 的、并且是很小的。
在 Redis 里面,每个 HyperLogLog 键只需要花费 12 KB 内存,就可以计算接近 2^64 个不同元素的基 数。这和计算基数时,元素越多耗费内存就越多的集合形成鲜明对比。
但是,因为 HyperLogLog 只会根据输入元素来计算基数,而不会储存输入元素本身,所以 HyperLogLog 不能像集合那样,返回输入的各个元素。
4.redis事务
Redis 事务可以一次执行多个命令, 并且带有以下两个重要的保证:
- 批量操作在发送 EXEC 命令前被放入队列缓存。
- 收到 EXEC 命令后进入事务执行,事务中任意命令执行失败,其余的命令依然被执行。
- 在事务执行过程,其他客户端提交的命令请求不会插入到事务执行命令序列中。
注意:
单个 Redis 命令的执行是原子性的,但 Redis 没有在事务上增加任何维持原子性的机制,所以 Redis 事务的执行并不是原子性的。
事务可以理解为一个打包的批量执行脚本,但批量指令并非原子化的操作,中间某条指令的失败不会导致前面已做指令的回滚,也不会造成后续的指令不做。
5.Redis 分区
分区是分割数据到多个Redis实例的处理过程,因此每个实例只保存key的一个子集。
分区的优势
- 通过利用多台计算机内存的和值,允许我们构造更大的数据库。
- 通过多核和多台计算机,允许我们扩展计算能力;通过多台计算机和网络适配器,允许我们扩展网络带宽。
分区的不足
redis的一些特性在分区方面表现的不是很好:
- 涉及多个key的操作通常是不被支持的。举例来说,当两个set映射到不同的redis实例上时,你就不能对这两个set执行交集操作。
- 涉及多个key的redis事务不能使用。
- 当使用分区时,数据处理较为复杂,比如你需要处理多个rdb/aof文件,并且从多个实例和主机备份持久化文件。
- 增加或删除容量也比较复杂。redis集群大多数支持在运行时增加、删除节点的透明数据平衡的能力,但是类似于客户端分区、代理等其他系统则不支持这项特性。然而,一种叫做presharding的技术对此是有帮助的。
分区类型
Redis 有两种类型分区。 假设有4个Redis实例 R0,R1,R2,R3,和类似user:1,user:2这样的表示用户的多个key,对既定的key有多种不同方式来选择这个key存放在哪个实例中。也就是说,有不同的系统来映射某个key到某个Redis服务。
范围分区
最简单的分区方式是按范围分区,就是映射一定范围的对象到特定的Redis实例。
比如,ID从0到10000的用户会保存到实例R0,ID从10001到 20000的用户会保存到R1,以此类推。
这种方式是可行的,并且在实际中使用,不足就是要有一个区间范围到实例的映射表。这个表要被管理,同时还需要各 种对象的映射表,通常对Redis来说并非是好的方法。
哈希分区
另外一种分区方法是hash分区。这对任何key都适用,也无需是object_name:这种形式,像下面描述的一样简单:
- 用一个hash函数将key转换为一个数字,比如使用crc32 hash函数。对key foobar执行crc32(foobar)会输出类似93024922的整数。
- 对这个整数取模,将其转化为0-3之间的数字,就可以将这个整数映射到4个Redis实例中的一个了。93024922 % 4 = 2,就是说key foobar应该被存到R2实例中。注意:取模操作是取除的余数,通常在多种编程语言中用%操作符实现。
6.持久化
Redis的高性能是由于其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了内存中,为了使Redis在重启之后仍能保证数据不丢失,需要将数据从内存中同步到硬盘中,这一过程就是持久化。
Redis支持两种方式的持久化,一种是RDB方式,一种是AOF方式。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或将二者结合使用。
(1) RDB持久化
RDB方式的持久化是通过快照(snapshotting)完成的,当符合一定条件时Redis会自动将内存中的数据进行快照并持久化到硬盘。
RDB是Redis默认采用的持久化方式,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默认有此下配置: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save 开头的一行就是持久化配置,可以配置多个条件(每行配置一个条件),每个条件之间是“或”的关系,“save 900 1”表示15分钟(900秒钟)内至少1个键被更改则进行快照,“save 300 10”表示5分钟(300秒)内至少10个键被更改则进行快照。
在redis.conf中:
配置dir指定rdb快照文件的位置
配置dbfilenam指定rdb快照文件的名称
Redis启动后会读取RDB快照文件,将数据从硬盘载入到内存。根据数据量大小与结构和服务器性能不同,这个时间也不同。通常将记录一千万个字符串类型键、大小为1GB的快照文件载入到内存中需要花费20~30秒钟。
问题总结:
通过RDB方式实现持久化,一旦Redis异常退出,就会丢失最后一次快照以后更改的所有数据。这就需要开发者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通过组合设置自动快照条件的方式来将可能发生的数据损失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如果数据很重要以至于无法承受任何损失,则可以考虑使用AOF方式进行持久化。
(2) AOF持久化
默认情况下Redis没有开启AOF(append only file)方式的持久化,可以通过appendonly参数开启:
appendonly yes
开启AOF持久化后每执行一条会更改Redis中的数据的命令,Redis就会将该命令写入硬
盘中的AOF文件。AOF文件的保存位置和RDB文件的位置相同,都是通过dir参数设置的,默认的文件名是appendonly.aof,可以通过appendfilename参数修改: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7. 主从复制
持久化保证了即使redis服务重启也会丢失数据,因为redis服务重启后会将硬盘上持久化的数据恢复到内存中,但是当redis服务器的硬盘损坏了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如果通过redis的主从复制机制就可以避免这种单点故障,如下图:
主从复制:从机只有只读
说明:
n 主redis中的数据有两个副本(replication)即从redis1和从redis2,即使一台redis服务器宕机其它两台redis服务也可以继续提供服务。
n 主redis中的数据和从redis上的数据保持实时同步,当主redis写入数据时通过主从复制机制会复制到两个从redis服务上。
n 只有一个主redis,可以有多个从redis。
n 主从复制不会阻塞master,在同步数据时,master 可以继续处理client 请求
n 一个redis可以即是主又是从,如下图:
15.2 主从配置
15.2.1 主redis配置
无需特殊配置。
15.2.2 从redis配置
修改从redis服务器上的redis.conf文件,添加slaveof 主redisip 主redis端口
上边的配置说明当前该从redis服务器所对应的主redis是192.168.101.3,端口是6379
15.3 主从复制过程
15.3.1 完整复制
在redis2.8版本之前主从复制过程如下图:
复制过程说明:
1、 slave 服务启动,slave 会建立和master 的连接,发送sync 命令。
2、master启动一个后台进程将数据库快照保存到RDB文件中
注意:此时如果生成RDB文件过程中存在写数据操作会导致RDB文件和当前主redis数据不一致,所以此时master 主进程会开始收集写命令并缓存起来。
3、master 就发送RDB文件给slave
4、slave 将文件保存到磁盘上,然后加载到内存恢复
5、master把缓存的命令转发给slave
注意:后续master 收到的写命令都会通过开始建立的连接发送给slave。
当master 和slave 的连接断开时slave 可以自动重新建立连接。如果master 同时收到多个slave 发来的同步连接命令,只会启动一个进程来写数据库镜像,然后发送给所有slave。
完整复制的问题:
在redis2.8之前从redis每次同步都会从主redis中复制全部的数据,如果从redis是新创建的从主redis中复制全部的数据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当从redis停止运行,再启动时可能只有少部分数据和主redis不同步,此时启动redis仍然会从主redis复制全部数据,这样的性能肯定没有只复制那一小部分不同步的数据高。
15.3.2 部分复制
部分复制说明:
从机连接主机后,会主动发起 PSYNC 命令,从机会提供 master的runid(机器标识,随机生成的一个串) 和 offset(数据偏移量,如果offset主从不一致则说明数据不同步),主机验证 runid 和 offset 是否有效, runid 相当于主机身份验证码,用来验证从机上一次连接的主机,如果runid验证未通过则,则进行全同步,如果验证通过则说明曾经同步过,根据offset同步部分数据。
--------------------------------------------------------------------------------------
Memcached 和Redis的区别:
1、Redis和Memcache都是将数据存放在内存中,都是内存数据库。不过memcache还可用于缓存其他东西,例如图片、视频等等;
2、Redis不仅仅支持简单的k/v类型的数据,同时还提供list,set,hash等数据结构的存储;
3、虚拟内存--Redis当物理内存用完时,可以将一些很久没用到的value 交换到磁盘;
4、过期策略--memcache在set时就指定,例如set key1 0 0 8,即永不过期。Redis可以通过例如expire 设定,例如expire name 10;
5、分布式--设定memcache集群,利用magent做一主多从;redis可以做一主多从。都可以一主一从;
6、存储数据安全--memcache挂掉后,数据没了;redis可以定期保存到磁盘(持久化);
7、灾难恢复--memcache挂掉后,数据不可恢复; redis数据丢失后可以通过aof恢复;
8、Redis支持数据的备份,即master-slave模式的数据备份;
三,Mysql
1.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2.支持事务
- 在 MySQL 中只有使用了 Innodb 数据库引擎的数据库或表才支持事务。
- 事务处理可以用来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保证成批的 SQL 语句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
- 事务用来管理 insert,update,delete 语句
一般来说,事务是必须满足4个条件(ACID)::原子性(Atomicity,或称不可分割性)、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又称独立性)、持久性(Durability)。
-
原子性:一个事务(transaction)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环节。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被回滚(Rollback)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有执行过一样。
-
一致性:在事务开始之前和事务结束以后,数据库的完整性没有被破坏。这表示写入的资料必须完全符合所有的预设规则,这包含资料的精确度、串联性以及后续数据库可以自发性地完成预定的工作。
-
隔离性:数据库允许多个并发事务同时对其数据进行读写和修改的能力,隔离性可以防止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由于交叉执行而导致数据的不一致。事务隔离分为不同级别,包括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
-
持久性:事务处理结束后,对数据的修改就是永久的,即便系统故障也不会丢失。
3.索引
索引分单列索引和组合索引。单列索引,即一个索引只包含单个列,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单列索引,但这不是组合索引。组合索引,即一个索引包含多个列。
创建索引时,你需要确保该索引是应用在 SQL 查询语句的条件(一般作为 WHERE 子句的条件)。
实际上,索引也是一张表,该表保存了主键与索引字段,并指向实体表的记录。
上面都在说使用索引的好处,但过多的使用索引将会造成滥用。因此索引也会有它的缺点:虽然索引大大提高了查询速度,同时却会降低更新表的速度,如对表进行INSERT、UPDATE和DELETE。因为更新表时,MySQL不仅要保存数据,还要保存一下索引文件。
建立索引会占用磁盘空间的索引文件。
索引分为:普通索引,唯一索引,全文索引,主键(聚集)索引。
注意:主键索引是聚集索引,其余三个是非聚集索引。
唯一索引:索引列的值必须唯一,但允许有空值。如果是组合索引,则列值的组合必须唯一。
主键索引:数据行的物理顺序与列值(一般是主键的那一列)的逻辑顺序相同,一个表中只能拥有一个聚集索引。
四,Mongodb
1.非关系型数据库,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开源数据库系统,超大规模数据的存储,面向文档存储的数据库。
2.MongoDB 将数据存储为一个文档,数据结构由键值(key=>value)对组成。MongoDB 文档类似于 JSON 对象。字段值可以包含其他文档,数组及文档数组。
------------------------------
mysql和Mongodb区别
http://www.cnblogs.com/printN/p/7199928.html
redis、memcache、mongoDB 对比
从以下几个维度,对redis、memcache、mongoDB 做了对比,欢迎拍砖
1、性能
都比较高,性能对我们来说应该都不是瓶颈
总体来讲,TPS方面redis和memcache差不多,要大于mongodb
2、操作的便利性
memcache数据结构单一
redis丰富一些,数据操作方面,redis更好一些,较少的网络IO次数
mongodb支持丰富的数据表达,索引,最类似关系型数据库,支持的查询语言非常丰富
3、内存空间的大小和数据量的大小
redis在2.0版本后增加了自己的VM特性,突破物理内存的限制;可以对key value设置过期时间(类似memcache)
memcache可以修改最大可用内存,采用LRU算法
mongoDB适合大数据量的存储,依赖操作系统VM做内存管理,吃内存也比较厉害,服务不要和别的服务在一起
4、可用性(单点问题)
对于单点问题,
redis,依赖客户端来实现分布式读写;主从复制时,每次从节点重新连接主节点都要依赖整个快照,无增量复制,因性能和效率问题,
所以单点问题比较复杂;不支持自动sharding,需要依赖程序设定一致hash 机制。
一种替代方案是,不用redis本身的复制机制,采用自己做主动复制(多份存储),或者改成增量复制的方式(需要自己实现),一致性问题和性能的权衡
Memcache本身没有数据冗余机制,也没必要;对于故障预防,采用依赖成熟的hash或者环状的算法,解决单点故障引起的抖动问题。
mongoDB支持master-slave,replicaset(内部采用paxos选举算法,自动故障恢复),auto sharding机制,对客户端屏蔽了故障转移和切分机制。
5、可靠性(持久化)
对于数据持久化和数据恢复,
redis支持(快照、AOF):依赖快照进行持久化,aof增强了可靠性的同时,对性能有所影响
memcache不支持,通常用在做缓存,提升性能;
MongoDB从1.8版本开始采用binlog方式支持持久化的可靠性
6、数据一致性(事务支持)
Memcache 在并发场景下,用cas保证一致性
redis事务支持比较弱,只能保证事务中的每个操作连续执行
mongoDB不支持事务
7、数据分析
mongoDB内置了数据分析的功能(mapreduce),其他不支持
8、应用场景
redis:数据量较小的更性能操作和运算上
memcache:用于在动态系统中减少数据库负载,提升性能;做缓存,提高性能(适合读多写少,对于数据量比较大,可以采用sharding)
MongoDB:主要解决海量数据的访问效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