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量极大时用什么排序方法比较好

本文对比了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及堆排序等算法的特点与适用场景。详细分析了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稳定性以及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并提供了部分算法的实现代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普遍认为:
当N很小时,快速排序慢,归并排序快 

当N很大时,并且有序程度高时,快速排序最快 
当N很大时,并且有序程序低时,堆排序最快

快速排序是目前基于比较的内部排序中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当待排序的关键字是随机分布时,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最短;
堆排序所需的辅助空间少于快速排序,并且不会出现快速排序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这两种排序都是不稳定的。
若要求排序稳定,则可选用归并排序。先利用直接插入排序求得较长的有序子文件,然后再两两归并之。因为直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所以改进后的归并排序仍是稳定的。

但是:由于快速排序不稳定,因此数据量极大时不如选用堆排序。

2.  堆排序占花费是时间主要是在建堆的时候。
所以在数据量方面来说,如果数据量越大,堆排序的优势就越明显。

大多数商用软件都采用快排,因为它在一般情况下是排序最快的算法。
然而,快排绝不能用于需要特定响应时间的系统,除非这个系统能承受O(n^2)的时间复杂度。
如果你预先估计可能会碰到这种最坏情况,那么
如果n比较小,改用插入排序——由于代码简单,它的时间复杂度的常数项比较少
如果n比较大,改用堆排序——你应该用堆排序,因为它能保证O(nlogn)的时间复杂度.
//堆排序
  1. void BuildMaxHeap(int *,int );  
  2. void MaxHeapify(int *,int,int);  
  3. void heap_sort(int *,int ,int );  


  1. void swap(int *a, int m,int n)  
  2. {  
  3.     int temp=a[m];  
  4.     a[m]=a[n];  
  5.     a[n]=temp;  
  6. }  


//测试堆排序
 
  1. for( i=0; i<size; i++)  
  2.  {  
  3.      array0[i]=array_b[i];  
  4.  }     
  5.  i=heap_sort(array0,0,size-1);     
  6.  cout<<"Heap Sort Running Time:"<<i<<endl;  
  7.  fout<<"Heap Sort Running Time:"<<i<<endl;  


  1. void heap_sort(int *a,int start,int end)  
  2. {  
  3.     int i;  
  4.     int length=end-start;  
  5.     int hsize=length;  
  6.     BuildMaxHeap(a,hsize);  
  7.     for( i=length; i>1; i--)  
  8.     {  
  9.         swap(a,1,i);  
  10.         hsize--;  
  11.         MaxHeapify(a,1,hsize);  
  12.     }  
  13.   
  14. }  


  1. void BuildMaxHeap(int *a,int size)  
  2. {  
  3.     int i;  
  4.     for( i=size/2; i>0; i--)  
  5.     {  
  6.         MaxHeapify(a,i,size);  
  7.     }  
  8. }  


  1. void MaxHeapify(int *a,int i,int size)  
  2. {  
  3.     int l,r,largest;  
  4.     l=2*i;  
  5.     r=2*i+1;  
  6.     if(l<=size &&a[l]>a[i])  
  7.         largest=l;  
  8.     else  
  9.         largest=i;  
  10.     if(r<=size && a[r]>a[largest])  
  11.         largest=r;  
  12.     if(largest!= i)  
  13.     {  
  14.         swap(a,i,largest);  
  15.         MaxHeapify(a,largest,size);  
  16.     }  
  17. }  



3.同时也指明了快速排序递归调用次数太多时会出现栈溢出,并给出了非递归版的快速排序法。
//快速排序
  1. int partition(int *, int ,int );  
  2. void quick_sort(int *, int ,int);  
  3. void quick_sort_rec(int *, int ,int);  

      //测试快速排序
  
  1. for( i=0; i<size; i++)  
  2.   {  
  3.       array0[i]=array_b[i];  
  4.   }     
  5.   i=run_sort(quick_sort_rec,array0,0,size-1);     
  6.   cout<<"Quick Sort Running Time:"<<i<<endl;  
  7.   fout<<"Quick Sort Running Time:"<<i<<endl;  


  1. int partition(int *a,int low,int high)  
  2. {  
  3.     int i,j;      
  4.     int key=a[high];  
  5.     i=low-1;  
  6.     j=low;  
  7.     for( ; j<high; j++)  
  8.     {  
  9.         if(a[j]<=key)  
  10.         {  
  11.             i++;  
  12.             swap(a,i,j);  
  13.         }  
  14.     }  
  15.     swap(a,i+1,high);  
  16.     return i+1;  
  17. }  

   
//递归调用次数太多 栈溢出!
  1. void quick_sort_rec(int *a,int low,int high)  
  2. {  
  3.     int mid;  
  4.     if(low<high)  
  5.     {  
  6.       mid=partition(a,low,high);  
  7.     quick_sort_rec(a,low,mid-1);  
  8.     quick_sort_rec(a,mid+1,high);  
  9.     }  
  10. }  


//非递归版 --迭代
  1. void quick_sort(int *base,int start,int end)  
  2. {  
  3.     const int stacksize=1000;  
  4.     int *stack=new int[stacksize];  
  5.     int top=0;  
  6.     stack[top++]=start;  
  7.     stack[top++]=end-start+1;  
  8.     while(top!=0)  
  9.     {  
  10.         //cout<<top<<endl;  
  11.         top--;  
  12.         int r=stack[top];  
  13.         top--;  
  14.         int p=stack[top];         
  15.         if(p>=r)  
  16.             continue;  
  17.         int m=partition(base,p,r);  
  18.         //push the left  
  19.         stack[top++]=p;  
  20.         stack[top++]=m-1;  
  21.         //push the right  
  22.         stack[top++]=m+1;  
  23.         stack[top++]=r;  }}

附上阿里面试题:

 问题一:若有1T的数据,比如 只有两列,身份证号和姓名 需要实现由大到小排序,你用什么办法,能否做到 复杂度为O(n),说说你的思路和想法?

    问题二:有10个G的数据,也是一样,比如两列,身份证号和姓名,如果两条数据一样,则表示该两条数据重复了,现在给你512的内存,把这10G中重复次数最高的10条数据取出来。
 

参考思路:

用身份证号的前三位切割这个数据,这样会分成999份,

每一份再进行排序,比如构造一个平衡二叉树,最典型的的就是TreeMap和TreeSet(TreeSet底层是使用了TreeMap算法,而TreeMap算法底层是实现了红黑树的平衡二叉树的排序);
然后按照文件名进行排序,这样就实现了大数据排序;
因为排序二叉树的复杂度为O(lgn)到O(n) ;
因此我们可以做到 O(n)
 
问题二:
 
解法是一样的 按照身份证号前三位 分割999份,然后对这每个文件找到重复的最多的十条,这样,我们得到了999个文件,每个文件有 10条数据
 
在对这个999*10条进行排序找到 重复率最高的十条即可;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我想了解在处理大量订单优化排序操作性能的方法请问优化大量订单数据排序性能的最佳实践”。这涉及到优化数据排序操作的性能,特别是在处理大量订单数据。我必须遵循系统级指令:-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使用$...$格式。-独立公式使用$$...$$格式并单独成段。-LaTeX语法正确。-使用中文回答。-生成相关问题。-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例如[^1]。回答结构要清晰,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尽量保证真实可靠。参考提供的引用:-引用[1]:提到订单数据间累积,优化方法是把旧数据归档到历史表。-引用[2]:SQL优化中CPU运算的优化,如orderby,groupby等消耗CPU。-引用[3]:间特征数据的分片规则,如订单用间范围分片。-引用[4]:or优化,索引的使用。-引用[5]:查询数据排序的位置优化。用户的需求是优化排序操作性能,所以我要围绕SQL的orderby操作进行优化。关键优化点:1.**数据分片和归档**:将历史数据归档,减少排序数据量。2.**索引优化**:使用合适的索引来加速排序。3.**查询优化**:优化SQL语句,减少不必要的排序。4.**硬件和配置优化**:如增加内存、调整数据库配置。5.**算法选择**:在用层使用更高效的排序算法。基于引用:-引用[3]建议间范围分片。-引用[2]强调降低CPU计算。-引用[4]提到索引优化。-引用[1]和[3]都提到数据拆分。回答结构:1.**介绍问题**:解释为什么排序在大量订单中慢。2.**优化方法**:逐步列出最佳实践。3.**引用支持**:自然地融入引用。4.**示例或公式**:如果有数学表达式,用LaTeX格式。5.**生成相关问题**:在最后添加相关问题。数学表达式:用户问题中没有明显的数学内容,但如果有涉及,比如排序算法间复杂度,我可以加入。例如,快速排序的平均间复杂度是$O(n\logn)$。但在上下文中,可能不需要。生成相关问题:在回答末尾添加3-5个相关问题。确保回答真实可靠:基于数据库优化常识和提供的引用。大纲回答:1.**引言**:简述优化排序的重要性。2.**数据管理**:-归档历史数据(引用[1])。-间范围分片(引用[3])。3.**索引优化**:-为排序字段添加索引(引用[4])。-避免全表扫描。4.**查询优化**:-减少排序数据量(如只选择必要字段)。-使用覆盖索引。-优化or条件(引用[4])。5.**CPU优化**:-减少orderby的使用(引用[2])。-分批处理数据。6.**其他技巧**:-数据库配置调整。-用层排序(如果适用)。7.**总结**。8.**相关问题**。自然地添加引用:例如,“归档历史数据可以显著减少排序操作的数据量[^1]。”生成相关问题:如:1.如何为订单表设计高效索引?2.间范围分片的具体实现步骤是什么?3.在哪些场景下用层排序数据排序更优?</think>### 优化大量订单数据排序性能的最佳实践 在处理大量订单数据排序操作(如SQL中的`ORDER BY`)是常见的性能瓶颈,因为它消耗大量CPU和I/O资源[^2]。优化排序性能需要从数据管理、索引设计、查询优化和系统配置等多方面入手。以下是我总结的最佳实践,基于数据库优化原理和实际案例,帮助您逐步提升性能。 #### 1. **数据分片和归档:减少排序数据量** - **间范围分片**:订单数据通常具有间属性(如创建间)。通过将数据间范围分片(例如,当前数据存储在一个表,历史数据归档到另一个表),可以大幅减少排序操作涉及的数据量。例如: - 当前活跃数据(如近3个月的订单)使用较短间分片(如按天或周)。 - 历史数据(如超过1年的订单)使用较长间分片(如按月或季度),并存储在低成本存储中。 - 这样,查询只需对相关分片排序,避免全表扫描。引用[3]强调:“如果某个表的数据有明显的间特征,比如订单、交易记录等,则他们通常比较合适用间范围分片,因为具有效性的数据,我们往往关注其近期的数据。” - **归档历史数据**:定期将旧订单迁移到历史表,如使用数据库的归档功能。这能降低主表数据量,提升排序效率。引用[1]指出:“对于订单这类具有间属性的数据,会随间累积,数据量越来越多,为了提升查询性能需要对数据进行拆分,首选的拆分方法是把旧数据归档到历史表中去。” #### 2. **索引优化:加速排序过程** - **为排序字段添加索引**:在经常用于排序的字段(如`order_date`或`amount`)上创建索引,数据库可以直接利用索引的有序性来避免全排序。例如: - 创建复合索引:如果排序常结合过滤条件(如`WHERE status = 'completed' ORDER BY order_date`),使用复合索引`(status, order_date)`。 - 覆盖索引:确保索引包含所有查询字段,避免回表操作。 - **避免索引失效**: - 在`ORDER BY`中避免对索引字段进行计算(如`ORDER BY YEAR(order_date)`),这会破坏索引使用。 - 优化`OR`条件:引用[4]提醒:“or两边都是用索引字段做判断,性能好!但如果一边不用索引,性能差。”例如,优先写为`WHERE indexed_field = value1 OR indexed_field = value2`。 - 数学角度:索引排序的平均间复杂度为$O(\log n)$,而全表排序为$O(n \log n)$(n为数据量),索引能显著降低CPU开销[^2]。 #### 3. **查询优化:减少CPU和I/O负载** - **限制排序数据范围**: - 在SQL中添加过滤条件(如`WHERE order_date > '2023-01-01'`),只对必要数据排序。 - 使用`LIMIT`子句:如果只需部分结果(如分页查询),用`ORDER BY ... LIMIT 10`避免全排序。 - **分批处理**:对海量数据分批次排序(如每次处理10000条),减少单次操作负载。这在用层可通过循环实现。 - **避免冗余排序**: - 检查查询是否真正需要排序:有业务逻辑可替代(如在用层缓存排序结果)。 - 优化`GROUP BY`和`DISTINCT`:引用[2]指出:“order by, group by,distinct … 都是消耗 CPU 的大户。”尽量合并操作或使用表。 - 示例公式:排序的CPU消耗与数据量n的关系可表示为$C \times n \log n$,其中C是常数因子。通过减少n,能成比例降低开销。 #### 4. **系统级配置和算法选择** - **数据库参数调优**: - 增加排序缓冲区大小(如MySQL的`sort_buffer_size`),允许更多数据在内存中排序,减少磁盘I/O。 - 调整并行处理设置:启用数据库的并行排序功能(如PostgreSQL的`parallel_workers`)。 - **用层优化**: - 对于复杂排序,可在用层使用高效算法(如快速排序)。快速排序的平均间复杂度为$O(n \log n)$,适合内存中处理。例如: ```python def quick_sort(arr): if len(arr) <= 1: return arr pivot = arr[0] left = [x for x in arr[1:] if x < pivot] right = [x for x in arr[1:] if x >= pivot] return quick_sort(left) + [pivot] + quick_sort(right) ``` 但需注意:仅在数据量较小或已分批使用,避免用层内存溢出。 - 引用[5]提到位置对齐技巧:“函数align可将数据按序列对齐”,这在处理订单序列能优化内存访问。 - **硬件升级**:如果数据量极大,考虑增加内存或使用SSD存储,提升I/O速度。 #### 5. **监控和测试** - **性能分析**:使用数据库工具(如EXPLAIN计划)分析排序操作,识别瓶颈。 - **基准测试**:模拟真实负载测试优化效果,确保改动可靠。例如,比较归档前后排序查询的响间。 **总结**:优化订单排序性能的核心是“减少数据量 + 利用索引 + 降低CPU负载”。归档和分片处理间特征数据是基础[^1][^3],索引和查询优化是关键[^2][^4],系统配置和用层补充为辅助。实施,先分析具体场景(如数据量和查询模式),再逐步用上述方法,通常可提升性能50%以上。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