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态查询如何实现?表的结构变化后,如果不需要修改程序,如何设计和实现查询?答:讲查询封装进存储过程中,通过调用存储过程实现动态调用;表结构发生变化后修改相应的存储过程即可再不修改程序的情况下实现查询。
2、 如何优化数据库,如何提高数据库的性能?答:优化数据库主要是优化查询语句,通过高性能的查询语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3、 设计数据库应注意那些问题答:首先应尽量满足三范式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破3范式的要求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4、 表与表之间的关联关系答:分为3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5、 主键和外键的区别答:主键在本表中是唯一的、不可唯空的,外键可以重复可以唯空;外键和另一张表的主键关联,不能创建对应表中不存在的外键。
2、2事务是什么?事务是作为一个逻辑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一个逻辑工作单元必须有四个属性,称为 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属性,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事务:原子性,事务必须是原子工作单元;对于其数据修改,要么全都执行,要么全都不执行。一致性,事务在完成时,必须使所有的数据都保持一致状态。在相关数据库中,所有规则都必须应用于事务的修改,以保持所有数据的完整性。事务结束时,所有的内部数据结构(如 B 树索引或双向链表)都必须是正确的。隔离性,由并发事务所作的修改必须与任何其它并发事务所作的修改隔离。事务查看数据时数据所处的状态,要么是另一并发事务修改它之前的状态,要么是另一事务修改它之后的状态,事务不会查看中间状态的数据。这称为可串行性,因为它能够重新装载起始数据,并且重播一系列事务,以使数据结束时的状态与原始事务执行的状态相同。持久性,事务完成之后,它对于系统的影响是永久性的。该修改即使出现系统故障也将一直保持。
3、3游标的作用?如何知道游标已经到了最后?游标用于定位结果集的行,通过判断全局变量@@FETCH_STATUS可以判断是否到了最后,通常此变量不等于0表示出错或到了最后。
4、4触发器分为事前触发和事后触发,这两种触发有和区别。语句级触发和行级触发有何区别。事前触发器运行于触发事件发生之前,而事后触发器运行于触发事件发生之后。通常事前触发器可以获取事件之前和新的字段值。语句级触发器可以在语句执行前或后执行,而行级触发在触发器所影响的每一行触发一次。
5、•批是包含一个或多个 Transact-SQL 语句的组,从应用程序一次性地发送到 Microsoft SQL Server 执行。批作为一个整体执行,以GO命令结束。批处理是客户端作为一个单元发出的一个或多个 SQL 语句的集合。每个批处理编译为一个执行计划。
6、触发器•触发器是在对表进行插入、更新或删除操作时自动执行的存储过程•触发器通常用于强制业务规则•触发器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7、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构成单一逻辑工作单元的操作集合)如果某一事务成功,则在该事务中进行的所有数据更改均会提交,成为数据库中的永久组成部分。
8、如果事务遇到错误且必须取消或回滚,则所有数据更改均被清除
9、•锁 是在多用户环境中对数据访问的限制封锁就是事务 T 在对某个数据对象(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务 T 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它的事务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锁蕴含的基本概念是用户需要对表的排它访问)•从程序员的角度看:分为乐观锁和悲观锁。乐观锁:完全依靠数据库来管理锁的工作。悲观锁:程序员自己管理数据或对象上的锁处理。
10、子查询:一个 SELECT 语句嵌套在另一个 SELECT 语句中。
11、—索引—是一个数据库对象,它是某个表中一列或若干列值的集合和相应的指向表中物理标识这些值的数据页的逻辑指针清单,然后根据指定的排序次序排列这些指针 —优点提高查询执行的速度。 强制实施数据的唯一性。 提高表之间联接的速度。 缺点 存储索引要占用磁盘空间。数据修改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索引也要更新。
12、•视图•是一种虚拟表,通常是作为来自一个或多个表 的行或列的子集创建的。•视图本质上讲,就是保存在数据库中的select查询•视图并不是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值的集合。•对最终用户的好处– 结果更容易理解– 获得数据更容易
13、•对开发人员的好处– 限制数据检索更容易– 维护应用程序更方便
14、存储过程•使用一个名称存储的预编译T-SQL语句和流程控制语句的集合•由数据库开发人员或数据库管理员编写
15、•用来执行管理任务或应用复杂的业务规则 优点•执行速度更快•首次运行时,进行优化和编译得到执行计划并将该计划存储在系统表中,以后直接运行。•实现多个程序共享应用程序逻辑•组件式编程•能够屏蔽数据库的结构,实现更高的安全性
16、•减少网络流通量
17、数据库设计和建模必要性•好的数据库结构有利于:-节省数据的存储空间-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方便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不好的数据库结构将导致-数据冗余、存储空间浪费-内存空间浪费
18、不管数据库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如何,可以用下列基本步骤来设计数据库:–收集信息–标识对象–设计数据模型–标识每个对象 存储的信息类型–标识对象之间的关系
19、•数据模型是一种标识实体类型及其实体间联系的模型。典型的数据模型由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和关系模型。20、什么是规范化从关系数据库的表中,除去冗余数据的过程称为规范化。—精简数据库的结构—从表中删除冗余的列—标识所有依赖于其它数据的数据
21、三级范式22、第一范式的定义: 如果一个表中没有重复组(即行与列的交叉点上只有一个值,而不是一组值),则这个表属于第一范式(常记成1NF)。简而言之:“每一字段只存储一个值”。例如:职工号,姓名,电话号码组成一个表(一个人可能有一个办公室电话 和一个家里电话号码) 23、第二范式的定义:如果一个表属于1NF,任何属性只依赖于关键字,则这个表属于第二范式(常记成2NF )。简而言之:必须先符合1NF的条件,且每一行都能被唯一的识别。 将1NF转换成2NF的方法是添加主键。学号,课程名,成绩24、第三范式的定义:如果一个表属于2NF,且不包含传递依赖性,则这个表是第三范式(常记成3NF)。满足3NF的表中不包含传递依赖。简而言之:没有一个非关键属性依赖于另一个非关键属性。学号,课程号,成绩,学分学号,姓名,所在系,系名称,系地址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
89、1 一个部门里有几个子部门,每个子部门又有很多子部门,无限递归下去,按这样的要求设计
部门id 部门名称 上级部门id
1 总部 Null
2 北京分部 1
3 西安分部 1
4 北京市场部 2
5 北京技术部 2
6 西安市场部 3
葵花宝典(关于数据库面试题)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2-06-27 02:45:30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