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er线程池的工作过程是什么样?(东方头条)
这道题想考察什么?
这道题想考察同学对于Binder线程池的理解。
考生应该如何回答
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情况:1)binder线程池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线程池结构,它在client进程中只有一个继承自Thread的PoolThread类。而线程的启动以及管理都是由binderDriver来控制的。2)binder线程有主线程和非主线程之分,主线程是启动的时候才会有的,每个binder线程池只有一个。其他情况下申请的都是非主线程。
3)binder线程池启动的时候,实际上只是启动了client中的binder主线程。4)binder线程(非主线程)有两种情况启动:client进程向binderDriver发送IPC请求,以及 client进程向binderDriver回复IPC请求结果。5)binder线程池的默认大小是16,1个主线程和15个非主线程。更多的细节我们就需要从Binder线程创建开始讲解了,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
1.Binder线程创建
Binder线程创建与其所在进程的创建中产生,Java层进程的创建都是通过Process.start()方法,向Zygote进程发出创建进程的socket消息,Zygote收到消息后会调用Zygote.forkAndSpecialize()来fork出新进程,在新进程中会调用到RuntimeInit.nativeZygoteInit方法,该方法经过jni映射,最终会调用到app_main.cpp中的onZygoteInit,那么接下来从这个方法说起。
2.onZygoteInit
ProcessState::self()是单例模式,主要工作是调用open()打开/dev/binder驱动设备,再利用mmap()映射内核的地址空间,将Binder驱动的fd赋值ProcessState对象中的变量mDriverFD,用于交互操作。startThreadPool()是创建一个新的binder线程,不断进行talkWithDriver()。
3.PS.startThreadPool
启动Binder线程池后, 则设置mThreadPoolStarted=true. 通过变量mThreadPoolStarted来保证每个应用进程只允许启动一个binder线程池, 且本次创建的是binder主线程(isMain=true). 其余binder线程池中的线程都是由Binder驱动来控制创建的。
4.PS.spawnPooledThread
4-1.makeBinderThreadName
获取Binder线程名,格式为Binder_x, 其中x为整数。每个进程中的binder编码是从1开始,依次递增; 只有通过spawnPooledThread方法来创建的线程才符合这个格式,对于直接将当前线程通过joinThreadPool加入线程池的线程名则不符合这个命名规则。 另外,目前Android N中Binder命令已改为Binder:_x格式, 则对于分析问题很有帮忙,通过binder名称的pid字段可以快速定位该binder线程所属的进程p.
4-2.PoolThread.run
从函数名看起来是创建线程池,其实就只是创建一个线程,该PoolThread继承Thread类。t->run()方法最终调用 PoolThread的threadLoop()方法。
5. IPC.joinThreadPool
- 对于isMain=true的情况下, command为BC_ENTER_LOOPER,代表的是Binder主线程,不会退出的线程;
- 对于isMain=false的情况下,command为BC_REGISTER_LOOPER,表示是由binder驱动创建的线程。
6. processPendingDerefs
7. getAndExecuteCommand
8. talkWithDriver
在这里调用的isMain=true,也就是向mOut例如写入的便是BC_ENTER_LOOPER. 经过talkWithDriver(), 接下来程序往哪进行呢?在文章彻底理解Android Binder通信架构详细讲解了Binder通信过程,那么从binder_thread_write()往下说BC_ENTER_LOOPER的处理过程。
8-1.binder_thread_write
处理完BC_ENTER_LOOPER命令后,一般情况下成功设置thread->looper |= BINDER_LOOPER_STATE_ENTERED。那么binder线程的创建是在什么时候呢? 那就当该线程有事务需要处理的时候,进入binder_thread_read()过程。
8-2.binder_thread_read
当发生以下3种情况之一,便会进入done:
- 当前线程的return_error发生error的情况;
- 当Binder驱动向client端发送死亡通知的情况;
- 当类型为BINDER_WORK_TRANSACTION(即收到命令是BC_TRANSACTION或BC_REPLY)的情况;
任何一个Binder线程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则会生成用于创建新线程的BR_SPAWN_LOOPER命令:
- 当前进程中没有请求创建binder线程,即requested_threads = 0;
- 当前进程没有空闲可用的binder线程,即ready_threads = 0;(线程进入休眠状态的个数就是空闲线程数)
- 当前进程已启动线程个数小于最大上限(默认15);
- 当前线程已接收到BC_ENTER_LOOPER或者BC_REGISTER_LOOPER命令,即当前处于BINDER_LOOPER_STATE_REGISTERED或者BINDER_LOOPER_STATE_ENTERED状态。前面已设置状态为BINDER_LOOPER_STATE_ENTERED,显然这条件是满足的。
从system_server的binder线程一直的执行流: IPC.joinThreadPool –> IPC.getAndExecuteCommand() -> IPC.talkWithDriver() ,但talkWithDriver收到事务之后, 便进入IPC.executeCommand(), 接下来,从executeCommand说起.
** 9.IPC.executeCommand**
Binder主线程的创建是在其所在进程创建的过程一起创建的,后面再创建的普通binder线程是由spawnPooledThread(false)方法所创建的。
9. 总结
Binder系统中可分为3类binder线程:
- Binder主线程:进程创建过程会调用startThreadPool()过程中再进入spawnPooledThread(true),来创建Binder主线程。编号从1开始,也就是意味着binder主线程名为binder_1,并且主线程是不会退出的。
- Binder普通线程:是由Binder Driver来根据是否有空闲的binder线程来决定是否创建binder线程,回调spawnPooledThread(false) ,isMain=false,该线程名格式为binder_x。
- Binder其他线程:其他线程是指并没有调用spawnPooledThread方法,而是直接调用IPC.joinThreadPool(),将当前线程直接加入binder线程队列。例如: mediaserver和servicemanager的主线程都是binder线程,但system_server的主线程并非binder线程。
Binder的transaction有3种类型:
- call: 发起进程的线程不一定是在Binder线程, 大多數情況下,接收者只指向进程,并不确定会有哪个线程来处理,所以不指定线程;
- reply: 发起者一定是binder线程,并且接收者线程便是上次call时的发起线程(该线程不一定是binder线程,可以是任意线程)。
- async: 与call类型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async是oneway方式不需要回复,发起进程的线程不一定是在Binder线程, 接收者只指向进程,并不确定会有哪个线程来处理,所以不指定线程。
最后
我整理了一套Android面试题合集,除了以上面试题,还包含【Java 基础、集合、多线程、虚拟机、反射、泛型、并发编程、Android四大组件、异步任务和消息机制、UI绘制、性能调优、SDN、第三方框架、设计模式、Kotlin、计算机网络、系统启动流程、Dart、Flutter、算法和数据结构、NDK、H.264、H.265.音频编解码、FFmpeg、OpenMax、OpenCV、OpenGL 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