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还有效吗?

摩尔定律解析

什么是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发现背景
早在1959年,美国著名半导体厂商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平面型晶体管,紧接着于1961年又推出了平面型集成电路。这种平面型制造工艺是在研磨得很平的硅片上,采用一种所谓“光刻”技术来形成半导体电路的元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只要“光刻”的精度不断提高,元器件的密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平面工艺被认为是“整个半导体的工业键“,也是摩尔定律问世的技术基础。1965年时任仙童半导体公司研究开发实验室主任的摩尔应邀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观察评论报告,题目是:“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在摩尔开始绘制数据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趋势:每个新芯片大体上包含其前任两倍的容量,每个芯片的产生都是在前一个芯片产生后的18-24个月内。如果这个趋势继续的话,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将呈指数式的上升。摩尔的观察资料,就是后来的摩尔定律,所阐述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且仍不同寻常地准确。人们还发现这不光适用于对存储器芯片的描述,也精确地说明了处理机能力和磁盘驱动器存储容量的发展。该定律成为许多工业对于性能预测的基础。在26年的时间里,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了3200多倍,从1971年推出的第一款4004的2300个增加到奔腾II处理器的750万个。这里写图片描述

定律验证
广义验证
1975年,在一种新出现的电荷前荷器件存储器芯片中,的确含有将近65000个元件,与1965年摩尔的预言一致。另据Intel公司公布的统计结果,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从1971年4004处理器上的2300个,增长到1997年PentiumII处理器上的7.5百万个,26年内增加了3200倍。如果按“每两年翻一番”的预测,26年中应包括13个翻番周期,每经过一个周期,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应提高2n倍(0≤n≤12),因此到第13个周期即26年后元件数这与实际的增长倍数3200倍可以算是相当接近了。这里写图片描述

摩尔定律还有效吗?
时至今日摩尔定律已经延续了50年。面对科技行业的飞速发展,这一定律还能维持多久?英特尔联合创始人、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给出了自己的看法:5年到10年。。“摩尔定律不是一个永恒定律,不会永久有效。”摩尔认为,“如果良好的工程技术得到应用,那么摩尔定律仍可以坚持5到10年时间。很多人在几十年前就预言,行业会止步不前。然而,我没有看见其他任何领域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保持指数式增长。”

摩尔称,IT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来的如此迅速和互联网的发展让自己很吃惊,“这将带来一个充满机会的新世界。关于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现在只是初期阶段,机器智能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从未想到,我会在高速公路上看到无人驾驶汽车。”
这里写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