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40)
- 收藏
- 关注
原创 实战BI分析系统:基于LangGraph构建多Agent数据处理流水线
本文探讨了从单智能体转向多智能体系统的必要性及实现方法。单智能体在复杂任务中存在工具选择困难、上下文爆炸和角色迷失三大痛点,而多智能体系统通过专业化分工、模块化设计和可控性协作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了利用LangGraph框架构建多智能体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子图状态共享机制和Network架构实现,并通过BI数据分析系统的实战案例展示了智能体间协作流程。最后强调了生产部署中需关注的安全性、可观测性和性能优化等关键因素。
2025-10-11 15:51:48
916
原创 多轮RAG对话场景攻坚:如何实现低延迟高准确率的语义理解?
本文系统介绍了四种AI智能体意图识别与槽位抽取的技术方案:1)初级提示词工程方案(低成本快速实现但扩展性差);2)中级解耦架构方案(意图与抽槽分离,适合复杂意图);3)进阶RAG召回方案(提升泛化能力,适合特异表达);4)高阶多轮RAG方案(优化多轮对话理解与效率)。文章从实现原理、优劣势及适用场景三个维度进行剖析,建议根据业务复杂度、资源约束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方案,并强调技术方案的持续迭代优化过程。
2025-10-10 15:29:21
593
原创 系统提示的“消亡”?上下文工程正在重新定义人机交互规则
本文探讨了AI领域从提示工程到上下文工程的演进。随着AI进入Agent时代,重点转向如何优化上下文配置以引导模型行为。文章分析了上下文工程的核心逻辑,指出其关键在于管理动态信息流,而非仅优化单次提示词。作者解释了上下文窗口的局限性,提出三大核心组件:平衡的系统提示、高效的工具设计和精选的示例集。针对长时程任务,介绍了压缩、结构化笔记和子智能体架构等应对策略。文章强调,优秀上下文工程应寻找最小的高信噪比token集来最大化模型效果,这一原则将持续影响可靠AI Agent的构建。
2025-10-09 16:11:22
970
原创 上下文工程+MCP:打造高效AI智能体的秘诀
摘要:本文系统解析了模型上下文协议(MCP)与大模型工具调用的关系,指出MCP是开发者工具对接的标准化方案而非大模型需要理解的机制。文章强调大模型仅生成工具调用指令文本,实际执行由开发者程序完成;MCP通过统一接口简化工具集成,但不改变大模型的工作方式。核心观点是:MCP面向开发者效率提升,大模型无需感知MCP存在,只需按工具列表生成调用指令。全文通过工具调用流程拆解,阐明MCP与上下文工程的关系,帮助开发者正确认识技术分工。
2025-09-30 15:36:16
614
原创 技术实践指南:多模态RAG从数据预处理到生成响应的完整流程
本文详细介绍了多模态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在传统文本RAG基础上整合视觉、听觉等多种信息源,实现跨模态检索与生成。文章解析了多模态RAG的核心原理、技术组件(编码器、检索系统、生成模型)及实践路径(数据预处理、查询处理、生成响应),并指出模态对齐、跨模态理解等技术挑战。多模态RAG扩展了AI系统的应用范围,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径,将深刻影响未来人机交互方向。
2025-09-29 15:29:40
892
原创 告别垃圾检索!RAG优化深度解析:Embedding模型选型终极指南
本文深入解析了Embedding模型在RAG系统中的核心作用与应用策略。首先介绍了Embedding的概念,即通过语言模型将文本转换为数值向量,实现语义理解与计算。重点阐述了在RAG系统中,合适的Embedding选择直接影响检索质量、响应速度和答案准确性。文章详细分类了各类Embedding(词/句/文档/图像嵌入)及其特性,并提供了选择模型的五大关键参数(上下文窗口、向量维度等)。最后给出实战指南:根据数据领域、成本效益和系统兼容性来选取最优模型,强调不应盲目追求高分模型,而应注重实际场景需求。
2025-09-26 16:16:50
1035
原创 构建企业智能决策大脑:AI Agent技术融合与落地实践
2025年商业智能(BI)正经历由AIAgent驱动的变革,从被动数据展示转向主动决策。AIAgent具备感知推理、规划行动、学习适应等核心能力,通过语义层实现深度业务理解,支持多步骤复杂分析。其应用场景包括自助式BI、自动归因分析、智能报告生成等,能显著提升决策效率。企业实施需分三阶段:基础建设试点、能力扩展推广、最终实现全面智能赋能。AIAgent将数据分析从专家技能转变为全员能力,成为企业提升数据资产ROI的关键。
2025-09-24 15:49:25
885
原创 深度解析大模型工作链:从输入处理到输出生成的每一个环节
本文解析了大模型生成内容的技术流程:首先通过分词将输入转为TokenID,再经词嵌入转换为高维向量;随后通过多Decoder层进行语义编码,利用自注意力机制捕捉上下文;最后由LMHead生成概率分布,通过迭代采样逐词输出完整回答。整个过程展现了LLM如何基于数学计算模拟语言理解,而非真正"理解"语义。文章提供了相关技术文档供深入学习。
2025-09-21 18:20:04
682
原创 Transformer架构:AI统一化进程的核心引擎
Transformer架构已成为AI领域的通用基础架构,其核心自注意力机制使模型能全局处理信息。在视觉领域,Vision Transformer(ViT)通过图像分块和位置编码实现了对图像的全局理解;在生成领域,Diffusion Transformer(DiT)利用Transformer的动态去噪能力改进了图像生成。Transformer的多头注意力机制、位置编码策略和跨模态协调能力,使其在语言、视觉和生成任务中展现出统一建模的强大潜力,正成为AI发展的通用范式。
2025-09-19 16:43:10
1124
原创 超越24倍吞吐量:vLLM核心PagedAttention如何重构LLM推理内存范式
本文解析了提升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的两项关键技术:FlashAttention和PagedAttention。FlashAttention通过分块计算和重计算机制,减少GPU显存访问次数,在A100/H100上实现显著加速;FlashAttention-3在H100上FP8计算突破1.2PFLOPs。PagedAttention借鉴操作系统分页思想,将KVCache分块管理解决内存碎片问题,使vLLM框架吞吐量提升2-4倍。两项技术分别从计算效率和内存管理两个维度优化LLM推理,计算优化适用于长序列处理,内存
2025-09-18 16:43:31
1231
原创 Transformer训练与推理全流程:从输入处理到输出生成
本文深入解析Transformer架构的核心原理与PyTorch实现。Transformer由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编码器处理输入序列,解码器结合编码器输出生成目标序列。重点介绍了位置编码机制的设计原则及实现方式,采用正弦/余弦函数组合确保位置信息的泛化能力。PyTorch实现包含TransformerEncoderLayer、TransformerDecoderLayer等核心模块,通过多头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处理序列信息。文章详细分析了注意力计算过程,包括缩放点积注意力、掩码处理和多头注意力实现。最后
2025-09-17 17:10:45
979
原创 解决大模型幻觉全攻略:理论、技术与落地实践
大模型幻觉问题是指AI生成与事实不符或虚构信息的现象,在医疗、金融等高敏场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文章分析其四大成因:数据噪声、微调过拟合、奖励设计缺陷及推理缺陷,并分类为事实冲突、虚构内容等类型。提出检索增强生成(RAG)和黑白盒检测两大解决方案,通过外部知识库和概率分析等技术降低42%幻觉风险。建议企业全生命周期防控,结合数据清洗、诚实样本和多模态检测等措施。该问题是大模型本质特性衍生的核心挑战,需持续优化应对。
2025-09-16 16:14:45
860
原创 实战优化!多智能体React模式:层级指挥的黄金法则
本文探讨了多智能体协作调度中的层级指挥模式优化方案。针对React模型在生产环境中暴露的工具调用响应慢、上下文冗余、规划监督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五项改进措施:1)采用流式XML替代FunctionCall提升工具调用效率;2)引入上下文压缩机制降低通信负载;3)建立万能Agent兜底机制处理规划断层;4)优化任务总结输出质量;5)强化过程监督确保执行轨迹一致性。实践表明,这些工程优化可有效弥补模型能力不足,但在资源充足时直接采用更先进模型(如Claud)可能更具性价比。文章最后强调,多智能体系统优化需要平衡工
2025-09-15 15:53:54
782
原创 超越对话式LLM:AI智能体的三大核心组件通关秘籍
本文探讨了大语言模型(LLM)智能体的14项关键技术,包括基本概念、记忆机制、工具使用等核心组件。传统LLM存在局限性,而增强型智能体通过引入外部工具、记忆系统和规划能力实现更强大的功能。文章详细解析了短期/长期记忆机制、Toolformer模型、MCP协议、ReAct框架等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多智能体协作模式和主流开发框架。作者预测2025年将是智能体技术成熟和应用爆发的重要节点,这些组件协同工作使智能体超越传统对话能力。
2025-09-14 14:49:31
1141
原创 全面解析七大Embedding技术:选对模型压缩与检索方案
本文系统介绍了七种主流文本嵌入技术及其适用场景:SparseEmbedding(关键词匹配,高准确率但仅限精确匹配)、DenseEmbedding(语义级稠密向量,捕捉深层语义)、QuantizedEmbedding(量化压缩,节省存储)、BinaryEmbedding(二值化处理,适合移动端)、MatryoshkaEmbedding(嵌套维度,灵活调整)、Multi-VectorEmbedding(细粒度匹配)以及混合检索方案。文章提供了详细的技术选型指南,建议根据数据规模、延迟、内存等需求综合评估,优先
2025-09-12 16:56:35
1262
原创 为什么你的AI项目总失败?可能是缺了这九项核心技术!
AI智能体架构设计的九大核心技术梳理:1)AI智能体基础架构;2)多智能体协作系统(AgenticAI);3)工作流任务分解;4)检索增强生成(RAG);5)模型微调技术;6)函数调用技术;7)模型上下文协议(MCP);8)智能体间通信协议(A2A);9)智能体用户交互协议(AG-UI)。这些技术构成了从基础推理到多智能体协作、从数据处理到人机交互的完整AI应用开发框架,推动AI向更智能、协同的方向发展。
2025-09-11 17:46:55
806
原创 多模态学习双核引擎:对齐建立连接,融合释放价值
本文解析多模态学习的两大核心挑战。多模态对齐需建立跨模态语义对应,如将图像像素与文字描述关联,通过对比学习和共享表征空间实现。多模态融合则关注信息整合,分为早期融合(直接混合)、晚期融合(独立处理再结合)和交叉融合(动态交互),各有优劣。Transformer架构因其统一Token表示、自注意力机制和位置编码优势,成为多模态学习的主流框架。未来趋势将向更深度的语义理解和动态交互发展,推动AI实现更自然的"多感官协同"能力。
2025-09-10 21:29:46
993
原创 从误检到精准:手把手教你构建高可用RAG系统的黄金法则
在RAG(检索增强生成)系统开发中,技术选型与场景适配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系统性能。今天我将基于企业级实践经验,系统化拆解开发全流程的十大关键误区,并提供四维优化框架,助力开发者构建高精度、高可用的RAG系统。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记得告诉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2025-09-08 20:24:54
865
原创 Agent开发陷阱:如何避免函数调用安全漏洞?
本文介绍了AI Agent通过工具调用实现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核心机制。文章首先解析了Agent循环的基本原理,即接收指令-思考-调用工具-观察结果的循环过程,并以Python伪代码演示实现逻辑。随后以购物助手Agent为例,详细展示工具调用的完整实现框架,包括决策机制、行动类设计和安全防护措施(如输入清理和行动空间限制)。文章还探讨了使用instructor库优化代码结构,并引入MCP协议实现标准化外部交互。最后强调在开发Agent时需平衡功能性与安全性,建议从低风险场景入手逐步迭代。
2025-09-07 15:14:41
831
原创 RAG:大语言模型在企业级AI中的关键增强技术
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通过整合外部知识库解决大语言模型的三大缺陷:知识静态性、生成不确定性及专业深度不足。其架构分为离线索引(文档向量化存储)和在线检索生成(查询匹配+事实约束生成)两阶段。高级优化策略包括查询重写、混合搜索、结果重排序等,可显著提升检索准确性和生成质量。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设备维护、智能客服等场景,成为企业级AI的重要支柱。
2025-09-05 14:26:15
830
原创 深度解剖vLLM:高吞吐LLM推理引擎的7大核心技术
vLLM作为分布式大模型推理引擎,通过分页注意力、连续批处理等核心技术优化性能。其架构包含KV缓存管理器、调度器和执行器,支持预处理、调度、模型执行和采样全流程。关键技术包括分页注意力机制、前缀缓存共享和推测解码,并采用预填充与解码节点分离的架构。系统支持多GPU并行和分布式扩展,通过动态负载均衡提升吞吐量。性能测试关注TTFT、ITL等指标,实现高并发AI服务支持。vLLM的创新设计使其在LLM推理场景具有显著性能优势,适用于不同规模部署需求。
2025-09-04 16:05:57
1165
原创 智能体赋能RAG:实时网络搜索如何动态增强召回内容?
本文分享金融风控系统中RAG应用的经验教训。核心发现包括:1)文档预处理需定制化处理不同格式(PDF/Excel/Word),建立元数据索引;2)召回环节需融合向量搜索、Query重写和HyDE假设文档等多策略;3)生成阶段重点清洗噪声数据和去重。通过半年优化,系统召回准确率从63%提升至91%。关键经验:文档处理无通用方案、召回需多算法组合、生成质量依赖数据清洗。建议点赞收藏完整技术方案。
2025-09-03 14:57:15
873
原创 95%企业AI失败?揭秘LangGraph+OceanBase融合数据层如何破局!
企业级AI应用常面临"Demo惊艳但上线无人问津"的问题,核心在于数据割裂导致复杂业务场景支持不足。本文提出构建一体化AI数据底座的解决方案,通过统一存储和检索引擎支持多模态数据混合检索。具体演示了基于OceanBase的融合数据层架构,可单条SQL实现语义相似度、属性过滤等多条件检索。相比传统方案,该架构具有开发简单、检索高效、实时性强等优势,能有效支撑企业AI项目落地。文章还提供了实战代码示例,帮助开发者快速实现多模态产品推荐系统。
2025-09-02 15:44:02
1095
原创 基于MCP与LangGraph的全功能研究助手架构设计
本文介绍了基于LangGraph和MCP协议构建智能研究助手的核心设计。系统采用双服务器架构:本地研究服务器提供FAISS向量存储和语义搜索,FirecrawlMCP服务器支持网络爬取。通过状态化智能体实现多轮对话记忆和动态工作流分支,支持用户元命令控制资源加载和查询。关键技术优势包括可扩展架构、工具热插拔、用户主导工作流和生产级容错机制。实施过程涉及环境准备、服务器配置和典型工作流示例,最终实现了一个具备动态决策能力的模块化研究助手系统。
2025-09-01 17:33:23
809
原创 告别通用模型局限:5步微调实战指南
本文探讨了文本嵌入模型微调的技术方法,针对通用模型在特定领域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基于对比学习的五步微调流程。通过AI招聘案例演示了从数据收集到模型评估的全过程,包括正负样本对构建、预训练模型选择、损失函数优化等关键步骤。最终微调后的模型准确率从88.1%提升至100%,验证了该方法在领域适配中的有效性。文章强调微调技术能显著提升语义检索的精准度,为RAG系统等应用提供优化方案。
2025-08-31 16:12:44
767
原创 万字解析RAG(检索增强生成)系统的构建与优化,从基础架构逐步深入到高级技术
本文深入解析RAG(检索增强生成)系统的构建与优化,从基础架构逐步深入到高级技术。基础RAG系统包含索引、检索和生成三个核心模块,但容易受查询模糊或词汇不匹配影响。高级优化技术包括查询转换(如多查询生成、RAG-Fusion)、智能路由(逻辑/语义路由)、多表示索引和层次索引等,以提升检索精度和上下文丰富性。此外,重新排序和自我纠正机制可减少噪声和幻觉。文章强调端到端评估的重要性,介绍手动评估和框架评估(如RAGAS)方法,确保系统在生产中的可靠性。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处理复杂查询、减少噪声并通过自我纠正持
2025-08-29 15:55:28
1029
原创 突破RAG知识库中的PDF解析瓶颈:从文本错乱到多模态处理的架构跃迁
本文探讨了RAG系统中PDF文档解析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作者指出,使用LangChain默认工具处理企业级PDF时,回答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上游数据处理不足。文章提出构建专业级文档处理管道的三大原则:视觉感知、多模态处理和类型自适应,并推荐不同场景下的工具选型策略。重点分析了表格和图像内容的工程化处理方案,包括双路径表格处理和混合内容索引机制。最后建议将文档解析作为独立子系统持续优化,强调其质量对下游效果的放大作用。
2025-08-28 15:25:43
1444
原创 如何实施智能体工作流:企业必知的5个步骤
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AI智能体工作流(Agentic Workflow)的核心概念与应用。智能体通过结合LLM的推理能力、工具交互和记忆机制,实现复杂任务的半自主执行,其核心模式包括规划分解、工具调用和反思迭代。相比传统工作流,智能体工作流更具动态适应性,可应用于智能RAG、研究助理、编码辅助等场景,显著提升复杂任务处理能力。文章同时指出需权衡其复杂性增加和可靠性风险,建议根据任务复杂度选择适合的工作流方案。智能体工作流代表了AI自动化新方向,为应对复杂业务挑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2025-08-27 15:28:41
822
原创 余弦相似度实战:向量数据库的精准匹配艺术
本文深入解析向量数据库在AI应用中的核心作用。与传统数据库不同,向量数据库专为处理高维向量嵌入设计,支持相似性搜索、元数据过滤和水平扩展,成为AI系统的关键"记忆引擎"。文章对比了向量索引与向量数据库的差异,详细阐述了无服务器架构如何通过几何分区和新鲜性层优化性能与成本,介绍了HNSW、PQ等核心算法及其适用场景,并探讨了相似性度量和元数据过滤的应用策略。最后强调向量数据库通过分片、复制、监控等功能保障生产级可靠性,为LLMs、生成式AI等提供实时分析能力。
2025-08-26 15:13:58
1053
原创 从理论到实践:MCP、A2A、ACP、ANP开发实战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AgenticAI四大核心协议(MCP、A2A、ACP、ANP)的技术特性与应用场景。这些协议定义了AI代理间的标准化交互框架,解决上下文共享、工具互操作性和协作机制等关键问题。MCP专注工具集成,A2A实现企业级点对点协作,ACP建立逻辑协商机制,ANP构建去中心化网络。文章对比了各协议的适用场景,并指出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协议融合、性能优化和标准化进程。建议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协议:工具集成选MCP,企业协作选A2A,逻辑场景用ACP,开放生态建ANP。
2025-08-25 14:15:22
743
原创 Context Engineering革命:AI Agent架构师必知的下一代范式
本文系统阐述了AI工程从静态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向动态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的范式演进。传统提示工程存在脆弱性、扩展瓶颈和无状态性等局限,而上下文工程通过RAG架构、向量数据库和智能体系统实现多源数据流整合与动态上下文管理。文章详细剖析了RAG的三种演进形态(基础/高级/智能体式)、主流向量数据库选型指南,以及突破长上下文限制的语义分块和重排序技术,并介绍了智能体系统的核心架构模式与自主决策机制。作者指出掌握动态上下文构建、工作流编排和资源优化三大能
2025-08-24 14:45:25
717
原创 RAG架构实战指南:从向量存储到智能体落地的全解析
摘要:本文探讨检索增强智能体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分析三种集成模式(工具、预检索、混合)的适用场景与技术实现,提供RAG组件链构建代码示例。文章详细介绍上下文压缩、混合检索等优化技术,提出多步检索和知识库自更新机制等实战设计模式,强调提示工程三原则和检索效率提升策略。最后分享开源项目资源,指出该技术能有效平衡静态知识与动态信息获取,为AI应用开发提供新范式。
2025-08-22 14:51:07
889
原创 深度解析大模型压缩技术:从理论到边缘部署实战
本文系统介绍了深度学习模型压缩的三大核心技术:剪枝、量化和知识蒸馏。针对模型规模膨胀带来的存储、计算和部署挑战,文章详细解析了每种技术的原理、实施方法和工程实践,包括结构化/非结构化剪枝、8bit量化、师生模型蒸馏等。通过组合应用这些技术,可实现16倍模型压缩和4倍推理加速,并提供了移动端图像分类和离线语音识别两个实战案例。文章强调应根据业务场景选择最优技术组合,在精度损失和加速效果间取得平衡。
2025-08-21 15:08:15
961
原创 深度拆解AI大模型从训练框架、推理优化到市场趋势与基础设施挑战
本文系统解析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架构与行业发展。从训练层、推理层、市场洞察和基础设施层四个维度展开:训练层详细介绍了预训练、微调到强化学习的多阶段流程及资源优化;推理层重点分析了Prefill与Decode分离技术如何提升效率;市场层面指出技术趋同下的闭源与开源双轨竞争格局;基础设施层则揭示了GPU功耗激增带来的散热和供电挑战。文章强调未来大模型发展将更注重端到端能效优化,开发者需平衡算力成本与生态适配性。
2025-08-20 14:50:45
960
原创 如何用20%计算成本训练LLaMA4级大模型?MoE稀疏化架构实战指南
【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LLaMA4-MoE架构的核心技术与实现方案。MoE(专家混合)通过动态路由机制,在控制计算成本的同时扩展模型容量4-8倍。文章详细解析了从数据预处理(SentencePiece分词优化)、模型架构(RoPE位置编码、共享专家层)到训练部署(ZeRO-2优化、FlashAttention)的全流程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8专家配置下23%的MMLU得分提升、动态路由算法优化等创新点,并提供了混合精度训练、推理生成策略等实用方案,为开发者构建高效MoE模型提供完整参考。
2025-08-19 17:53:29
1012
1
原创 意图识别三阶段:让AI知识库理解复杂用户查询
本文系统介绍了企业AI知识库构建的全流程技术方案。针对文档管理分散、技术咨询高频等痛点,提出基于Dify平台的解决方案,涵盖PDF表格提取优化、文档智能切分、多模态处理等关键技术难点。文章详细解析了工作流设计、权限控制、性能优化等核心环节,并给出五维质量测试矩阵。实施建议强调MVP先行、文档预清洗和渐进式训练,最终实现知识库向生产力引擎的转化。方案融合了多种AI技术,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了完整的实践路径。
2025-08-18 14:52:56
904
原创 解锁四大微调框架:24GB显存撬动700B参数的技术革命
在对大语言模型(LLM)进行微调时,有多种技术可选。今天我们分享一下最值得关注的 4 款工具 —— 从单卡 到支持万亿参数的分布式集群,它们几乎覆盖了所有 LLM 微调场景,让我们看看该在什么时候用哪一个。让你一文掌握主流框架特性、性能对比与实战选型策略
2025-08-17 15:07:05
915
原创 AI架构师生存手册:图解避坑MCP工具链/智能体RAG/推理蒸馏实战
本文系统介绍了AI大模型的核心技术与应用实践。主要内容包括:1)大模型架构演进,从Transformer到MoE架构;2)训练技术体系,涵盖预训练、微调、对齐等阶段;3)RAG架构优化方案;4)推理优化关键技术;5)智能体系统设计框架。文章还提供了技术选型指南,建议根据数据敏感性、知识复杂度等场景需求组合使用MCP协议、GraphRAG、MoE等技术构建高性能AI系统。最后强调动态编排智能体工具、结合知识图谱与高效架构将形成新一代大模型开发范式。
2025-08-15 16:39:26
941
原创 RAG系统加速400%!vLLM+LangChain优化全链路
vLLM开源项目通过革命性PagedAttention内存管理技术,将KV缓存分割为块级存储,实现显存利用率99.8%,使70B模型推理显存下降4.2倍。结合连续批处理技术,吞吐量提升8-10倍,支持多模态推理和异构硬件部署。实测显示,在LLaMA-13B模型50并发请求下,vLLM吞吐量达4150 tokens/s,延迟仅95ms,显存占用19.4GB,性能显著优于HuggingFace和TensorRT-LLM。项目支持快速部署OpenAI API协议,适用于高并发生产环境,是优化LLM推理效率的突破性
2025-08-14 15:04:13
1195
原创 弹性扩展新范式:分布式LLM计算的FastMCP解决方案
摘要:本文介绍FastMCP框架中的MCP采样技术,这是一种创新的双向架构模式,允许服务器将LLM计算任务分发给客户端处理。相比传统MCP模式,采样机制具有显著优势:提升系统扩展性、降低服务器成本、增强模型选择灵活性并避免性能瓶颈。文章详细解析了采样架构的工作原理、实现方式及典型应用场景,展示了如何通过FastMCP框架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的智能协同,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的LLM集成方案。
2025-08-13 17:45:44
919
Transformer面试题总结97道:涵盖核心技术与应用场景解析
2025-04-12
2025年最新AI大模型大厂面试题解析:涵盖Transformer、BERT、GPT等核心技术与应用场景
2025-04-12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