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 Cinder组件整理

本文介绍了OpenStack中的块存储服务Cinder,涵盖了块存储的基本概念、Cinder的主要功能和服务架构,以及Cinder各组件间的协作机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理解 Block Storage

操作系统获得存储空间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1. 通过某种协议(SAS,SCSI,SAN,iSCSI 等)挂接裸硬盘,然后分区、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或者直接使用裸硬盘存储数据(数据库)

  2. 通过 NFS、CIFS 等 协议,mount 远程的文件系统

第一种裸硬盘的方式叫做 Block Storage(块存储),每个裸硬盘通常也称作 Volume(卷) 第二种叫做文件系统存储。NAS 和 NFS 服务器,以及各种分布式文件系统提供的都是这种存储。

 

2.Block Storage Service

Block Storage Servicet 提供对 volume 从创建到删除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从 instance 的角度看,挂载的每一个 Volume 都是一块硬盘。

OpenStack 提供 Block Storage Service 的是 Cinder,其具体功能是:

  1. 提供 REST API 使用户能够查询和管理 volume、volume snapshot 以及 volume type

  2. 提供 scheduler 调度 volume 创建请求,合理优化存储资源的分配

  3. 通过 driver 架构支持多种 back-end(后端)存储方式,包括 LVM,NFS,Ceph 和其他诸如 EMC、IBM 等商业存储产品和方案  

 

3.Cinder 架构

  Cinder 的逻辑架构图

cinder架构图

Cinder 包含如下几个组件:

    cinder-api

    接收 API 请求,调用 cinder-volume 执行操作。

    cinder-volume

    管理 volume 的服务,与 volume provider 协调工作,管理 volume 的生命周期。运行 cinder-volume 服务的节点被称作为存储节点。

    cinder-scheduler

    scheduler 通过调度算法选择最合适的存储节点创建 volume。

    volume provider 

    数据的存储设备,为 volume 提供物理存储空间。 cinder-volume 支持多种 volume provider,每种 volume provider 通过自己的 driver 与cinder-volume 协调工作。

    Message Queue

    Cinder 各个子服务通过消息队列实现进程间通信和相互协作。因为有了消息队列,子服务之间实现了解耦,这种松散的结构也是分布式系统的重要特征。

    Database

    Cinder 有一些数据需要存放到数据库中,一般使用 MySQL。数据库是安装在控制节点上的,比如在我们的实验环境中,可以访问名称为“cinder”的数据库。

 

4.从 volume 创建流程看 cinder-* 子服务如何协同工作

  Cinder组件工作顺序

  1. 客户(可以是 OpenStack 最终用户,也可以是其他程序)向 API(cinder-api)发送请求:“帮我创建一个 volume”
  2. API 对请求做一些必要处理后,向 Messaging(RabbitMQ)发送了一条消息:“让 Scheduler 创建一个 volume”

  3. Scheduler(cinder-scheduler)从 Messaging 获取到 API 发给它的消息,然后执行调度算法,从若干计存储点中选出节点 A

  4. Scheduler 向 Messaging 发送了一条消息:“让存储节点 A 创建这个 volume”

  5. 存储节点 A 的 Volume(cinder-volume)从 Messaging 中获取到 Scheduler 发给它的消息,然后通过 driver 在 volume provider 上创建 volume。

API 前端服务

cinder-api 作为 Cinder 组件对外的唯一窗口,向客户暴露 Cinder 能够提供的功能,当客户需要执行 volume 相关的操作,能且只能向 cinder-api 发送 REST 请求。这里的客户包括终端用户、命令行和 OpenStack 其他组件。

设计 API 前端服务的好处在于:

  1. 对外提供统一接口,隐藏实现细节

  2. API 提供 REST 标准调用服务,便于与第三方系统集成

  3. 可以通过运行多个 API 服务实例轻松实现 API 的高可用,比如运行多个 cinder-api 进程

Scheduler 调度服务

Cinder 可以有多个存储节点,当需要创建 volume 时,cinder-scheduler 会根据存储节点的属性和资源使用情况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节点来创建 volume。

调度服务就好比是一个开发团队中的项目经理,当接到新的开发任务时,项目经理会根据任务的难度,每个团队成员目前的工作负荷和技能水平,将任务分配给最合适的开发人员。

Worker 工作服务

调度服务只管分配任务,真正执行任务的是 Worker 工作服务。
在 Cinder 中,这个 Worker 就是 cinder-volume 了。这种 Scheduler 和 Worker 之间职能上的划分使得 OpenStack 非常容易扩展:

当存储资源不够时可以增加存储节点(增加 Worker)。
当客户的请求量太大调度不过来时,可以增加 Scheduler。

Driver 框架

OpenStack 作为开放的 Infrastracture as a Service 云操作系统,支持业界各种优秀的技术,这些技术可能是开源免费的,也可能是商业收费的。
这种开放的架构使得 OpenStack 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又不会造成厂商锁定(Lock-in)。
那 OpenStack 的这种开放性体现在哪里呢?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采用基于 Driver 的框架。

以 Cinder 为例,存储节点支持多种 volume provider,包括 LVM, NFS, Ceph, GlusterFS,以及 EMC, IBM 等商业存储系统。
cinder-volume 为这些 volume provider 定义了统一的 driver 接口,volume provider 只需要实现这些接口,就可以 driver 的形式即插即用到 OpenStack 中。下面是 cinder driver 的架构示意图:

 

在 cinder-volume 的配置文件 /etc/cinder/cinder.conf 中 volume_driver 配置项设置该存储节点使用哪种 volume provider 的 driver,下面的示例表示使用的是 LVM。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OpenStack的架构与组件详解,以及Aliyun OpenAPI的使用教程实践案例。首先,我需要根据提供的引用内容来整理OpenStack的相关信息。引用中提到Nova、Horizon、Keystone、Neutron、Cinder、Swift等组件,每个组件功能应用场景需要详细说明。比如Nova负责计算,Horizon是Web界面,Keystone处理身份认证,Neutron管理网络,CinderSwift分别处理块存储对象存储。 接下来,用户还提到Aliyun OpenAPI的实际应用。这里可能需要将OpenStack组件与阿里云的对应服务进行对比,比如Nova对应ECS,Neutron对应VPC,Cinder对应云盘,Swift对应OSS。然后需要解释如何通过Aliyun OpenAPI进行资源管理,比如创建ECS实例、配置VPC等,并给出具体的API调用示例,如使用Python SDK。 另外,用户要求生成相关问题,我需要确保问题覆盖OpenStack组件原理、架构对比、权限管理、存储服务区别,以及Aliyun OpenAPI的使用场景、优势、鉴权机制故障排查等方面。需要检查每个问题是否相关且有助于深入理解主题。 同时,要遵循系统级指令,正确使用LaTeX格式,比如行内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但当前内容中可能涉及的技术术语较多,数学公式较少,需注意是否有必要添加。例如在性能分析部分如果有计算,可能需要公式,但根据引用内容,可能不需要。 还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OpenStack架构、核心组件组件协作流程,然后转向Aliyun OpenAPI的部分,包括服务对比、API使用教程、实践案例。最后的问题部分要覆盖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各个方面,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 需要验证引用是否正确应用,比如引用[^1]提到Nova组件的创建服务命令,引用[^2]介绍Horizon,引用[^3]说明服务间通信组件分工,引用[^4]补充Nova资料。确保每个引用在回答中自然出现,比如在解释Nova时引用,提到Horizon时引用,组件协作时引用[^3]。 最后,检查语言是否通顺,是否符合中文表达,技术术语是否准确,以及是否遗漏了用户需求中的任何部分,比如实践案例需要具体步骤代码示例,确保这些内容清晰易懂,帮助用户实际应用。</think>### OpenStack架构与组件详解 #### 一、OpenStack核心架构 OpenStack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多个独立服务,各服务通过REST API消息队列(如RabbitMQ)通信。其核心组件包括: - **Nova(计算服务)**:管理虚拟机生命周期,支持创建、调度销毁实例。内部通过高级消息队列协议与存储服务(如Cinder)交互。 - **Neutron(网络服务)**:实现虚拟网络交换与隔离,包含代理、服务端、插件等组件,支持SDN(软件定义网络)。 - **Cinder(块存储服务)**:提供持久化块存储,通过调度组件与Nova协作,为虚拟机挂载云硬盘。 - **Keystone(身份认证)**:管理用户权限服务端点,例如通过命令`keystone service-create`创建Nova服务[^1]。 - **Horizon(Web控制台)**:基于Django框架,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例如创建虚拟机或配置网络[^2]。 #### 二、组件协作流程 1. **用户请求**:用户通过Horizon界面或API发起请求(如创建虚拟机)。 2. **身份验证**:Keystone验证用户权限并生成令牌[^3]。 3. **资源调度**:Nova调用Neutron分配网络,Cinder提供存储,最终通过消息队列完成资源调度。 4. **服务响应**:各组件返回操作结果,用户通过Horizon查看状态。 #### 三、Aliyun OpenAPI实际应用 ##### 1. 与OpenStack的对应关系 - **ECS(弹性计算服务)**:对应OpenStack Nova,提供虚拟机实例。 - **VPC(专有网络)**:对应Neutron,实现网络隔离与配置。 - **OSS(对象存储)**:对应Swift,支持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 ##### 2. Aliyun OpenAPI使用教程 **示例:通过Python SDK创建ECS实例** ```python from aliyunsdkcore.client import AcsClient from aliyunsdkecs.request.v20140526 import CreateInstanceRequest client = AcsClient('<access_key_id>', '<access_secret>', 'cn-hangzhou') request = CreateInstanceRequest.CreateInstanceRequest() request.set_ImageId('centos_7_9_x64_20G_alibase_20230718.vhd') request.set_InstanceType('ecs.c6.large') response = client.do_action_with_exception(request) print(response) ``` ##### 3. 实践案例:自动化部署Web服务 1. **步骤1:通过VPC API创建网络** ```python # 调用CreateVpcCreateVSwitch接口 ``` 2. **步骤2:使用ECS API启动实例并绑定EIP(弹性公网IP)** 3. **步骤3:通过SLB API配置负载均衡**,将流量分发到多台ECS实例。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