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将类型int隐式转换为string_Scala implicit 隐式转换安全驾驶指南

本文详述Scala中隐式转换的各个方面,包括隐式转换函数、隐式类、隐式参数和隐式对象,通过实例说明它们的作用和使用场景,并强调了相关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开发者安全地使用隐式转换。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7d38192420f7fd6003298d7a75b301d8.png

这篇短文将结合实例对隐式转换的各种场景进行解释和总结,希望看完的人能够安全驶过隐式转换这个大坑。

隐式转换函数

隐式转换函数有两种作用场景。

  • 1 转换为期望类型:就是指一旦编译器看到X,但需要Y,就会检查从X到Y的隐式转换函数。
  • 2 转换方法的调用者:简单来说,如obj.f(),如果obj对象没有f方法,则尝试将obj转换为拥有f方法的类型。
object ImpFunction extends App { class Dog(val name: String) { def bark(): Unit = println(s"$name say: Wang !") } implicit def double2int(d: Double): Int = d.toInt implicit def string2Dog(s: String): Dog = new Dog(s) val f: Int = 1.1 //转换为期望类型,1.1通过double2int转成了Int类型 println(f) "Teddy".bark() // 转换方法的调用者,字符串通过string2Dog转成了Dog, 于是有了bark方法}// output// 1// Teddy say: Wang !

val f: Int = 1.1 因为类型不匹配,这段本来是无法通过编译的,但是编译器发现存在一个Double至Int的隐式转换函数,所以进行了隐式转换。

"Teddy".bark() String类型本来是没有bark方法的,但是编译器发现了隐式转换string2Dog可以使得String转成一种拥有bark方法的类型,相当于进行了这样的转换:string2Dog("Teddy").bark()。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编译器只关心隐式转换函数的输入输出类型,不关心函数名,为避免歧义,同一个作用域中不能有输入输出类型相同的两个隐式转换函数,不然编译器会报错。

隐式类

Scala 2.10引入了一种叫做隐式类的新特性。隐式类指的是用implicit关键字修饰的类。使用情况与隐式转换函数类似,可以看做将类的构造函数定义为隐式转换函数,返回类型就是这个类。

package io.github.liam8.implobject ImpClass extends App { implicit class Dog(val name: String) { def bark(): Unit = println(s"$name say: Wang !") } "Teddy".bark()}

注意事项

这段来自官网https://docs.scala-lang.org/zh-cn/overviews/core/implicit-classes.html隐式类有以下限制条件:

  • 1 只能在别的trait/类/对象内部定义。
 object Helpers { implicit class RichInt(x: Int) // 正确! } implicit class RichDouble(x: Double) // 错误!
  • 2 构造函数只能携带一个非隐式参数。
 implicit class RichDate(date: java.util.Date) // 正确! implicit class Indexer[T](collecton: Seq[T], index: Int) // 错误! implicit class Indexer[T](collecton: Seq[T])(implicit index: Index) // 正确!

虽然我们可以创建带有多个非隐式参数的隐式类,但这些类无法用于隐式转换。

  • 3 在同一作用域内,不能有任何方法、成员或对象与隐式类同名。
  • 注意:这意味着隐式类不能是case class。
 object Bar implicit class Bar(x: Int) // 错误! val x = 5 implicit class x(y: Int) // 错误! implicit case class Baz(x: Int) // 错误!

隐式参数 & 隐式值

package io.github.liam8.implobject ImpParam extends App { def bark(implicit name: String): Unit = println(s"$name say: Wang !") implicit val t: String = "Hot Dog" bark}

参数加上implicit就成了隐式参数,需要与隐式值(变量定义加上implicit)搭配使用,最后一行的bark缺少了一个String类型的参数,编译器找到了String类型的隐式值,便将其传入,相当于执行了bark(t)。

implicit关键字会作用于函数列表中的的所有参数,如def test(implicit x:Int, y: Double)这样定义函数,x和y就都成了隐式函数。但是通常我们只希望部分参数为隐式参数,就好比通常会给部分参数提供默认值而不是全部都指定默认值,于是隐式参数常常与柯里化函数一起使用,这样可以使得只有最后一个参数为隐式参数,例如def test(x: Int)(implicit y: Double)。

是完整的例子。

object ImpParamWithCurry extends App { def bark(name: String)(implicit word: String): Unit = println(s"$name say: $word !") implicit val w: String = "Wang" bark("Hot Dog")}

注意事项

下面这段来自https://blog.youkuaiyun.com/m0_37138008/article/details/78120210

  • 1)当函数没有柯里化时,implicit关键字会作用于函数列表中的的所有参数。
  • 2)隐式参数使用时要么全部不指定,要么全不指定,不能只指定部分。
  • 3)同类型的隐式值只能在作用域内出现一次,即不能在同一个作用域中定义多个相同类型的隐式值。
  • 4)在指定隐式参数时,implicit 关键字只能出现在参数开头。
  • 5)如果想要实现参数的部分隐式参数,只能使用函数的柯里化,
  • 如要实现这种形式的函数,def test(x:Int, implicit y: Double)的形式,必须使用柯里化实现:def test(x: Int)(implicit y: Double).
  • 6)柯里化的函数, implicit 关键字只能作用于最后一个参数。否则,不合法。
  • 7)implicit 关键字在隐式参数中只能出现一次,柯里化的函数也不例外!

隐式对象

类似于隐式值, 要结合隐式参数使用。先看一个栗子(下面的代码需要认真体会)。

package io.github.liam8.implobject ImpObject extends App { //定义一个`排序器`接口,能够比较两个相同类型的值的大小 trait Ordering[T] { //如果xy返回1,x==y则返回0. def compare(x: T, y: T): Int } //实现一个Int类型的排序器 implicit object IntOrdering extends Ordering[Int] { override def compare(x: Int, y: Int): Int = { if (x < y) -1 else if (x == y) 0 else 1 } } //实现一个String类型的排序器 implicit object StringOrdering extends Ordering[String] { override def compare(x: String, y: String): Int = x.compareTo(y) } //一个通用的max函数 def max[T](x: T, y: T)(implicit ord: Ordering[T]): T = { if (ord.compare(x, y) >= 0) x else y } println(max(1, 2)) println(max("a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