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蓝桥杯_算法训练_审美课
问题描述
《审美的历程》课上有n位学生,帅老师展示了m幅画,其中有些是梵高的作品,另外的都出自五岁小朋友之手。老师请同学们分辨哪些画的作者是梵高,但是老师自己并没有答案,因为这些画看上去都像是小朋友画的……老师只想知道,有多少对同学给出的答案完全相反,这样他就可以用这个数据去揭穿披着皇帝新衣的抽象艺术了(支持帅老师^_^)。
答案完全相反是指对每一幅画的判断都相反。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两个数n和m,表示学生数和图画数;
接下来是一个n*m的01矩阵A:
如果aij=0,表示学生i觉得第j幅画是小朋友画的;
如果aij=1,表示学生i觉得第j幅画是梵高画的。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数ans:表示有多少对同学的答案完全相反。
样例输入
3 2
1 0
0 1
1 0
样例输出
2
样例说明
同学1和同学2的答案完全相反;
同学2和同学3的答案完全相反;
所以答案是2。
数据规模和约定
对于50%的数据:n<=1000;
对于80%的数据:n<=10000;
对于100%的数据:n<=50000,m<=20。
(1)暴力解法,3重for循环(后5组测试数据超时。。。)
前2个for循环,控制遍历任意两行;
第3个for循环,控制任两行之间一位一位的进行比较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new Scanner(System.in);
int n=sc.nextInt();
int m=sc.nextInt();
int a[][]=new int[n][m];
for(int i=0;i<n;i++)
{
for(int j=0;j<m;j++)
{
a[i][j]=sc.nextInt();
}
}
int count=0;
for(int i=0;i<n-1;i++) //前2个for循环,控制遍历任意两行
{
for(int i2=i+1;i2<n;i2++)
{
int flag=1;
for(int j=0;j<m;j++) //第三个for循环,控制任两行之间逐一对比
{
int res=Math.abs(a[i][j]-a[i2][j]);
if(res!=1)
{
flag=0;
break;
}
}
if(flag==1) //如果任两行之间答案完全相反,count计数加一
{
count++;
}
}
}
System.out.println(count); //输出有多少对同学的答案完全相反
}
}
(2)把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就不用一位一位的进行比较
分析: 把每个同学的答案看为一个二进制数,把这个二进制数转化为一个十进制数,存在一个数组里面。
根据相反答案的关系求出结果有多少对。
eg:01 和10 是一对相反答案,01=1,10=2,并且1+2=2^2-1;
同理对于110和001,110=6,001=1,并且6+1=2^3-1;
即可以将转化后的2个十进制数相加,如果结果等于2^m-1,则说明这一对同学的答案完全相反,则count加1.
方法(2)比方法(1)好一点,但还是没有全对,依旧超时。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new Scanner(System.in);
int n=sc.nextInt();
int m=sc.nextInt();
int a[][]=new int[n][m]; //存放输入的n行m列数据
int array[]=new int[n];
for(int i=0;i<n;i++)
{
array[i]=0;
for(int j=0;j<m;j++)
{
a[i][j]=sc.nextInt(); //输入
array[i]=(int) (array[i]+a[i][j]*Math.pow(2,m-j-1));//将输入的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
}
}
int count=0;
int a1=(int) (Math.pow(2, m)-1);
for(int i=0;i<n-1;i++) //前2个for循环,控制遍历任意两行
{
for(int i2=i+1;i2<n;i2++)
{
if(array[i]+array[i2]==a1) //如果任两行之间答案完全相反,count计数加一
{
count++;
}
}
}
System.out.println(count); //输出有多少对同学的答案完全相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