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数据类型与引用数据类型的区别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布尔型等的大小、范围及默认值,并对比了基本数据类型与引用数据类型的存储方式。

基本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大小范围默认值
int(整形)32-2147483648~21474836480
long(长整形)64-9233372036854477808~92333720368544778080
float(浮点形)32-3.40292347E+38~3.40292347E+380.0f
double(双精度)64-1.79769313486231570E+308~1.79769313486231570E+3080.0d
short(短整型)16-32768~327680
boolean(布尔型)1true/falsefalse
char(字符型)16‘ \u0000 - u\ffff ’‘\u0000 ’
byte(字节型)8-128~1270
引用数据类型:

类、接口类型、数据类型、枚举类型、注解类型。

区别:

基本数据类型在被创建时,在栈上给其划分一块内存,将数值直接存储在栈上。

引用数据类型在被创建时,首先要在栈上给其引用(句柄)分配一块内存,而对象的具体信息都存储在堆内存上,然后由栈上面的引用指向堆中对象的地址。

例如:有一个类Person,有属性name,age,带有参数的构造方法,

Person p=new Person("zhangshan",20);

在内存中的具体创建过程是:

1、首先在栈内存中为其p分配一块空间。

2、在堆内存中为Person对象分配一块空间,并为其两个属性设初始值:“”,0;

3、根据类Person中对属性的定义,为该对象的两个属性进行赋值操作。

4、调用构造方法,为两个属性赋值为“zhangshan”,20;(注意这个时候p与Person对象之间没有建立联系);

5、将Person对像在堆内存中的地址,赋值给栈中的p;通过引用(句柄)p可以找到堆中对象具体信息。

相关信息:

静态区: 保存自动全局变量和 static 变量(包括 static 全局和局部变量)。静态区的内容在总个程序的生命周期内都存在,由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分配。

堆区:  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由 malloc 系列函数或 new 操作符分配的内存,其生命周期由 free 或 delete 决定。在没有释放之前一直存在,直到程序结束,由OS释放。其特点是使用灵活,空间比较大,但容易出错

栈区: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保存局部变量,栈上的内容只在函数的范围内存在,当函数运行结束,这些内容也会自动被销毁,其特点是效率高,但空间大小有限

文字常量区: 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这里的。   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