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25)
- 收藏
- 关注
原创 Redis如何避免宕机时数据丢失
Redis 用于避免数据丢失的 AOF 方法。这个方法通过逐一记录操作命令,在恢复时再逐一执行命令的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也是充分考虑了对 Redis 性能的影响。总结来说,它提供了 AOF 日志的三种写回策略,分别是 Always、Everysec 和 No,这三种策略在可靠性上是从高到低,而在性能上则是从低到高。此外,为了避免日志文件过大,Redis 还提供了 AOF 重写机制,直接根据数据库里数据的最新状态,生成这些数据的插入命令,作为新日志。这个过程通过后台线程完成,避
2021-02-07 17:10:30
467
原创 redis单线程为什么快
Redis的单线程主要是指 Redis 的网络 IO 和键值对读写是由一个线程来完成的,这也是 Redis 对外提供键值存储服务的主要流程。但 Redis 的其他功能,比如持久化、异步删除、集群数据同步等,其实是多线程完成的。单线程可以避免多线程造成的线程开销;单线程的 Redis 也能获得高性能,跟多路复用的 IO 模型密切相关,因为这避免了 accept() 和 send()/recv() 潜在的网络 IO 操作阻塞点。...
2021-01-29 15:06:32
98
原创 微服务设计选择DDD的理由
微服务目前的理论只有技术方面的指导,没有微服务划分方面的指导,而DDD正是提供了怎么划分微服务,建立领域模型的方法论。DDD的实现的一种方式是面向对象的方式,这是以业务为中心的代码实现,可以和业务模型划分的微服务高度契合。DDD划分的微服务符合业务核心,并且业务核心知识高度内聚在聚合中,并且在后面业务知识演进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适应业务。...
2021-01-25 18:23:31
152
原创 中介模式
中介模式的设计思想跟中间层很像,通过引入中介这个中间层,将一组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或者依赖关系)从多对多(网状关系)转换为一对多(星状关系)。原来一个对象要跟 n 个对象交互,现在只需要跟一个中介对象交互,从而最小化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降低了代码的复杂度,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观察者模式和中介模式都是为了实现参与者之间的解耦,简化交互关系。两者的不同在于应用场景上。在观察者模式的应用场景中,参与者之间的交互比较有条理,一般都是单向的,一个参与者只有一个身份,要么是观察者,要么是被观察者。而在中介模
2021-01-15 18:07:49
88
原创 解释器模式
解释器模式为某个语言定义它的语法(或者叫文法)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用来处理这个语法。实际上,这里的“语言”不仅仅指我们平时说的中、英、日、法等各种语言。从广义上来讲,只要是能承载信息的载体,我们都可以称之为“语言”,比如,古代的结绳记事、盲文、哑语、摩斯密码等。要想了解“语言”要表达的信息,我们就必须定义相应的语法规则。这样,书写者就可以根据语法规则来书写“句子”(专业点的叫法应该是“表达式”),阅读者根据语法规则来阅读“句子”,这样才能做到信息的正确传递。而我们要讲的解释器模式,其实就是用来实现根据语
2021-01-08 18:06:10
85
原创 备忘录模式
备忘录模式也叫快照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不违背封装原则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以便之后恢复对象为先前的状态。这个模式的定义表达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存储副本以便后期恢复;另一部分是,要在不违背封装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对象的备份和恢复。备忘录模式的应用场景也比较明确和有限,主要是用来防丢失、撤销、恢复等。它跟平时我们常说的“备份”很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备忘录模式更侧重于代码的设计和实现,备份更侧重架构设计或产品设计。对于大对象的备份来说,备份占用的存储空间会比较
2021-01-03 20:23:08
71
原创 迭代器模式
迭代器模式,也叫游标模式。它用来遍历集合对象。这里说的“集合对象”,我们也可以叫“容器”“聚合对象”,实际上就是包含一组对象的对象,比如,数组、链表、树、图、跳表。一个完整的迭代器模式,一般会涉及容器和容器迭代器两部分内容。为了达到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的目的,容器又包含容器接口、容器实现类,迭代器又包含迭代器接口、迭代器实现类。容器中需要定义 iterator() 方法,用来创建迭代器。迭代器接口中需要定义 hasNext()、currentItem()、next() 三个最基本的方法。容器对象通过依赖注
2020-12-25 17:12:52
74
原创 状态机模式
状态机又叫有限状态机,它有 3 个部分组成:状态、事件、动作。其中,事件也称为转移条件。事件触发状态的转移及动作的执行。不过,动作不是必须的,也可能只转移状态,不执行任何动作。针对状态机,有三种实现方式。第一种实现方式叫分支逻辑法。利用 if-else 或者 switch-case 分支逻辑,参照状态转移图,将每一个状态转移原模原样地直译成代码。对于简单的状态机来说,这种实现方式最简单、最直接,是首选。第二种实现方式叫查表法。对于状态很多、状态转移比较复杂的状态机来说,查表法比较合适。通过二维数组来表
2020-12-20 19:33:29
1300
原创 职责链模式
在职责链模式中,多个处理器依次处理同一个请求。一个请求先经过 A 处理器处理,然后再把请求传递给 B 处理器,B 处理器处理完后再传递给 C 处理器,以此类推,形成一个链条。链条上的每个处理器各自承担各自的处理职责,所以叫作职责链模式。在 GoF 的定义中,一旦某个处理器能处理这个请求,就不会继续将请求传递给后续的处理器了。当然,在实际的开发中,也存在对这个模式的变体,那就是请求不会中途终止传递,而是会被所有的处理器都处理一遍。职责链模式有两种常用的实现。一种是使用链表来存储处理器,另一种是使用数组来存
2020-12-13 20:58:45
132
1
原创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定义一族算法类,将每个算法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可以互相替换。策略模式可以使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它们的客户端(这里的客户端代指使用算法的代码)。策略模式用来解耦策略的定义、创建、使用。实际上,一个完整的策略模式就是由这三个部分组成的。策略类的定义比较简单,包含一个策略接口和一组实现这个接口的策略类。策略的创建由工厂类来完成,封装策略创建的细节。策略模式包含一组策略可选,客户端代码如何选择使用哪个策略,有两种确定方法:编译时静态确定和运行时动态确定。其中,“运行时动态确定”才是策略模式最典型的应
2020-12-05 16:37:01
67
原创 模板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骨架,并将某些步骤推迟到子类中实现。模板方法模式可以让子类在不改变算法整体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这里的“算法”,我们可以理解为广义上的“业务逻辑”,并不特指数据结构和算法中的“算法”。这里的算法骨架就是“模板”,包含算法骨架的方法就是“模板方法”,这也是模板方法模式名字的由来。在模板模式经典的实现中,模板方法定义为 final,可以避免被子类重写。需要子类重写的方法定义为 abstract,可以强迫子类去实现。不过,在实际项目开发中,模板模式的实现比较
2020-11-16 09:21:53
83
原创 观察者模式
设计模式要干的事情就是解耦,创建型模式是将创建和使用代码解耦,结构型模式是将不同功能代码解耦,行为型模式是将不同的行为代码解耦,具体到观察者模式,它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代码解耦。借助设计模式,我们利用更好的代码结构,将一大坨代码拆分成职责更单一的小类,让其满足开闭原则、高内聚低耦合等特性,以此来控制和应对代码的复杂性,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观察者模式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小到代码层面的解耦,大到架构层面的系统解耦,再或者一些产品的设计思路,都有这种模式的影子,比如,邮件订阅、RSS Feeds,本质上都是观察者
2020-11-08 22:26:50
60
原创 享元模式
享元模式的原理所谓“享元”,顾名思义就是被共享的单元。享元模式的意图是复用对象,节省内存,前提是享元对象是不可变对象。具体来讲,当一个系统中存在大量重复对象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享元模式,将对象设计成享元,在内存中只保留一份实例,供多处代码引用,这样可以减少内存中对象的数量,以起到节省内存的目的。实际上,不仅仅相同对象可以设计成享元,对于相似对象,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对象中相同的部分(字段),提取出来设计成享元,让这些大量相似对象引用这些享元。享元模式的实现享元模式的代码实现非常简单,主要是通过工厂模式,
2020-11-01 17:15:26
76
原创 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是用来做适配,它将不兼容的接口转换为可兼容的接口,让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可以一起工作。适配器模式有两种实现方式: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其中,类适配器使用继承关系来实现,对象适配器使用组合关系来实现。一般来说,适配器模式可以看作一种“补偿模式”,用来补救设计上的缺陷。应用这种模式算是“无奈之举”,如果在设计初期,我们就能协调规避接口不兼容的问题,那这种模式就没有应用的机会了。那在实际的开发中,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接口不兼容呢?有下面这样 5 种场景:封装有缺陷的接口设计统一多个
2020-10-24 23:26:14
119
原创 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的原理与实现在不改变原始类(或叫被代理类)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代理类来给原始类附加功能。一般情况下,我们让代理类和原始类实现同样的接口。但是,如果原始类并没有定义接口,并且原始类代码并不是我们开发维护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让代理类继承原始类的方法来实现代理模式。动态代理的原理与实现静态代理需要针对每个类都创建一个代理类,并且每个代理类中的代码都有点像模板式的“重复”代码,增加了维护成本和开发成本。对于静态代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动态代理来解决。我们不事先为每个原始类编写代理类,而是在
2020-10-18 22:01:02
97
原创 原型模式
什么是原型模式?如果对象的创建成本比较大,而同一个类的不同对象之间差别不大(大部分字段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对已有对象(原型)进行复制(或者叫拷贝)的方式,来创建新对象,以达到节省创建时间的目的。这种基于原型来创建对象的方式就叫作原型设计模式,简称原型模式。原型模式的两种实现方法原型模式有两种实现方法,深拷贝和浅拷贝。浅拷贝只会复制对象中基本数据类型数据和引用对象的内存地址,不会递归地复制引用对象,以及引用对象的引用对象……而深拷贝得到的是一份完完全全独立的对象。所以,深拷贝比起浅拷贝.
2020-10-11 21:43:06
123
原创 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的原理和实现比较简单,重点是掌握应用场景,避免过度使用。如果一个类中有很多属性,为了避免构造函数的参数列表过长,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和易用性,我们可以通过构造函数配合 set() 方法来解决。但是,如果存在下面情况中的任意一种,我们就要考虑使用建造者模式了。我们把类的必填属性放到构造函数中,强制创建对象的时候就设置。如果必填的属性有很多,把这些必填属性都放到构造函数中设置,那构造函数就又会出现参数列表很长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必填属性通过 set() 方法设置,那校验这些必填属性是否已经填写的逻辑就
2020-09-27 22:00:20
140
原创 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当创建逻辑比较复杂,是一个“大工程”的时候,我们就考虑使用工厂模式,封装对象的创建过程,将对象的创建和使用相分离。何为创建逻辑比较复杂呢?有下面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类似规则配置解析的例子,代码中存在 if-else 分支判断,动态地根据不同的类型创建不同的对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考虑使用工厂模式,将这一大坨 if-else 创建对象的代码抽离出来,放到工厂类中。**第二种情况:**尽管我们不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创建不同的对象,但是,单个对象本身的创建过程比较复杂,比如前面提到的要组合
2020-09-20 20:09:21
103
原创 快速改善代码质量的编程规范
关于命名命名的关键是能准确达意。对于不同作用域的命名,我们可以适当地选择不同的长度。作用域小的变量(比如临时变量),可以适当地选择短一些的命名方式。除此之外,命名中也可以使用一些耳熟能详的缩写。我们可以借助类的信息来简化属性、函数的命名,利用函数的信息来简化函数参数的命名。命名要可读、可搜索。不要使用生僻的、不好读的英文单词来命名。除此之外,命名要符合项目的统一规范,不要用些反直觉的命名。接口有两种命名方式:一种是在接口中带前缀“I”;另一种是在接口的实现类中带后缀“Impl”。对于抽象类的命名,
2020-08-30 09:25:21
339
原创 单元测试
什么是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代码层面的测试,由研发自己来编写,用于测试“自己”编写的代码的逻辑的正确性。单元测试顾名思义是测试一个“单元”,有别于集成测试,这个“单元”一般是类或函数,而不是模块或者系统。为什么要写单元测试?写单元测试的过程本身就是代码 Code Review 和重构的过程,能有效地发现代码中的 bug 和代码设计上的问题。除此之外,单元测试还是对集成测试的有力补充,还能帮助我们快速熟悉代码,是 TDD 可落地执行的改进方案。如何编写单元测试?写单元测试就是针对代码设计各种测试用例,
2020-08-23 19:51:44
348
原创 重构
重构的目的:为什么重构对于项目来言,重构可以保持代码质量持续处于一个可控状态,不至于腐化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对于个人而言,重构非常锻炼一个人的代码能力,并且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它是我们学习的经典设计思想、原则、模式、编程规范等理论知识的练兵场。重构对象:重构什么按照重构的规模,我们可以将重构大致分为大规模高层次的重构和小规模低层次的重构。大规模高层次重构包括对代码分层、模块化、解耦、梳理类之间的交互关系、抽象复用组件等等。这部分工作利用的更多的是比较抽象、比较顶层的设计思想、原则、模式。小规模低层
2020-08-14 15:17:24
113
原创 几种设计原则
KISS 原则KISS 原则是保持代码可读和可维护的重要手段。KISS 原则中的“简单”并不是以代码行数来考量的。代码行数越少并不代表代码越简单,我们还要考虑逻辑复杂度、实现难度、代码的可读性等。而且,本身就复杂的问题,用复杂的方法解决,并不违背 KISS 原则。除此之外,同样的代码,在某个业务场景下满足 KISS 原则,换一个应用场景可能就不满足了。下面几条指导原则可以帮你写出满足KISS原则的代码:不要使用同事可能不懂的技术来实现代码;不要重复造轮子,要善于使用已经有的工具类库;不要过度优化
2020-08-07 15:55:29
134
原创 SOLID设计原则
SOLID设计原则包含哪些SOLID设计原则是由五个设计原则组成的,分别为单一职责原则、开闭原则、里式替换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和依赖反转原则,依次对应 SOLID 中的 S、O、L、I、D 这 5 个英文字母。单一职责原则1. 如何理解单一职责原则(SRP)?一个类只负责完成一个职责或者功能。不要设计大而全的类,要设计粒度小、功能单一的类。单一职责原则是为了实现代码高内聚、低耦合,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可读性、可维护性。2. 如何判断类的职责是否足够单一?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阶段的需求背景、不同的业务
2020-08-01 13:02:28
429
原创 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当谈论面向对象,我们理解的是什么我们都知道,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或编程风格。它以类或对象作为组织代码的基本单元,并将封装、抽象、继承、多态四个特性,作为代码设计和实现的基石;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是支持类或对象的语法机制,并有现成的语法机制,能方便地实现面向对象编程四大特性(封装、抽象、继承、多态)的编程语言;如果按照严格的的定义,需要有现成的语法支持类、对象、四大特性才能叫作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果放宽要求的话,只要某种编程语言支持类、对象语法机制,那基本上就可以说这种编程语言是面向对象编
2020-07-13 10:24:44
125
原创 设计模式学习思路
设计模式学习为什么学习设计模式怎么评价代码好坏为什么学习设计模式我们大家都知道有许多设计模式,也知道设计模式之所以成为一种模式,一定是经过技术大牛深思熟虑,不断探索总结出的一套设计范式,那我们学习这些设计模式会为我们带来什么价值,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我们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这件事情会为我们带来什么价值,这样才会给予我们更多的动力去完成他,我认为设计模式最有价值的方面有以下几点:告别被人吐槽的烂代码 :我们都有类似经历,写完代码后,害怕被人评审,在评审前总会突击检查,补充一些注释,这就是我们
2020-07-06 18:22:20
365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