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ed分区问题

本文详细记录了一次使用parted工具进行硬盘分区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在将4T硬盘分区时,遇到内核未能接收到分区更改通知的错误,通过重启解决了问题。深入调查发现,问题根源在于文件系统格式化过程中设备节点未正确关闭。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今天在将4T硬盘分区时遇到一个问题

Error: Partition(s) 1, 2, 3, 4 on /dev/hdiskA have been written, but we have been unable to 
inform the kernel of the change, probably because it/they are in use.  As a result, the old 
partition(s) will remain in use.  You should reboot now before making further changes

 翻译为:错误:已经写入/dev/hdiskA上的分区1、2、3、4,但是我们无法将更改通知内核,可能是因为它/它们正在使用。因此,旧的分区将继续使用。在进行进一步更改之前,现在应该重新启动。

重启之后就可以了。

问题复现如下:

1、我是将parted工具打包为库,然后使用.h的接口函数调用分区所需要的函数。单的使用没有问题,然后将它加入到主程序中进行按键触发分区线程。

2、偶尔出现以上错误,出现之后,继续触发2次之后还是不好用。我将主程序杀死,然后使用parted工具进行分区,仍然报上面的错误,并且多了一句

you may need to update /etc/fstab

这个不是问题网上的回答如下:

(1)不需要update。parted命令是实时生效的。分区命令完成后已经将分区表数据写入了硬盘。

(2)/etc/fstab文件,是系统的自动挂载分区的配置。目的是让系统重启后,能够自动将某个分区挂载到指定挂载点。而不用再手动mount

(3)这个文件的配置方法在老师的课里有讲解。请注意再看一看。思路是:

vim + /etc/fstab 

定位到文件末尾后,添加自动挂载的参数。例如:/dev/sdb1        /mnt/imooc        ext3        default      0      0

参数的含义与mount命令中的参数含义比较像,学一下老师前面讲解的mount命令用法后就大致明白了。

然后我将主程序启动,继续触发分区,就好使了。

3、最后将机器关掉,然后上电,触发分区,设备正常。

目前的总结就是,重启就好使。问题继续调查,应该是哪个地方占用了。

4、刚才又去尝试了一下,使用mount看看有没有被其他地方占用,发现的确没有。只有第一次能够格式化成功,后面就是失败了。然后我在格式化的过程中查看是否被别人挂载,发现还是没有。然后在主程序运行的时候使用parted工具进行分区,失败报了跟上面一样的错误。然后我将主程序杀死,使用parted工具分区,成功了。

结论:应该是被某个地方mount了。

问题终于找到了。

总结如下:

一般使用parted工具也好,使用库也好,进行分区操作主要使用mklabel和mkpart这两个函数。在格式化为gpt格式并分区之后,还需要进行文件系统格式化,一般格式化为FAT32或者NTFS格式。在进行文件系统格式化的时候,需要打开设备节点进行操作。问题就出在这里,open之后,操作完成,最后没有close,导致这一开始的错误!!!

<think>嗯,用户想了解如何使用parted工具进行磁盘分区。首先,我需要回顾一下parted的基本用法,确保自己记得准确。记得parted是一个命令行工具,支持GPT和MBR分区表,适合处理大容量磁盘。用户可能是在Linux环境下操作,所以需要给出具体的步骤。 首先,我应该介绍启动parted的方法,比如使用`parted /dev/sdX`命令进入交互模式。然后,可能需要检查现有分区表,避免误操作。记得提醒用户备份数据,这点很重要,因为分区操作有风险。接下来,创建新分区表的话,如果是新磁盘或者需要完全重新分区,可能需要用`mklabel`命令选择gpt或msdos。这里要说明两者的区别,帮助用户根据需求选择。然后,分区的具体步骤,比如用`mkpart`指定分区名称、文件系统类型、起始和结束位置。需要强调文件系统类型在parted中只是标记,实际格式化可能需要后续步骤。比如,用户可能需要知道设置ext4或xfs,但实际格式化要用mkfs命令。调整分区大小或删除分区的命令也要提到,比如`resizepart`和`rm`,但要注意数据丢失的风险。退出时用`quit`命令保存更改。另外,用户可能想知道如何查看分区信息,所以`print`命令是必须的。还要注意单位的选择,比如用GB或百分比来指定分区大小,这样用户操作更方便。 可能用户需要实际例子,比如创建一个500GB的主分区,或者整个磁盘分成一个分区。这时候给出示例命令会更有帮助。比如,从0%到100%使用整个空间。最后,格式化分区和挂载的步骤虽然不属于parted本身,但用户可能会接着做这些,所以简要提及使用mkfs和mount命令是有必要的。还要考虑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分区表类型选择错误,或者分区对齐问题,是否需要调整?可能需要提醒注意分区起始位置的最佳实践,比如对齐到1MB边界,以提高性能。另外,用户可能分不清parted和fdisk的区别,特别是处理大于2TB的磁盘时,parted更适合。这时候可以简单对比一下,帮助用户理解为何选择parted。生成相关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用户接下来可能的问题,比如如何调整分区大小而不丢失数据,或者如何将MBR转换为GPT,以及如何修复分区表错误。这些相关的问题能引导用户进一步学习,满足他们的深层需求。需要确保步骤清晰,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用简单的中文解释每个命令的作用。同时,引用之前提到的参考资料,但要根据实际内容调整,比如引用中的mklabel步骤是否正确,确保示例准确。最后检查LaTeX格式是否正确,虽然用户的问题中没有数学公式,但系统级指令要求行内公式用$...$,这里可能用不上,但需要注意其他格式要求,比如代码块用反引号,单独成段。确保回答结构符合要求,分步骤说明,相关问题和引用标识正确。</think>### 如何使用`parted`工具对磁盘进行分区 `parted`是Linux中用于管理磁盘分区的命令行工具,支持MBR和GPT分区表,尤其适合处理大容量磁盘(如超过2TB)。以下是具体步骤: --- #### **1. 启动`parted`并选择磁盘** ```bash sudo parted /dev/sdX # 替换sdX为目标磁盘(如sdb、nvme0n1等) ``` --- #### **2. 查看现有分区信息** 输入`print`命令查看当前磁盘的分区表和空间使用情况: ``` (parted) print ``` --- #### **3. 创建新分区表(可选)** 若磁盘未初始化或需重新分区,需先创建分区表: - **GPT分区表**(推荐): ``` (parted) mklabel gpt ``` - **MBR分区表**(传统): ``` (parted) mklabel msdos ``` **注意:此操作会清空磁盘所有数据!**[^2] --- #### **4. 创建分区** 使用`mkpart`命令指定分区名称、文件系统类型(仅标记,实际需单独格式化)、起始和结束位置: ``` (parted) mkpart primary ext4 0% 50% # 创建占50%空间的主分区 (parted) mkpart logical xfs 50% 100% # 创建剩余空间的逻辑分区 ``` - **单位**:可用`GB`(如`0GB 500GB`)或百分比(`0% 100%`) - **对齐优化**:建议起始位置从`1MB`开始(如`1MB 500GB`)[^2] --- #### **5. 调整或删除分区** - **删除分区**: ``` (parted) rm <分区编号> ``` - **调整大小**: ``` (parted) resizepart <分区编号> <新结束位置> ``` --- #### **6. 退出并保存** 输入`quit`退出: ``` (parted) quit ``` --- #### **7. 格式化并挂载分区** ```bash sudo mkfs.ext4 /dev/sdX1 # 格式化分区(如ext4) sudo mount /dev/sdX1 /mnt # 挂载到目录 ``` --- ### 示例:创建单一GPT分区 ```bash sudo parted /dev/sdb (parted) mklabel gpt (parted) mkpart primary ext4 0% 100% (parted) quit sudo mkfs.ext4 /dev/sdb1 ``` ---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