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时代中的作用
- 二十一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 网络化 信息化
- 三大类网络:电信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
- 1.2互联网概述
- 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单个网络ARPANET(分组交换网)向互连网发现的过程
-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三级结构的互联网(包括:主干网 地区网 校园网)
- 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ISP结构互联网(ISP又称互联网服务提供者)
- 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 1.3互联网的组成
- 边缘部分
- 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用户直接使用,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 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用户直接使用,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
-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 在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 课后题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 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的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先用端对端的通信资源,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独立分配。特点:报文分组,经路由器存储转发,在目的地合并,动态分配。
- 报文交换:不要求在两个通信结点之间建立专用通路。结点把要发送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数据包-报文,该报文中含有目标结点的地址,完整的报文在网络中一站一站的向前传送
- 边缘部分
- 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 计算计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由一个不同传输媒体构成的通信子网,与这个通信子网连接的多台地理上分散的具有唯一地址的计算机将数据划分为不同长度的数据分组进行传输和处理的协议软件以及应用系统所组成的传输和共享的信息系统
- 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 带宽:本意为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现为信号各种频率成分的频率范围,单位是赫
-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计算公式: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 1.7协议与划分层次
- 计网要遵循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
- 网络协议(数交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语义:即需要发出任何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TCP/IP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TCP/IP参考模型中的主机-网络层对应于OSI中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
- 运输层:主要使用两个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协议TCP
- TCP/IP的网络层最重要的协议是ip互连网协议,它可将多个网络连成一个互连网
- 网络层:承上启下(1.分组、封装2、路由寻址)
- 数据链路层:(IP数据包组装成帧)(无差错传输的链路)
- 物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