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atile原理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中volatile关键字的三大特性:可见性、原子性和有序性。详细解析了volatile如何确保多线程环境下共享变量的可见性,其在复合操作上的原子性限制及解决方法,并介绍了内存屏障的概念。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看了几篇volatile的文章,综合下来,具体来说它几个方面:

1.volatile的第一个作用是保证了线程之间对共享变量的可见性,什么叫可见性呢,即当其中一个线程对这个变量进行修改操作时,修改后的值能被其他线程所看到。

对于可见性,volatile做了两个方面的事:

第一,当一个线程将共享变量从主内存取出放到CPU缓存上进行修改操作时,操作完成后,立即刷回主内存中,让其他线程对这个共享变量再进行操作时,看到的是修改完成的值。

第二,当某个线程操作这个共享变量,如果它检测到其它某个处理器正在对这个内存地址进行写操作时,它会自动将其缓存行强制失效,下一次对该主内存地址进行操作时,需重新到主内存里获取值。

2.volatile的原子性

任意单个volatile变量的读写具有原子性,但是对于复合操作例如(自增),他是不具备原子性的,这个操作是在cpu内部完成的,不涉及到缓存与内存的交互,例如两个线程都对单个共享变量进行自增操作。如果两个线程在volatile读阶段都拿到的是a=1,那么后续在线程对应的CPU核心上进行自增当然都得到的是a=2,最后两个写操作不管怎么保证原子性,结果最终都是a=2。每个操作本身都没啥问题,但是合在一起,从整体上看就是一个线程不安全的操作:发生了两次自增操作,然而最终结果却不是3。解决方案:

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 或 AtomicInteger/AtomicLong原子类型,保证原子性操作。

3.volatile的有序性

在Java内存模型中,允许编译器和处理器对指令进行重排序,虽然处理器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但是它会保证程序最终结果会和代码顺序执行结果相同,在单线程中处理器在进行重排序时是会考虑指令之间的数据依赖性,如果一个指令Instruction 2必须用到Instruction 1的结果,那么处理器会保证Instruction 1会在Instruction 2之前执行。

但是会响到多线程并发执行的正确性。

摘自别处:

//线程1:
context = loadContext();   //语句1
inited = true;             //语句2
 
//线程2:
while(!inited ){
  sleep() 
}
doSomethingwithconfig(context);

线程1如果先执行inited = true,context没有被初始化,那么线程2直接对context进行操作,就会报错。

 

  “观察加入volatile关键字和没有加入volatile关键字时所生成的汇编代码发现,加入volatile关键字时,会多出一个lock前缀指令”

  lock前缀指令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内存屏障(也成内存栅栏),内存屏障会提供3个功能:

  1)它确保指令重排序时不会把其后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之前的位置,也不会把前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的后面;即在执行到内存屏障这句指令时,在它前面的操作已经全部完成;

       2)它会强制将对缓存的修改操作立即写入主存;

  3)如果是写操作,它会导致其他CPU中对应的缓存行无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