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这NIS2的法律条文看起来就是累,我们今天把关键点给大伙捋一捋。
一、什么是NIS2?
故事从 NIS1 说起,2016 年,欧盟推出第一部《网络与信息安全指令》(NIS1),只想解决一件事:别让黑客把电网、银行、医院这些“命根子”搞瘫。NIS1 只盯住了两类人:
-
基本服务运营商(OES):电厂、医院、铁路等。
-
数字服务提供商(DSP):云大厂、搜索引擎、电商平台等。
可几年下来,大家发现 NIS1 像个“小口罩”,管得不够宽、不够细:
-
勒索软件把中小企业也揍得鼻青脸肿,可它们不在名单里。
-
供应链一出事,整条产业链跟着躺枪(SolarWinds 事件就是例子)。
-
各国罚则不一,有的公司干脆搬到罚得轻的成员国“躲猫猫”。
于是欧盟 2020 年 12 月抛出 NIS2,在 2022 年 12 月正式立法,2024 年 10 月 17 日前所有成员国必须把“家庭作业”写进本国法律并执行。
二、NIS1 vs. NIS2:到底改了什么?
用一张“新旧对照表”一眼看懂:
维度 | NIS1 | NIS2 |
---|---|---|
适用范围 | 只盯“基本服务”+“数字服务” | 新增邮政、食品、制造、化学、污水处理、公共行政等 18 个行业;中大型企业几乎“一网打尽” |
企业分类 | OES vs DSP 两条线 | 统一分为“基本实体”和“重要实体”,不再纠结叫法 |
安全要求 | 原则性描述 | 给出 10 条最低安全措施清单(如加密、漏洞管理、供应链风险评估) |
事件上报 | 72 小时内告诉主管部门即可 | 24 小时内先“预警”,72 小时内正式报告,且须说明影响、应对措施 |
供应链 | 基本没提 | 明确要求管理供应商风险,签合同时就要把安全写进去 |
处罚力度 | 各国自己定 | 统一“价格表”:基本实体最高罚全球年营收 2% 或 1000 万欧元,重要实体 1.4% 或 700 万欧元,取高者 |
监管方式 | 事后抽查为主 | 对“基本实体”可事前审计、现场检查;“重要实体”以事后监督为主 |
一句话总结:范围更大、要求更细、罚款更狠。
三、NIS2 对企业界的真实影响
-
“我是不是收到影响了?”——快速自测
-
先看行业:如果你在水、电、银行、交通、医疗、数字基础设施(含云服务、数据中心)、邮政、食品、化工、制造、污水处理、公共行政等 18 个行业里,大概率跑不了。
-
再看规模:员工≥50 人或年营收≥1000 万欧元,基本锁定;规模小但“高风险”的也可能被成员国点名。
-
看供应链:就算你不直接属于上述行业,只要给这些行业提供 IT/OT 服务、软件、硬件,也常被甲方要求“带 NIS2 合格证”才能投标。
-
-
日常运营会多出哪些“新活”?
-
建“安全台账”:资产清单、风险评估、业务连续性计划、演练记录随时备查。
-
买“供应链保险”:要对关键供应商做尽职调查,合同里加安全条款、SLA、退出机制。
-
设“24 小时值班室”:重大事件 24 小时内必须向国家主管部门“吹哨”。
-
每年“回炉培训”:高管、IT、OT、人事、财务都得接受网络安全意识培训,留下培训记录。
-
高管“签字画押”:管理层要对网络安全负最终责任,出事可能个人被罚。
-
-
不做的代价
-
罚款:中小公司可能一次就被罚到“心疼”,大公司可能罚出上亿欧元。
-
禁入:被勒令停止服务或失去政府采购资格。
-
品牌:欧盟会公开违规企业名单,负面舆情瞬间爆炸。
-
四、应对策略
(一)先“对号入座”
-
用欧盟官方或本国经济部发布的“行业-规模”对照表,确认自己是不是“基本实体”还是“重要实体”。
-
把供应链上所有合作伙伴也拉个单子,看看他们是否把 NIS2 压力传递到你头上。
(二)搭框架、补短板
- 建团队:指定 CISO 或“网络安全责任人”,直接向董事会汇报。
- 做风险评估:资产、威胁、漏洞、影响打分,形成年度风险报告。
- 写政策:把十大最低安全措施拆成内部制度——从密码策略到备份恢复。
- 管供应链:建立供应商安全问卷,打分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或替换;合同里加入“48 小时内通报安全事件”条款。
- 事件响应演练:每半年拉一次沙盘推演,留下演练记录。
- 培训全员:用线上微课、钓鱼邮件演练,让员工从“最弱一环”变成“人肉防火墙”。
- 选工具:
- 资产管理、漏洞扫描、SIEM、备份一体机、EDR、邮件安全网关等按需补齐;
- 预算紧张可优先上“风险最高、合规最急”的场景,逐步迭代。
(三)持续合规
-
设“合规日历”:风险评估、政策复审、演练、培训、审计全部排期,避免“临时抱佛脚”。
-
利用外部资源:
-
加入行业协会信息共享平台,第一时间拿到威胁情报、模板、案例。
-
-
把合规变商机:对外宣传“已通过 NIS2 对标审计”,在欧洲市场拿单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