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盘与目录的容量:df,du
磁盘的整体数据在superblock块中,但是每个个别文件的容量则在inode当中记载的。
df: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du:评估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量(常用于评估目录所占容量)
1.1 df 命令讲解
[root@localhost ~]# df [-akmhHT] [目录或文件名]
-a: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proc等文件系统;
-k:以KB的容量像是各文件系统;
-m:以MB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h:以人们较易阅读的GB、MB、KB等格式自行显示;
-H:以M=1000可替代M=1024K的进位方式;
-T:连同该分区的文件系统名称(例如ext3)也列出;
-i: 不用硬盘容量,而已inode的数量显示。
范例1:将系统的所有文件系统列出来
[root@localhost ~]#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sda2 515050992 44856240 444031604 10% /
tmpfs 12303840 0 12303840 0% /dev/shm
/dev/sda1 1007896 38940 917756 5% /boot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sda2 515050992 44856240 444031604 10% /
tmpfs 12303840 0 12303840 0% /dev/shm
/dev/sda1 1007896 38940 917756 5% /boot
### 在Linux下面如果df没有加任何参数,那么默认会将系统内多有的(不含特殊内存的文件系统与swap)都以1KB的容量来列出来。至于/dev/shm 是与内存有关的挂载。
先来说明一下范例1所输出的结果信息:
[root@localhost ~]# df
Filesystem:代表该文件系统是哪个分区,所以列出设备名称
Filesystem:代表该文件系统是哪个分区,所以列出设备名称
1K-blocks: 说明下面的数字单位是1KB。可利用-h或-m来改变容量。
Used: 就是使用掉的硬盘空间
Available: 剩下的磁盘空间
Use%: 磁盘使用率,如果高达90%以上时,需要注意,免得容量不足造成系统问题(例如最容易被填满 的/var/spool/mail这个放置邮件的磁盘)。
Mounted on:磁盘挂载的目录所在(挂载点)
由于df主要读取的数据几乎都是针对整个文件系统,因此读取的范围主要在super block内的信息,所以这个命令显示结果的速度非常快。在显示的结果中需要留意根目录的剩余容量,因为所有数据都由跟目录衍生出来的。
范例2:将容量结果以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出来
[root@localhost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2 492G 43G 424G 10% /
tmpfs 12G 0 12G 0% /dev/ shm
/dev/sda1 985M 39M 897M 5% /boot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2 492G 43G 424G 10% /
tmpfs 12G 0 12G 0% /dev/ shm
/dev/sda1 985M 39M 897M 5% /boot
###不同步公寓范例1,这里会以G、M等容量格式显示出来,比较容易看。
范例3:将系统内的所有特殊文件格式及名称都列出来
[root@localhost ~]# df -aT
Filesystem Type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sda2 ext4 515050992 44856576 444031268 10% /
proc proc 0 0 0 - /proc
sysfs sysfs 0 0 0 - /sys
devpts devpts 0 0 0 - /dev/pts
tmpfs tmpfs 12303840 0 12303840 0% /dev/shm
/dev/sda1 ext3 1007896 38940 917756 5% /boot
none binfmt_misc 0 0 0 - /proc/sys/fs/binfmt_misc
Filesystem Type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sda2 ext4 515050992 44856576 444031268 10% /
proc proc 0 0 0 - /proc
sysfs sysfs 0 0 0 - /sys
devpts devpts 0 0 0 - /dev/pts
tmpfs tmpfs 12303840 0 12303840 0% /dev/shm
/dev/sda1 ext3 1007896 38940 917756 5% /boot
none binfmt_misc 0 0 0 - /proc/sys/fs/binfmt_misc
###系统里面其实还有很多特殊的文件系统,那些特殊的文件系统几乎都在内存当中,例如,/proc这个挂载点,这些特殊的文件系统都不会占硬盘空间。
范例4:将/etc下的可用的磁盘容量以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
[root@localhost ~]# df -h /etc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2 492G 43G 424G 10% /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2 492G 43G 424G 10% /
###在df后面加上目录或者文件时,df会自动分析该目录或文件所在的分区,并将该分区的容量显示出来。
范例5:将目前各个分区当中可用的inode数量列出
[root@localhost ~]# df -ih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sda2 32M 504K 31M 2% /
tmpfs 3.0M 1 3.0M 1% /dev/shm
/dev/sda1 63K 38 63K 1% /boot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sda2 32M 504K 31M 2% /
tmpfs 3.0M 1 3.0M 1% /dev/shm
/dev/sda1 63K 38 63K 1% /boot
###主要列出可用的inode剩余量与总容量,通常inode剩余量比block多。
注意:如果使用-a这个参数时,系统会出现/proc这个挂载点,但是里面的东西都是0,/proc的东西都是Linux系统所需要加载的系统数据,而且还挂载在内存当中的,所以没有占用任何硬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