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U15-721) An Evaluation of Concurrency Control with One Thousand Cores 论文阅读笔记

这篇论文探讨了在1024核环境下,七种并发控制策略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性能,指出现有策略在多核扩展性方面的局限。优化措施包括内存分配、锁表和互斥锁改进,以及死锁探测和时间戳管理。实验结果显示,只读场景中NO_WAIT和DL_DETECT表现出色,而读写混合场景下MVCC在某些情况下能提供更好的性能。论文强调了未来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多核架构,并提出结合多种并发策略的解决方案。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https://github.com/AlexanderChiuluvB/db-learning-material
欢迎star! 我做的数据库学习资料整理

摘要

CPU核数的增多,给并发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该论文实验环境为1024核,并且尝试了七种并发控制的方法,但都失败了。

启示我们,面对多核芯片应该要重新设计数据库的架构

导论

现如今的CPU速度提升往往是靠增大核数,而不是提高单核的处理能力。那么对应的给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性能的瓶颈在于多个线程之间的竞争与调度。

本文的主要贡献:

  • 对于7种并发控制策略扩展性的讨论
  • 第一篇在1000核上的OLTP DBMS性能测量
  • 分析并发控制策略的瓶颈

并发控制策略

可以分为两大类:

  • 2PL Two Phase-Locking

本质是一种悲观锁策略。

事务进行读操作之前要尝试获得读锁,写操作之前要获得死锁。

1.不同事务不能同时拥有冲突锁。
2.如果一个事务开始
在同一元素上读锁与写锁冲突,写锁与写锁冲突。
2PL中的两个阶段介绍: 第一阶段,允许事务获得需要的任意数量的锁,不能释放锁。当事务释放锁时,它进入第二个阶段,此时禁止获取其他锁。当事务终止时(通过提交或异常中止),所有剩余的锁将自动释放。

2PL是悲观锁思想。如果一个事务不能为一个元素获取锁,那么它将被迫等待,直到锁变得可用。那么DBMS就会有产生死锁的可能性。因此,2PL的各种变体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如何处理死锁,以及在检测到死锁时所采取的操作。

  • TO Timestamp Ordering

每一个事务都会分配一个单调递增的时间戳来解决冲突

而具体的细节不同在于:解决冲突的粒度与何时解决冲突(是在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