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实验背景:
本想为学员抓取一下trunk的isl封装和802.1q封装,用于学习了解,两种不同的封装模式的区别以便于更好的理解dot1q,eve中并无法抓取到isl的封装,下午就用了真机抓,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当时isl的抓取非常正常,可以明显的看到ISL的VLAN ID插入在以太II之前
802.1q却无法抓取,这非常不符合逻辑,一度怀疑理论知识出现了问题,交换机的trunk链路不可能发不出802.1q封装的数据包。换了华为和思科两台设备均抓取不到,怀疑802.1q标签已经被剥离。
排错过程:
经历优快云一顿查找,原来抓取不到802.1q标签的原因是这样
问题描述:
1.用sniffer/Ethereal(WireShark)/EtherPeek等软件,在接入层设备的以太网口镜像抓包是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然而很多维护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发现,自己的台式机或笔记本抓到的数据报看不到VLAN标记。难以区分数据流是从哪个vlan过来的。给问题分析造成不便。
2.Window的网卡大多数情况下默认会剥离802.1q tag,所以在利用wireshark等抓包工具抓包时,都看不到tag字段,有时候这给实验带来很多不便。
3.近几年的笔记本电脑,尤其是带千兆以太网卡的电脑,所采用的千兆网卡不仅10/100/1000M自适应、直联/交叉自适应,而且网卡驱动会自动识别并剔除数据包中的vlan标记。功能是很强大的,但却给我们二层网络抓包的数据分析造成了不便之处。
4.因为VLAN是软件级别的功能,理论上只要驱动支持,任何网卡都可以支持VLAN。所以原理上可以通过修改windows系统的注册表来实现;经验证,该方法也确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