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排序算法回顾

public class 排序算法 {
    static int[] nums = { 3, 10, 28, 9, 5, 3, 9, 3, 1, 7, 5, 10, 35, 100 };
    static int[] nums1 = { 3, 10, 28, 9, 5, 3, 9, 3, 1, 7, 5, 10, 35, 100 };
    static int[] nums2 = { 49, 38, 65, 97, 26, 13, 27, 49, 55, 4 };

    static int[] positiveNums = { 1, 2, 3, 4, 5 };
    static int[] reverseNums = { 5, 4, 3, 2, 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bubbleSort(nums); 
//      shellSort(nums2);
//      insertSort(nums1);
        fastSort(nums1);
    }

    // 冒泡排序
    /*
     * 原理:从数组中最下面的元素与上面的元素进行比较,比上面的小,就交换。
     * 交换后在与其前一个进行比较,如果还比其小,就再与前一个进行比较,以此类推。
     * 一遍遍历后,会将最小的元素放到最前面,下次遍历则从最下面的元素遍历到最前的元素-1个即可。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ays) {
        int temp = 0;
        int changeTimes = 0;
        for (int j = arrays.length - 1; j > 0; j--) {
            for (int i = 0; i < j; i++) {
                if (arrays[i] > arrays[i + 1]) {
                    swap(arrays, i, i + 1);
                    changeTimes++;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s));
                }
            }
        }
        System.out.println("\t" + "交换次数:" + changeTimes + " 次");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ays[], int a, int b) {
        int temp = 0;
        temp = arrays[a];
        arrays[a] = arrays[b];
        arrays[b] = temp;
    }

    // 插入排序
    /*
     * 原理:初始化数组只有一个元素,将剩余元素每次都与数组内的元素从后向前进行比较,
     * 如果比前面的元素小,则将大的数进行向后移动,给这个添加的小的元素腾出位置,最后放入。
     * 
     */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Sort(int[] arrays) {
        int changeTimes = 0;
        for (int i = 1; i < arrays.length; i++) {
            for (int j = i; j > 0; j--) {
                if (arrays[j - 1] > arrays[j]) {
                    swap(arrays, j - 1, j);
                    changeTimes++;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s));
                }
            }
        }
        System.out.println("\t" + "交换次数:" + changeTimes + " 次");
    }

    // 希尔排序 使用步长进行排序
    /*
     *原理:优化的插入排序。
     * 将一组待插入排序的数组,按照步长进行分组,每次划分的单元越来越小,最后步长为0时,则为整个数组都排好序列了
     * 
     */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int[] arrays) {
        int gap = 0;
        int changeTimes = 0;
        for (gap = arrays.length / 2; gap > 0; gap /= 2) {
            System.out.println("gap : " + gap);
            // 使用gap将比较的数组分为几组
            for (int i = 0; i < gap; i++) {
                for (int j = i; j < arrays.length; j += gap) {
                    for (int k = j; k - gap >= 0; k -= gap)
                        if (arrays[k - gap] > arrays[k]) {
                            swap(arrays, k, k - gap);
                            changeTimes++;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s));
                        }
                }
            }

        }
        System.out.println("\t" + "交换次数:" + changeTimes + " 次");
    }

    // 快速排序
    /*
     * 
     * 先找出最左边的数为基数,将从右边选比基数小的数放左边,从左边选比基数大的数放右边。
     * 分治算法+递归,最后得出最终排好序的队列。
     */
    public static void fastSort(int[] arrays)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s));
        quicksort(arrays, 0, arrays.length - 1);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s));
    }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rrays, int l, int r) {
        if (l >= r) {
            return;
        }
        int left = l;
        int right = r;
        int base = arrays[l];
        boolean directionToRight = true;// 初始化方向从左到右
        L: while (left < right) {
            if(directionToRight) {
            for (int i = left; i < right; i++) {
                if (arrays[i] >= base) {
                    arrays[right] = arrays[i];
                    right--;
                    left = i;
                    directionToRight = !directionToRight;
                    continue L;
                }
            }
            left = right;
            }
            else {
            for (int i = right; i > left; i--) {
                if (arrays[i] <= base) {
                    arrays[left] = arrays[i];
                    left++;
                    right = i;
                    directionToRight = !directionToRight;
                    continue L;
                }
            }
            right = left;
        }
        }
        arrays[left] = base;
        quicksort(arrays,l,left-1);
        quicksort(arrays,left +1,r);
    }

}
内容概要:本文档提供了关于“微型车间生产线的设计与生产数据采集试验研究”的毕业设计复现代码,涵盖从论文结构生成、机械结构设计、PLC控制系统设计、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有限元分析、进度管理、文献管理和论文排版系统的完整实现。通过Python代码和API调用,详细展示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和相互协作。例如,利用SolidWorks API设计机械结构,通过PLC控制系统模拟生产流程,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异常检测,以及利用进度管理系统规划项目时间表。 适合人群:具有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或计算机编程基础的学生或研究人员,尤其是从事智能制造领域相关工作的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学生或研究人员快速搭建和理解微型车间生产线的设计与实现;②提供完整的代码框架,便于修改和扩展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③作为教学或科研项目的参考资料,用于学习和研究智能制造技术。 阅读建议:此资源不仅包含详细的代码实现,还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如机械设计、电气控制、数据分析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建议读者结合实际操作,逐步理解每个模块的功能和原理,并尝试调整参数以观察不同设置下的系统表现。同时,可以参考提供的文献资料,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和技术背景。
本次的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管理网站,按照用户的角色可以分为教师与学生,后台设置管理员角色来对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设计如下: 1、后台管理系统 后台管理系统主要是为该系统的管理员提供信息管理服务的系统,具体包括的功能模块如下: (1)管理员信息管理 (2)教师信息管理 (3)学生信息管理 (4)健康信息统计(图形化进行健康,亚健康等学生的信息数量统计) 2、教师角色的功能模块设计 教师角色所需要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了如下的一些内容: (1)个人资料修改 (2)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录入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等生理指标以及运动能力、身体成分、骨密度等健康指标,并且设置健康,亚健康状态 (3)学生健康建议:根据体质信息,进行学生健康的建议 (4)健康预警:对健康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健康预警 (5)饮食和锻炼情况管理,查看 3、学生角色 学生角色可以通过该信息网站看到个人的基本信息,能够看到教师给与学生的健康建议等,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1)个人资料修改 (2)我的健康建议查看 (3)我的健康预警 (4)饮食和锻炼情况管理,记录平时的饮食和锻炼情况 完整前后端源码,部署后可正常运行! 环境说明 开发语言:Java后端 框架:ssm,mybatis JDK版本:JDK1.8+ 数据库:mysql 5.7+ 数据库工具:Navicat11+ 开发软件:eclipse/idea Maven包:Maven3.3+ 部署容器:tomcat7.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