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哨兵机制,它可以实现主从库的自动切换。通过部署多个实例,就形成了一个哨兵集群。哨兵集群中的多个实例共同判断,可以降低对主库下线的误判率。
但是,我们还是要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有哨兵实例在运行时发生了故障,主从库还能正常切换吗?
实际上,一旦多个实例组成了哨兵集群,即使有哨兵实例出现故障挂掉了,其他哨兵还能继续协作完成主从库切换的工作,包括判定主库是不是处于下线状态,选择新主库,以及通知从库和客户端。
如果你部署过哨兵集群的话就会知道,在配置哨兵的信息时,我们只需要用到下面的这个配置项,设置主库的IP和端口,并没有配置其他哨兵的连接信息。
sentinel monitor <master-name> <ip> <redis-port> <quorum>
这些哨兵实例既然都不知道彼此的地址,又是怎么组成集群的呢?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学习一下哨兵集群的组成和运行机制了。
基于pub/sub机制的哨兵集群组成
哨兵实例之间可以相互发现,要归功于Redis提供的pub/sub机制,也就是发布/订阅机制。
哨兵只要和主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