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SQLite是一个轻量级、开源的SQL数据库引擎,广泛用于多种平台。本压缩包文件中提供的“SQLite操作类(C#)”旨在简化C#开发者对SQLite数据库的操作,通过封装常用方法,提高开发效率。类中包含数据库连接管理、SQL语句执行、CRUD操作、数据分页查询、事务处理、日志记录、错误处理、数据库初始化以及查询构建器等功能,使得数据库交互更加便捷和安全。注释将解释每个方法的使用和参数,以便开发者理解和应用。
1. SQLite简介与应用
1.1 SQLite概述
SQLite是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引擎,它提供了轻量级、跨平台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其独特之处在于无需安装单独的数据库服务器即可运行,适合嵌入式系统、移动应用以及桌面应用。由于其文件格式是开放的,SQLite数据库文件可以被任意文本编辑器查看和修改,这增加了其灵活性。
1.2 SQLite的优势
SQLite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轻量级和零配置的特性。它将数据库存储为单一文件,简化了数据库的部署和分发。此外,SQLite支持标准的SQL语言,有着丰富的数据类型和函数支持,使得开发者可以使用相对简单的代码完成复杂的数据操作。
1.3 SQLite的应用场景
考虑到SQLite的易用性和高效性,它特别适合用在以下几个场景:
- 小型应用 : 对于数据量不大,但需要数据库支持的应用,SQLite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 原型开发 : 开发者在初期原型设计阶段,可以快速实现数据库功能。
- 移动应用 : 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SQLite被广泛用于本地数据存储。
- 桌面应用 : 跨平台桌面应用,如使用C#的WPF或WinForms,可以利用SQLite存储本地数据。
SQLite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每个IT从业者都需要了解的基础技术之一。接下来的章节将详细介绍SQLite的连接管理、SQL语句执行、CRUD操作等核心内容。
2. 数据库连接管理
2.1 连接SQLite数据库的基础知识
2.1.1 数据库连接字符串的解析与构建
数据库连接字符串是用于连接数据库的关键信息集合,它包含了连接数据库所必需的各种参数。在SQLite中,连接字符串通常使用URI格式来表示,它能够提供关于数据库位置、安全、缓存和其他选项的信息。一个典型的SQLite连接字符串看起来像这样:
Data Source=your-database-file-path;Version=3;New=True;Foreign Keys=True
这里,每个参数都是以分号分隔的键值对。例如,“Data Source”指定了数据库文件的路径,“Version”表明了期望的SQLite版本,“New=True”指示如果数据库文件不存在则创建它,“Foreign Keys=True”则是启用外键约束支持。
解析和构建SQLite连接字符串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参数:
- Data Source :指定数据库文件的位置。可以是绝对路径或相对路径。
- Version :指定SQLite的版本。默认值通常是3。
- New :如果设置为True并且指定的数据库文件不存在,SQLite将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文件。
- Foreign Keys :设置为True时启用外键支持。
构建连接字符串时,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和数据库的配置,可以灵活添加或修改参数。例如,如果需要打开一个只读的数据库,可以添加“Mode=ReadOnly”。
2.1.2 使用SQLiteConnection类建立连接
在.NET环境中,使用 System.Data.SQLite
库提供的 SQLiteConnection
类来创建SQLite数据库的连接。 SQLiteConnection
类在 System.Data
命名空间下,并实现了 IDisposable
和 IEnumerable
接口,这允许我们通过枚举器遍历数据库中的行。
下面是一个创建SQLite数据库连接的基本示例: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Data.SQLite;
public class SQLite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构建连接字符串
string connectionString = "Data Source=your-database-file-path;Version=3;New=True;Foreign Keys=True";
try
{
// 使用using语句确保连接被正确关闭
using (SQLiteConnection connection = new SQLite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
{
// 打开连接
connection.Open();
// 连接已打开,可以执行SQL命令等操作
// ...(执行数据库操作)
// 关闭连接
connection.Close();
}
}
catch (Exception ex)
{
Console.WriteLine("连接或执行操作出错:" + ex.Message);
}
}
}
在这个示例中,使用 using
语句来管理 SQLiteConnection
对象的生命周期,确保即使在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数据库连接也能被正确关闭。 Open
方法用于建立连接,而 Close
方法用于关闭连接。连接字符串是连接数据库时的“钥匙”,必须正确无误。
2.2 高级连接管理
2.2.1 连接池的使用和配置
在高负载的应用中,频繁地打开和关闭数据库连接会导致资源消耗过高,降低性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连接池技术被引入来重用已经打开的数据库连接。连接池是一个存储可用连接的容器,当需要连接时,系统会从连接池中请求一个可用连接,而不是创建一个新的。
在 System.Data.SQLite
中,可以通过修改连接字符串来配置连接池,如设置 Max Pool Size
参数:
string connectionString = "Data Source=your-database-file-path;Version=3;Max Pool Size=10";
这个连接字符串配置了一个最大连接池大小为10的连接池。当应用程序请求连接时,连接池会首先检查是否已有可用的连接,如果有则复用,如果没有则创建新的连接并加入连接池。当连接被释放时,它会返回到连接池中,而不是被销毁。这样,随着请求的增加和减少,连接池会动态调整其大小,保持一个健康的连接池状态。
2.2.2 多线程环境下的连接管理策略
在多线程环境下,多个线程可能同时尝试访问数据库,这时就需要注意线程安全问题。在.NET中, SQLiteConnection
类本身并不是线程安全的。为了在多线程环境下安全使用 SQLiteConnection
,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
使用锁 :在尝试打开或关闭连接时,可以通过锁定关键代码块来防止多个线程同时操作数据库连接。
-
使用连接池 :连接池能够管理多个线程对数据库连接的请求,并提供线程安全的连接。
-
避免共享连接 :避免在多个线程之间共享同一个
SQLiteConnection
实例,每个线程应该有自己的连接实例。 -
利用异步API :使用异步API来执行数据库操作,以避免阻塞线程。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锁来确保在多线程环境中安全地打开和关闭SQLite连接: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Data.SQLite;
using System.Threading;
public class MultiThreadedSQLiteExample
{
private static readonly object dbConnectionLock = new objec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PerformDatabaseOperation);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PerformDatabaseOperation);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thread1.Join();
thread2.Join();
}
public static void PerformDatabaseOperation()
{
string connectionString = "Data Source=your-database-file-path;Version=3";
using (SQLiteConnection connection = new SQLite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
{
lock (dbConnectionLock)
{
connection.Open();
Console.WriteLine("Connection opened in thread " + Thread.CurrentThread.ManagedThreadId);
// 执行数据库操作
// ...(执行数据库操作)
connection.Close();
Console.WriteLine("Connection closed in thread " + Thread.CurrentThread.ManagedThreadId);
}
}
}
}
在这个示例中,使用一个静态锁对象 dbConnectionLock
来同步对数据库连接的操作,确保在任何给定时间只有一个线程能够打开或关闭数据库连接。
通过合理的管理连接池和多线程访问,SQLite连接管理可以变得高效且安全,为应用程序提供稳定和可靠的数据库访问能力。
3. SQL语句执行
3.1 SQL语句基础
3.1.1 SQL语言的组成与执行原理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特殊目的的编程语言,用于管理和操作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
- 数据定义语言(DDL) :DDL用于定义或修改数据库结构,如创建、删除或修改表和索引。DDL包括CREATE、ALTER和DROP等语句。
- 数据操作语言(DML) :DML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包括增、删、改、查操作。常用的DML语句有INSERT、DELETE、UPDATE和SELECT。
- 数据控制语言(DCL) :DCL包含用于管理数据库访问权限和事务控制的语句。例如,GRANT和REVOKE用于控制权限,COMMIT和ROLLBACK用于事务控制。
执行原理上,SQL语句首先通过解析器转化为内部表达式,然后优化器生成执行计划,最后通过执行引擎来执行这些计划,处理数据存储引擎中的数据。
3.1.2 SQL语句的分类及其应用场景
SQL语句可以根据其功能和作用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控制语言(DCL)以及事务控制语言(TCL)。不同类型的SQL语句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库操作场景。
- 数据查询语言(DQL) :利用SELECT语句进行数据查询,这是数据库使用最为广泛的SQL语句。
- 数据操纵语言(DML) :包括INSERT、UPDATE和DELETE语句,用于数据的增删改操作。
- 数据定义语言(DDL) :CREATE、ALTER和DROP等语句用于定义和修改数据库结构。
-
数据控制语言(DCL) :使用GRANT和REVOKE语句来控制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
-
事务控制语言(TCL) :COMMIT、ROLLBACK和SAVEPOINT语句用于管理事务的执行。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的不同,开发者需要灵活选择使用合适的SQL语句类型来完成数据库的操作任务。
3.2 SQL语句执行机制
3.2.1 SQLiteCommand类的使用
SQLiteCommand类是用于执行SQL语句的主要类之一。它提供了执行SQL语句的方法,并可以使用参数化查询,这是防止SQL注入攻击的一种有效方式。
using System.Data.SQLite;
// ...
using(SQLiteConnection conn = new SQLite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
{
conn.Open();
SQLiteCommand command = conn.CreateCommand();
command.CommandText =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ID = @ID";
SQLiteParameter param = new SQLiteParameter("@ID", SQLiteType.Integer);
param.Value = 101;
command.Parameters.Add(param);
using(SQLiteDataReader reader = command.ExecuteReader())
{
while (reader.Read())
{
string name = reader["Name"].ToString();
Console.WriteLine(name);
}
}
}
上述代码中,创建了一个带有参数的SELECT命令,通过添加 SQLiteParameter
对象来防止SQL注入,并使用 ExecuteReader
方法读取数据。
3.2.2 参数化查询与SQL注入防护
参数化查询通过使用参数占位符来代替直接将变量值拼接到SQL语句中,这可以有效地防止SQL注入攻击。在参数化查询中,SQL语句的结构是不变的,而参数的值是在查询执行前被预处理的。
例如,在上面的代码中, @ID
是一个参数占位符,通过 SQLiteParameter
对象将实际的ID值传递给SQL命令,这样就算ID值是恶意输入,也不会对SQL命令的结构产生影响。
为了进一步增强安全性,开发者可以使用预编译的SQL语句和存储过程,这可以提供额外的安全层,确保只有经过验证的命令才会被数据库执行。
参数化查询是现代数据库操作中的一个重要实践,它不仅可以防止SQL注入,还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因为数据库可以优化并重用已经预编译的查询计划。
4. CRUD操作实现
CRUD操作是数据库操作的核心,它们分别代表了创建(Create)、读取(Read)、更新(Update)和删除(Delete)。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SQLite数据库中实现CRUD操作,并提供最佳实践以及性能优化技巧。
4.1 创建(C)操作的实现
创建操作是将新的数据记录插入到数据库中。在SQLite中,这一操作主要通过INSERT语句来完成。
4.1.1 INSERT语句的编写与执行
INSERT语句用于将新的数据行添加到数据库表中。基本的INSERT语句结构如下:
INSERT INTO 表名称 (列1, 列2, 列3, ...)
VALUES (值1, 值2, 值3, ...);
例如,向一个名为 Employees
的表中插入一条员工记录,假设表有 Id
, Name
, Position
, Salary
四个字段,我们可以这样编写INSERT语句:
INSERT INTO Employees (Name, Position, Salary)
VALUES ('John Doe', 'Software Engineer', 75000);
4.1.2 批量插入与性能优化
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单条插入会消耗较多时间。为了提高效率,可以使用SQLite的 INSERT OR IGNORE
语句进行批量插入,同时减少重复记录的插入尝试。此外,可以采用事务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使用事务的批量插入代码示例如下:
using (var transaction = connection.BeginTransaction())
{
try
{
for (int i = 0; i < records.Length; i++)
{
string sql = "INSERT OR IGNORE INTO Employees (Name, Position, Salary) VALUES (@name, @position, @salary);";
using (var command = new SQLiteCommand(sql, connection))
{
command.Parameters.AddWithValue("@name", records[i].Name);
command.Parameters.AddWithValue("@position", records[i].Position);
command.Parameters.AddWithValue("@salary", records[i].Salary);
command.ExecuteNonQuery();
}
}
transaction.Commit();
}
catch (Exception ex)
{
transaction.Rollback();
// Handle exception
}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开始了一个事务,然后执行批量插入操作。如果插入过程中出现异常,事务将被回滚,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4.2 读取(R)操作的实现
读取操作是查询数据库中已存在的数据记录。SQLite提供了强大的SELECT语句用于执行读取操作。
4.2.1 SELECT语句的编写与执行
SELECT语句用于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基本的SELECT语句结构如下:
SELECT 列1, 列2, ...
FROM 表名称
WHERE 条件;
例如,从 Employees
表中检索所有员工的姓名和职位:
SELECT Name, Position FROM Employees;
4.2.2 使用SQLiteDataReader读取数据
SQLiteDataReader
类提供了在执行SQL语句后读取查询结果的能力。在.NET环境中,使用 SQLiteDataReader
来执行读取操作的示例代码如下:
using (var command = new SQLiteCommand("SELECT * FROM Employees", connection))
{
using (SQLiteDataReader reader = command.ExecuteReader())
{
while (reader.Read())
{
string name = reader.GetString(0);
string position = reader.GetString(1);
Console.WriteLine($"{name}, {position}");
}
}
}
在上述代码中,首先创建一个 SQLiteCommand
对象用于执行SELECT语句,然后通过 ExecuteReader
方法获取一个 SQLiteDataReader
对象。接着,使用 while
循环和 Read
方法逐条读取数据。
4.3 更新(U)操作的实现
更新操作用于修改数据库中已存在的数据记录。
4.3.1 UPDATE语句的编写与执行
基本的UPDATE语句结构如下:
UPDATE 表名称
SET 列1 = 值1, 列2 = 值2, ...
WHERE 条件;
例如,更新 Employees
表中员工的薪水:
UPDATE Employees SET Salary = 80000 WHERE Name = 'John Doe';
4.3.2 条件更新与事务控制
更新操作中,合理使用WHERE子句条件十分关键,它决定了哪些记录会被更新。此外,为了确保操作的可靠性,通常会将更新操作包含在事务中:
using (var transaction = connection.BeginTransaction())
{
try
{
string sql = "UPDATE Employees SET Salary = 82000 WHERE Name = 'John Doe' OR Name = 'Jane Smith'";
using (var command = new SQLiteCommand(sql, connection))
{
command.ExecuteNonQuery();
}
transaction.Commit();
}
catch (Exception ex)
{
transaction.Rollback();
// Handle exception
}
}
4.4 删除(D)操作的实现
删除操作用于从数据库中移除数据记录。
4.4.1 DELETE语句的编写与执行
基本的DELETE语句结构如下:
DELETE FROM 表名称
WHERE 条件;
例如,从 Employees
表中删除名为 John Doe
的员工:
DELETE FROM Employees WHERE Name = 'John Doe';
4.4.2 安全删除与级联操作
在执行删除操作时,需要格外小心,因为错误的删除可能造成数据丢失。为了安全起见,应该使用事务来控制删除操作,并确保WHERE子句条件的正确无误。此外,还可以利用数据库级联规则来维护数据完整性。
为了加强安全性,还应该在应用层面检查是否有其他操作依赖于要删除的数据记录,比如检查是否有子记录在其他表中。在关系型数据库设计中,通常使用外键约束和级联删除规则来防止不一致的情况发生。例如,在删除员工记录之前,确保其没有对应的工资条记录。
通过以上的CRUD操作的实现和优化策略,我们能够有效地管理SQLite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和严谨的代码实现是保证数据操作安全和性能的关键。
5. 数据分页查询
5.1 分页查询原理
5.1.1 SQL分页查询的逻辑
分页查询是数据库操作中的一项常用技术,尤其在处理大量数据时,直接返回所有记录往往不是最佳的选择。一方面,从性能角度考虑,全量数据的检索和传输会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网络带宽;另一方面,用户界面可能无法有效地展示如此庞大的数据集。
分页查询的逻辑是将数据集分割成一个个“页”(page),每一页包含若干条记录。用户可以指定查询起始位置(即“页码”)和每页显示的数据数量(即“页大小”),从而只获取需要的那部分数据。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逐步浏览整个数据集,而应用的内存和性能压力也相应减小。
在SQL中,实现分页查询通常依赖于 LIMIT
和 OFFSET
关键字。 LIMIT
用于限制结果集的大小,而 OFFSET
用于跳过结果集的开始部分。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获取第2页的数据,并且每页显示10条记录,我们可以设置 LIMIT 10 OFFSET 10
。
5.1.2 分页查询在SQLite中的实现方法
在SQLite中实现分页查询也不例外,使用 LIMIT
和 OFFSET
子句。这两个子句共同作用,可以高效地实现数据的分页检索。当 OFFSET
的值为0时,表示从第一条记录开始检索,因此对于第一页的数据,我们通常使用 LIMIT n
,其中 n
是期望每页显示的记录数。对于后续的页, OFFSET
将设置为(页码-1)乘以页大小。
在具体实现上,开发者应注意到 OFFSET
子句中使用的整数值可能受到SQL语句中涉及的整数数据类型的最大值的限制。对于非常大的数据集和/或极高的页码,可能会遇到整数溢出的情况。此外,分页查询的性能也受到数据表中数据量大小和数据库的索引配置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分页查询时,应考虑数据表的索引优化。
5.2 分页查询实践
5.2.1 使用LIMIT和OFFSET子句进行分页
实际编写分页查询语句时,只需简单地将 LIMIT
和 OFFSET
子句添加到标准的 SELECT
语句中。以下是一个分页查询的示例代码块,它获取员工表中第二页的数据,每页显示5条记录:
SELECT * FROM employees
ORDER BY hire_date
LIMIT 5 OFFSET 5;
在这个例子中, ORDER BY hire_date
指定了记录将按照入职日期进行排序。 LIMIT 5
限制结果集只包含5条记录,而 OFFSET 5
则意味着跳过前5条记录(即第一页的所有记录),从而获取第二页的数据。
5.2.2 分页查询的性能优化技巧
在执行分页查询时,开发者应考虑以下性能优化技巧:
- 确保查询中使用的排序字段上有索引。这是提升排序和分页操作性能的关键。
- 使用合理的
LIMIT
值。过大的LIMIT
值可能不会带来性能上的改善,反而增加内存使用。 - 避免在高基数列上使用
OFFSET
,因为它可能导致分页操作变慢。如果可以,使用基于键值的分页(即使用具有唯一索引的列作为分页的基准),以提高查询效率。 - 如果数据库表非常大,可以考虑使用“游标式分页”,它通过记录上一次查询的最后一条记录的ID来定位下一页的起始位置,而不是依赖于
OFFSET
。
通过这些优化技巧,开发者可以显著提高分页查询的执行效率,确保用户体验的流畅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6. 高级数据库操作
6.1 事务处理方法
6.1.1 事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一个单元,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系列的操作,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事务提供了一种机制,确保数据库从一个一致状态转移到另一个一致状态。在SQLite中,事务是由BEGIN TRANSACTION开始,由END TRANSACTION或者ROLLBACK结束的。
事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致性 :事务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确保了数据库的状态不会因为操作的中间过程出现问题而处于不一致的状态。
- 原子性 :事务中的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出现中间状态。
- 隔离性 :并发操作下,事务相互隔离,避免了相互影响。
- 持久性 :一旦事务提交,其所做的更改就会永久保存到数据库中。
6.1.2 SQLiteTransaction类的使用与管理
在.NET环境中,我们通常使用 SQLiteTransaction
类来管理SQLite数据库的事务。以下是如何使用 SQLiteTransaction
类的几个步骤:
- 开始事务 :创建一个
SQLiteTransaction
对象,并传入SQLiteConnection
对象和事务的隔离级别。 - 执行操作 :在事务中执行一系列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插入、更新或删除数据。
- 提交事务 :如果所有操作都成功执行,使用
Commit
方法来提交事务。 - 回滚事务 :如果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错误,则使用
Rollback
方法回滚事务,取消所有更改。
示例代码:
using (var connection = new SQLite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
{
connection.Open();
var transaction = connection.BeginTransaction();
try
{
using (var command = new SQLiteCommand(connection))
{
command.CommandText = "INSERT INTO table_name (column1, column2) VALUES (@value1, @value2)";
command.Parameters.AddWithValue("@value1", "foo");
command.Parameters.AddWithValue("@value2", "bar");
command.ExecuteNonQuery();
}
transaction.Commit();
}
catch (Exception ex)
{
transaction.Rollback();
// 处理异常
}
}
在上面的代码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新的事务,并执行了一个插入操作。如果操作成功,事务会被提交;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异常,事务会被回滚,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6.2 日志记录机制
6.2.1 日志记录的目的与策略
在数据库操作中,日志记录是为了跟踪和记录所有发生的数据库活动,包括数据变更、错误、性能问题等。日志记录的目的是为了:
- 故障诊断 :在出现问题时,通过日志可以快速定位问题。
- 审计和合规 :记录所有数据库操作,以满足安全和合规需求。
- 性能监控 :跟踪数据库性能指标,用于调优和容量规划。
日志记录的策略包括确定日志级别(如INFO、DEBUG、WARN、ERROR等),日志内容,以及日志的存储和保留策略。
6.2.2 集成SQLite与.NET的日志系统
在.NET中,可以使用 SQLiteLog
类来集成SQLite的日志系统。 SQLiteLog
类允许用户定义自己的日志消息处理函数,以便记录日志消息。
示例代码:
SQLiteLog.LogMessageCallback += (msg) =>
{
Console.WriteLine($"SQLite Log: {msg}");
};
using (var connection = new SQLite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
{
connection.Open();
// 数据库操作
}
上面的代码片段将一个日志回调函数注册到SQLite,每当SQLite需要记录日志时,就会调用这个回调函数,并打印消息到控制台。
6.3 错误处理策略
6.3.1 SQLite异常处理机制
SQLite异常处理机制主要是通过捕获和处理 SQLiteException
来实现的。 SQLiteException
是所有SQLite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的基类。
6.3.2 自定义异常与错误日志记录
在.NET应用程序中,通常会创建自定义的异常类来处理特定的错误情况。同时,还会结合日志记录机制来记录错误详细信息。
示例代码:
try
{
// 执行数据库操作
}
catch (SQLiteException ex)
{
LogError(ex); // 自定义的错误记录函数
throw new CustomDatabaseException("A custom exception related to the database operation", ex);
}
在这个示例中,当捕获到 SQLiteException
时,首先调用 LogError
函数记录错误信息,然后抛出自定义的 CustomDatabaseException
异常。
6.4 数据库初始化功能
6.4.1 数据库版本迁移与升级策略
随着应用程序的发展,数据库模式(schema)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实现数据库版本迁移和升级策略。对于SQLite,通常使用 SQLiteOpenHelper
类来管理数据库版本和迁移。
6.4.2 使用SQLiteOpenHelper进行数据库初始化
SQLiteOpenHelper
是一个抽象类,通过继承并实现这个类,我们可以定义创建和更新数据库表的逻辑。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MyDatabaseHelper : SQLiteOpenHelper
{
public const string DATABASE_NAME = "my_database.db";
public const int DATABASE_VERSION = 2;
public MyDatabaseHelper(Context context)
: base(context, DATABASE_NAME, null, DATABASE_VERSION)
{
}
public override void OnCreate(SQLiteDatabase db)
{
db.execSQL("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table_name (id INTEGER PRIMARY KEY, data TEXT)");
}
public override void OnUpgrade(SQLiteDatabase db, int oldVersion, int newVersion)
{
// 添加版本升级逻辑
if (oldVersion < 2)
{
db.execSQL("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COLUMN new_column TEXT");
}
}
}
在此示例中,当创建一个新数据库或版本升级时,可以执行相应的SQL命令来修改数据库模式。
6.5 查询构建器支持
6.5.1 LINQ to SQLite的介绍与应用
LINQ to SQLite是.NET中LINQ技术的一个实现,它允许我们使用C#语言的特点来直接编写数据库查询,而不需要直接编写SQL语句。它对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非常有帮助。
示例代码:
using (var context = new MyDbContext(connectionString))
{
var query = from record in context.TableNames
where record.Column1 == "value"
select record.Column2;
var result = query.ToList();
}
上面的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LINQ to SQLite来选择满足特定条件的记录。
6.5.2 创建复杂查询的实践技巧
当需要构建复杂查询时,LINQ to SQLite提供了丰富的操作符和方法,例如 join
、 group by
、 order by
等。此外,使用 let
关键字可以方便地在查询中创建临时变量,以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
示例代码:
using (var context = new MyDbContext(connectionString))
{
var query = from record1 in context.Table1
join record2 in context.Table2 on record1.Id equals record2.RefId
let averageScore = record2.Scores.Average()
where record1.Category == "Exam"
orderby averageScore descending
select new { record1.Name, averageScore };
var result = query.ToList();
}
以上代码展示了如何进行关联查询,并使用 let
关键字来计算平均分数,最后根据这个平均分数进行排序。通过这些技巧,我们可以创建出既强大又易于理解的复杂查询。
简介:SQLite是一个轻量级、开源的SQL数据库引擎,广泛用于多种平台。本压缩包文件中提供的“SQLite操作类(C#)”旨在简化C#开发者对SQLite数据库的操作,通过封装常用方法,提高开发效率。类中包含数据库连接管理、SQL语句执行、CRUD操作、数据分页查询、事务处理、日志记录、错误处理、数据库初始化以及查询构建器等功能,使得数据库交互更加便捷和安全。注释将解释每个方法的使用和参数,以便开发者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