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加减法计算器_单片机加法计算器程序

本文介绍了一个单片机加减法计算器的程序设计,通过将功能分解为独立函数,便于理解和维护。程序利用矩阵按键扫描,将按键转换为标准键盘键码,实现层次化设计,方便日后维护和移植。学习方法建议先理解再实践,通过抄写和阅读提高编程技能。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首先,本程序相对于之前的例程要复杂得多,需要完成的工作也多得多,所以我们把各个子功能都做成独立的函数,以使程序便于编写和维护。大家分析程序的时候就从主函数和中断函数入手,随着程序的流程进行就可以了。大家可以体会体会划分函数的好处,想想如果还是只有主函数和中断函数来实现的话程序会是什么样子。

其次,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再把矩阵按键扫描分离出动作以后,并没有直接使用行列数所组成的数值作为分支判断执行动作的依据,而是把抽象的行列数转换为了一种叫做标准键盘键码(就是电脑键盘的编码)的数据,然后用得到的这个数据作为下一步分支判断执行动作的依据,为什么多此一举呢?有两层含义:第一,尽量让自己设计的东西(包括硬件和软件)向已有的行业规范或标准看齐,这样有助于别人理解认可你的设计,也有助于你的设计与别人的设计相对接,毕竟标准就是为此而生的嘛。第二,有助于程序的层次化而方便维护与移植,比如我们现在用的按键是 4*4 的,但如果后续又增加了一行成了 4*5 的,那么由行列数组成的编号可能就变了,我们就要在程序的各个分支中查找修改,稍不留神就会出错,而采用这种转换后,我们则只需要维护 KeyCodeMap 这样一个数组表格就行了,看上去就像是把程序的底层驱动与应用层的功能实现函数分离开了,应用层不用关心底层的实现细节,底层改变后也无需在应用层中做相应修改,两层程序之间是一种标准化的接口。这就是程序的层次化,而层次化是构建复杂系统的必备条件,那么现在就先通过简单的示例来学习一下吧。

作为初学者针对这种程序的学习方式是,先从头到尾读一到三遍,边读边理解,然后边抄边理解,彻底理解透彻后,自己尝试独立写出来。完全采用记忆模式来学习这种例程,一两个例程你可能感觉不到什么提高,当这种例程背过上百八十个的时候,厚积薄发的感觉就来了。同时,在抄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习编程规范,这些可都是无形的财富,可以为你日后的研发工作加分的哦。

#include

sbit ADDR0 = P1^0;

sbit ADDR1 = P1^1;

sbit ADDR2 = P1^2;

sbit ADDR3 = P1^3;

sbit ENLED = P1^4;

sbit KEY_IN_1 = P2^4;

sbit KEY_IN_2 = P2^5;

sbit KEY_IN_3 = P2^6;

sbit KEY_IN_4 = P2^7;

sbit KEY_OUT_1 = P2^3;

sbit KEY_OUT_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