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熟悉C语言编程环境
【实验目的】
(1)熟悉C语言编程环境Microsoft Visual C++ 6.0,掌握运行(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基本步骤。
(2)了解C程序的基本框架,能参考教材例题编写简单的C程序。
(3)理解程序调试的思想,能找出并改正C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实验内容】
1. 建立一个文件夹,存放C程序
在磁盘上新建一个文件夹,用于存放C程序,如D:\C程序。
2. 编程示例
编写一个输出“Welcome to You!”的程序。
源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
printf("Welcome to You!\n");
}
下面就是在Microsoft Visual C++ 6.0的编程环境下,以上述C语言源程序为例,介绍从新建到运行一个C程序的基本步骤。
3. 新建并运行一个C程序
第一步,启动Microsoft Visual C++ 6.0(VC++)。
启动VC++,可以通过“开始”菜单,也可以通过桌面快捷方式。启动之后,我们看到的是空白的VC++开发环境,如图1.1所示。
图1. SEQ 图表 \* ARABIC \s 1 1 VC++ 窗口
第二步,新建一个文件。
选择“文件”菜单下的“新建”命令,在弹出的“新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选项卡,并做如图1.2所示的设置。
图1. SEQ 图表 \* ARABIC \s 1 2 新建文件
在“文件”选项卡中,进行如下操作:
(1)选择“C++ Source File”文件类型;
(2)输入文件名try,默认创建的是 .cpp文件。
(3)程序保存在D盘根目录下的“C程序”文件夹。该选项不需要手工输入,可以单击在“位置”右下方的(choose directory)按钮,来选择已经建立好的文件夹。
第三步,编辑和保存源程序。
当try.cpp源文件创建后,就会出现空白的程序编辑窗口,即可编辑C程序源代码。在程序编辑窗口中输入源程序,如图1.3所示,然后执行“文件”菜单下的“保存”命令,保存源文件。
图1.3 编辑源程序
第四步,编译源程序。
执行“组建”菜单下的“编译[try.cpp]”命令,如图1.4所示,在弹出的消息框中单击“是”按钮,如图1.5所示,开始编译,并在信息窗口中显示编译信息,如图1.6所示。
图1.4 编译源程序
图1.5 创建工作空间消息框
图1.6 编译完全成功
在图1.6中,如果编译完全成功,会显示“try.obj - 0 error(s), 0 warning(s)”,表示没有发现错误和警告,并生成了目标文件try.obj。如果显示错误信息,说明程序中存在错误,必须改正后重新编译;如果显示警告信息,说明这些警告并不影响目标文件的生成,但一般来说,也应该改正。
第五步,连接。
执行“组建”菜单下的“组建[try.exe]”命令,开始连接,并在信息窗口中显示连接信息,如图1.7所示。信息窗口中出现的“try.exe - 0 error(s), 0 warning(s) ”表示连接成功,并生成了可执行文件try.exe。
图1.7 连接成功并产生可执行文件
第六步,运行程序。
执行“组建”菜单下的“执行[try.exe]”命令,如图1.8所示,自动弹出运行窗口,如图1.9所示,显示运行结果“Welcome to You!”。其中“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提示用户按任意键退出运行窗口,返回到VC++编辑窗口。
图1.8 运行程序
图1.9 显示运行结果
如果该程序在上一次编译后又被修改,将会弹出如图1.10所示的消息框,问是否要把最新的代码重新编译。选择 “是”,随后该程序就会被重新编译、连接,再运行。
图1.10 重新编译消息框
第七步,关闭程序工作区。执行“文件”菜单下的“关闭工作空间”命令,如图1.11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如图1.12所示)中单击“是”按钮,关闭工作空间。
图1.11 关闭工作空间
图1.12 关闭所有文档窗口
4. 查看C源文件、目标文件和可执行文件的存放位置
经过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后,在文件夹“D:\ C程序”中存放着源文件try.cpp,如图1.13所示,在文件夹“D:\ C程序\Debug”中存放着目标文件try.obj和可执行文件try.exe,如图1.14所示。
图1.13 文件夹“D:\ C程序”
图1.14 文件夹“D:\ C程序\Debug”
5.编程题
在屏幕上显示两行信息。第1行显示“It is a c program”,第2行显示自己的姓名和学号。
6.编程题
在屏幕上显示如下星号图形:
*
* *
*
7.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