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3日,Python 3.5正式发布。该版本引入了很多新特性,比如支持async/await异步编程,改进了对Python Zip应用的支持,引入了一个加载扩展模块的改进机制等。
\\语法方面的变化主要有三点:
\\- PEP 492:支持async/await语法的协程\
PEP 492极大改进了Python中对异步编程的支持,增加了awaitable对象(可以是协程或者带有__await__() 方法的对象)、协程函数、异步迭代和异步上下文管理器等内容。
\\协程函数用新的async def语法声明:
\\\\u0026gt;\u0026gt;\u0026gt;async def coro(): \\ ... return 'spam'
\\
CPython实现的改进:
\\- 不再使用.pyo文件,而是引入了一种更灵活的替代机制,.pyc文件可以表示优化和未优化的字节码。优化级别信息可以包含在.pyc文件的名字中,具体可参见PEP 488。 \\t
- 重新设计了内置和扩展模块的加载机制,具体可参见PEP 489。\
标准库也有重要改进:
\\- collections.OrderedDict现在是用C实现的,速度可以提升4到100倍。\\t
- 新的os.scandir()函数,支持更快速地遍历目录。\\t
- functools.lru_cache()大部分用C重新实现了,带来了更好的性能。\
安全方面的改进:
\\- 标准库中默认关闭了SSLv3,不过仍然支持手动开启。\\t
- HTTP cookie解析更为严格,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注入攻击。\
更多新特性,可以参考相关文档。
\\另外,在10月15~17日的QCon上海2015上,国内著名的Python专家赖勇浩将分享《探索Python 3.5中async/await特性的实现》。async/await特性使得Python具备语法级别的协程支持,也让它有了更容易理解和交流的异步编程模型。那么,这个特性在虚拟机里是如何实现的呢?是否用了什么很特别的机制?跟之前的yield/yield from有何异同?敬请期待。